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几度清凉

(2007-12-30 04:46:47)
标签:

文化

人生几度清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公元697年,也就是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三十七岁的陈子昂登上了著名的古幽州台,幽州台上是断石残垣,四周荒草丛生,放眼远望,只见莽莽苍苍的一片,战国时期的城池已经不见,昔日的繁华已成为陈迹,在西风落日下,那断石残垣似乎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在战国的最后三十年里,燕国由一个本来任人宰割的弱国奇迹般地迅速强大,甚至超过了强大的齐国,以其昙花一现的强盛,为战国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而燕国的强盛竟然是由于这个方圆数平方的一个土台。公元前315年前后,燕王哙为了在历史上留下与历史上的贤君尧舜一样的禅让美名,废掉了太子平,禅位于相国子亡,结果招致内乱,齐国乘机出兵,攻占燕都,杀死子亡,把大半燕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燕人往无终山迎奉太子平为国君,是为燕昭王。燕昭王不忘国耻,励精图治,但国内无人才,终日忧虑,相国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千金买马骨的故事,说是一位国君想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三年过去了,千里马还没有买到。有一个人自告奋勇去买千里马,他用了三个月打听到某处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五百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非常生气,那个人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国君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这样有好马的人会主动送上门来。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郭隗很谦虚地对燕昭王说,他郭隗虽然不是什么人才,如果燕王能重用他,那些真正的人才看到像他郭隗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说明燕国是真的尊重人才,就会从四面八方投奔燕国。燕昭王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在台上放着黄金,只要是人才来到燕国,就把黄金赠给他。此举广传四方,果然招来了乐毅、邹衍、剧辛、苏代等贤豪之士。燕国势力大增,于是以乐毅为上将军,挥兵伐齐,长驱直入,六个月内连克齐城七十余座。后来燕国灭亡了,但是这座黄金台却历经风雨保留了下来,成为一个象征,成为文人心目中的理想,成为怀才不遇的诗人吟咏的对象,如李白《行路难》云:“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李贺《燕门太守行》云:“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太阳在慢慢地落下山去,天空被映得血红,望着远处长满了乔木的连绵山丘,陈子昂悲从中来,他想到了求才若渴的燕昭王,想到了当年英雄贤才云集的盛况,想到乐毅从魏国来到燕国,得遇明主,得以发挥军事才能,叱咤风云,连克齐国七十余城,建立了惊天动地的业绩,而昭王已去,霸图中夭,怎能不让人感叹?陈子昂仰天叹息,放声悲歌,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之所以如此伤感,当然不是仅仅由于缅怀历史,而是由于他最近的遭遇。这一年,契丹人李尽忠反叛,武则天派他的侄子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平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边塞,一展才华,是建功立业的捷径,所以当武攸宜提出让陈子昂参与幕府的时候,陈子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是武攸宜带军刚到渔阳,就传来前锋被叛军打败的消息,整座军营人心惶惶,武攸宜本来就没有带过兵,更是手足无措,陈子昂就直言进谏,认为武攸宜带兵不立法度,把战争当儿戏,特别是武攸宜把重兵精甲带在身边,按兵不动,非常危险。他建议武攸宜分出一万精兵作为先锋,他愿意带领前锋军队,保证能在几天内就打败契丹,捉住李尽忠准能拣点便宜麾下万人为前驱,契丹小丑,指日可擒。武攸宜认为陈子昂是个文人,写写文章还可以,不会懂得行军打仗,于是就拒绝了陈子昂的建议。过了几天,陈子昂又向武攸宜献策,武攸宜被说烦了,发火了,干脆把陈子昂调为军曹,不再让他做参谋,只是写写文书而已。陈子昂心情郁闷,就登上了幽州台散心,他感慨万千,泫然流涕,唱出了这一首千古绝唱。

    陈子昂的之所以如此悲伤,还因为此前在朝廷中的处境。陈子昂出身于富裕家庭,虽然相貌柔雅,但是豪侠仗义,轻财好施,少年时代沉迷于打猎、赌博,就这样一直到十八岁。有一天,陈子昂路过梓州府学,听到里面传来的读书声,觉得自己以前是荒废了光阴,于是改过自新,开始用心读书,在短短的几年间,学业精进,一日千里。几年后,陈子昂决定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当时参加科举考试需要有人推荐,陈子昂从家乡来到京城,也找人推荐,但没有熟悉的人,所以四处碰壁,心里非常难过。有一天,他又在街上漫无目的闲逛,看见一个人手捧胡琴,说要卖一百万,看的人有不少达官贵人,可是都不认识胡琴的好坏,所以没有人敢买。陈子昂灵机一动,对卖琴的和周围的人说:“我正愁买不到一把好琴,可惜今天身上没带那么多钱。明天我带钱来买琴,买下来了当场给各位演奏,请大家前来捧场。”第二天,陈子昂的住所围满了人,陈子昂手捧胡琴,忽然站起来,生气地说:“我虽然没有才能,但也有屈原、贾谊的志气,这次我来到京城,竟没有人赏识,我的文章写得这么好,没有人注意。现在我说免费为你们弹琴取乐,你们倒是都来了!”说完,使劲一摔,宝琴顿时粉碎。还未等众人回过神来,他拿出诗文分给大家看。大家看完后都非常吃惊,诗作得非常好,一天之内整个京城都知道了。京兆府司功参军王适读了陈子昂的诗,赞叹说:“这个人将来肯定会成为文坛盟主!”陈子昂有名了,参加考试顺利中了进士。

    陈子昂刚中进士不久,高宗皇帝就死了,准备运到长安安葬,陈子昂向武则天上书,认为最好还是把高总皇帝就近安葬在东都洛阳,武则天看了陈子昂的奏疏,觉得陈子昂的文章写得好,而且有见解,于是就召见了他,问了他很多问题,陈子昂对答如流,武则天很赞赏,就封他为麟台正字。后来武则天问群臣如何“调元气”,陈子昂上书,认为要“调元气”,首先要兴明堂、大学。武则天在中书省召见陈子昂,赏赐给他笔札,让他谈谈对国家大事的看法,陈子昂就提了三点,武则天看了连连点头。后来武则天要开蜀山,从雅州入蜀讨伐生羌,接着再袭击吐蕃,陈子昂上书,认为这个做法很危险,可能会为国家埋下后患。武则天看了奏疏,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武则天对陈子昂这么赏识,武则天做皇帝后,按理说应该提拔陈子昂,何况武则天改国号为周的时候,陈子昂还上了一篇《周受命颂》。但是,陈子昂却没有受到重用,虽然武则天也多次召见陈子昂,向他咨询政事,陈子昂提出的建议都很好,武则天不住地称赞,但是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有采纳一件,所以虽然陈子昂在为母亲服丧期满回朝后,武则天提拔他做了右拾遗,他仍然非常苦闷。正在这个时候,武攸宜请他做参谋,陈子昂就答应了。陈子昂没有想到,这次从军不仅没有建功立业,还得罪了武攸宜。陈子昂解官回乡不久,父亲就死了。在居丧期间,射洪县令段简受武三思指使,罗织罪名,要逮捕陈子昂,陈子昂送给他二十万缗钱,段简收了钱,嫌少,还是把陈子昂关到了监狱中,据说陈子昂在监狱中给自己算了一卦,大吃一惊:“天不保佑,这次死定了。”陈子昂不久就死在了监狱中,年仅四十二岁。

    一代才人,不仅文才出众,开一代文风,而且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虽然得以屡屡面见当朝最高统治者,陈述自己的观点,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赞赏,但才华仍无法施展,郁郁寡欢,而最后的结局竟然如此悲凉,怎能不令千古文人一哭?所以后世文人每读《登幽州台歌》,都不能不感慨万端。但是《登幽州台歌》让后人每读一次都感动不已的原因,并不仅仅是怀才不遇的才士之感伤,其对人生孤独境遇的深刻体悟和表达,才是让后人怦然心动的原因。在黄昏时候,阳光渐渐暗淡下去,夜色渐渐降临,一个人站在荒凉的台上,时间在这样的时刻似乎停滞了,而满眼的荒凉,使天地之间显得异常空旷。古人已逝,后世无穷,当下只是从古代向未来的无尽的时间长河中的一点。知音难求,即使是在人流熙熙攘攘的都市,又何异于这原野的荒凉?在天地之间和古往今来的交叉点上,一个人仰望苍穹,将是怎样的孤独?宇宙无穷,人生短暂,岁月无情,时不我待,这凝固在苍茫天地间的悲凉,已经超过了一己的悲伤。这种无边无际的孤独,就如同黑暗的慢慢侵袭。

    孤独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离乡去国,别亲怀友,月下独酌,登高赋诗,那是孤单。空室静坐,万籁俱寂,那是寂寞。孤独是一种无言的悲凉,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孤独并非指独居,实际的情况是,人们为了逃避孤独往往选择独居的生活。孤独不在深山里,而在人群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孤独的人,即使是高朋满座的时候,仍然会有孤独的感觉。孤独是天地之间的一种荒凉,是明知高处不胜寒而宁愿居于高处的坚忍。所以李白知道“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但还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大鹏一定是孤独的,因为万里高空是任何普通的鸟都无法企及的。公元753年秋,李白到了宣州,在一个黄昏,他一个人独游敬亭山,这时候天空中的鸟儿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仅剩下的一朵白云也慢慢向远处飘去,最后只有敬亭山和自己相对,李白感到了一种深刻的无法表达的孤独,写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所以孤独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境界,既然无法言说,也就很难交流,很难理解。哲人都是孤独者,如果不能和光同尘,结果往往是发狂,或者是自杀,剩下的往往被世俗认为是异端,是怪物,如果没有旷达的情怀,就会郁郁终生。尼采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个被他的导师李谢尔思称为奇迹的天才思想家,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他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肯定生命,肯定人生。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强力意志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而发狂。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后来被母亲接到家中照料,母亲去世后迁到妹妹的家中居住。1900年,这位奇迹思想家去世了,正像一首诗中所说的:“银白的,轻捷地,像一条鱼,我的小舟驶向远方。”

    另一个孤独的艺术家是徐渭。徐渭曾经精神失常,先后九次自杀,或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他还怀疑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他被好友营救出狱时已53岁,四处游历,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潦倒不堪,在穷困交加中去世,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徐渭在《题墨葡萄诗》中概括他的孤独:“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帕斯卡说:“虚无空间的永久沉默使我战栗。”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品味孤独,不沉溺于孤独,孤独就会成为一种境界,它使我们暂时脱离物质的奴役,感受到纯粹精神的愉悦。所以在对名利的燥热中,读一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或许可以获得人生的清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贾谊之死
后一篇:禅让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