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离去   ——陈忠实去世一周年纪念

(2017-04-29 12:26:16)
分类: 散文习作

一个人的离去

       ------ 陈忠实去世一周年纪念

            高涛

                         一个人的离去 <wbr> <wbr> <wbr>——陈忠实去世一周年纪念


 

一年前的今天,陈忠实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手机上得到消息,有些发愣。此前一段时间,几个文友在一块说起他时还说好多了。怎么就......?上网一搜,消息铺天盖地。眼眶当时就湿了。我没有给任何文友打电话,此刻,他们谁会不知道这一噩耗呢?

那天下午,我正在单位参加会议。周瑄璞的电话来了。走出去接了电话。她说,一会儿,咱们和杜文娟一起去陈老师家吊唁吧。我说,晚点去行吗?我正开会。她说和人约好了,说那她们先去了。

开完会已经六点多了。我给杜文娟打电话,说我现在就过去。她说,她们都从陈老师家回来了。要我去省作协,说她们都在那里。

到位于作协附近的花店去买花。问卖花的女子,卖花的人多吗?她说,好多。又问,知道什么事吗?她说,陈忠实不在了嘛。

到了作协,见了杜文娟和周瑄璞。一看都是刚哭过的样子。作协的院子里到处都是人,都是黄的白的菊花和花圈。花圈摆不下了,只好摞在一起。

灵堂设在作协礼堂,进去要上几个台阶。脚一搭上台阶,腿就有些发软。哀乐低回,先生的遗像在花丛之中微笑。凝望着先生的遗像,顿时泪如泉涌,竟一时哽咽。

出来后见记者在采访李星老师,一旁的贾平凹眼圈红红的。李星对贾平凹说,你要保重啊。我明白李老师的意思,三棵大树,只剩一棵。物伤其类,谁不痛惜!

此后的几天里,我和杜文娟周瑄璞又去过几次省作协。也就是去看看,再看看。好像去看一位生病住院的亲人。那几天,每天都在手机上读悼念先生的文字,看一次,流一次泪。作协的院子每天都有上千人前去吊唁,他们不只是文学圈内的,社会各界的都有。

火化那天七点半左右,吊唁厅前已挤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好多人都高举着当天悼念陈忠实的专号报纸,宏柯高举着刊登有《白鹿原》的《当代》杂志,在人群里被挤来挤去。从吊唁厅的门口一直到几百米外的路边全都是前来吊念的人。后来从报道中得知,他们中有从山西等外地赶来的读者。人群中,有抗战老兵,有陈忠实就读过的34中的师生,有陈忠实村子的老乡,有中国作协的领导,有演艺界的名流。后来看报道说,来了近万人。

一个人的离去,为何会产生如此浩大的影响?

他的伟大恰恰在于他的平凡。在于他的人格魅力。在于他的忠诚与实诚。在于他的善良和宽厚。在于他的担当和耿直。

他对人们的影响绝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他的人品,他的操守。

他在成名后依然是过着极其简朴的日子,去过他在石油学院工作室的朋友都看见了。那是真正的“陋室”,不仅想到刘禹锡的那句“惟吾德馨何陋之有?”。谁会想到那就是一个大作家的工作室!再说他肩背的那个黑皮包,多出都磨掉颜色他还背着。

一家驾校想请陈老师给他们做个广告,答应出一笔不小的广告费,驾校托文友周瑄璞给陈老师说一下,电话中陈老师说“我不弄喔事!”

参加西安最美女孩熊宁事迹报告会,主办方按他们做事的照惯例给陈老师准备了红包,陈老师脸一沉说,“人家女娃为救助藏区孩子把命都搭上了,我要收红包我还是人吗?!”

《渭水》主编高远想请陈老师给杂志题字,准备几千块钱的润笔费,陈老师说,你们也在为文学做贡献,我怎么能收你们的钱!

有次我和几位文友去咸阳参加一个《中国作家》举办的文学活动,当时的咸阳市市委书记千军昌说,陈老师您也给我写一幅吧,陈老师看了他一眼哈哈一笑,说,你还用我题字?说着就低头给别人写字。

我曾请陈老师写一幅字送人。打他电话,问什么时候去合适,他说,你现在就来吧。到俩工作室又让我在一厚沓写好的字里挑选。我选好了,他亲自帮我折叠好,装进纸袋里递给我。

和陈老师见面好些次了,一起吃过两次饭。最后一次是在东门外的老孙家泡馍。那天,陈老师做东请我们几个文友吃饭。我提前给周瑄璞说我买单,她说,陈老师那人你还不了解吗?你买了,他会发脾气,到时候弄得大家都不好看。只好作罢。我听一位老兄说过,有一次陈老师请客他抢先把单买了,惹陈老师很不高兴,硬让把钱退给他。

评论家李星前段时间还跟我说起,他说,有一段时间,他对陈老师有意见,甚至都不说话。后来,他被查出患了抑郁症。陈老师背着他给李国平和作协办公室一位同志交待过,作家是冒出来的,评论家是几十年磨出来的,你们两个啥都不要干了,专门陪李星去看病,全国各地都可以,只要能看好他的病,钱作协出,作协没钱了我去找省上要!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凡是读者托人带到医院的《白鹿原》他都一一签上自己的名字。还对前来看望他的省上领导写寄语,希望你们能给陕西乃至全国做出更大贡献。

当然了,这样的事例还可以列举好多。

一个人走了,他带走的只是躯体,而带不走的是他的精神。也许他会化作一只白鹿,再也不会离开他的原。

 

 

2017429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