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悦读《常谈》

(2015-05-24 12:15:20)
标签:

范超

《常谈》读后感

分类: 散文习作

     悦读《常谈》

         高涛

 

几天前,我第一次见到范超。那天,我正和高远坐在雍村饭店的房间说话,一个俊朗的戴眼镜的年轻人进来了。高远对我说:“高涛,这是范超,你们认识吧!”看着范超我说:“早听说过,就是没见过。”高远又对范超说:“高涛小说写得挺好。”于是,彼此握手寒暄起来。

其实,大约七八年前我就知道范超。那时我在《西安晚报》《华商报》《咸阳日报》发表了几篇小文,后经警官韩伟兄介绍认识了记者周虎子,周虎子就给我介绍了他在报社的一些哥儿们。其中就提到《三秦都市报》的范超。当时我就在网上搜索了范超的几篇散文来读,文章是写乡村,写农具、农事的。写得很鲜活,很活泼,很有趣,也很别致。平平常常的农具、农事他却写得意趣蓬勃,新鲜有趣。心里就感叹人家不愧是记者,文笔那么好!就记住了范超的名儿。

到了零七年,我写起了小说,心思多放到小说上了。其他文体关注得少了。但是关于范超的消息时有耳闻,说他被某副市级领导看中,调到曲江管委会去了云云。再后来,在报纸上多次读到他获这奖那奖的消息。去年,又听朋友高远说起他。说他有一段日子几乎天天晚上陪贾平凹老师散步,并准备将谈话写成一本书。我说这题材太好了啊。以贾平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样的一本书不火怕都不行

那天,范超是来给高远送他的新作《常谈》的,却被我给要走了,他只好对高远说:“明天再给你送一本吧!”高远笑笑:“行么行么。”

一道菜味道怎么样,做菜的厨子想知道了,好吃的吃客也急啊。既然吃了,就不能白吃,嘴一抹就走人,是酸是辣,是咸是淡,总得说句话吧。

一本书,读了一个礼拜。一天就那么几十页,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

读的很尽兴,很愉悦。这大约就是常说的“悦读”吧

《常谈》——多好的书名啊!写的是几位友人晚上散步时的闲谈,鸡零狗碎,杂七杂八《常谈》与《老生》呼应,“老生常谈嘛”,范超笑言:“是《老生》的姊妹篇啊!”范超以纪实的笔法叙说着老贾、老郑、我、小夏等数人在曲江池畔走路所谝,所思,所想,所感。当然了,写得最多的还是关于贾平凹的这个那个,或者是贾平凹说的这事那事。写得有趣,写得轻松,写得幽默。但却不仅仅是这些,好些闲言碎语,看似平常,却常蕴含着哲思妙想。有趣之外,就愈发令人深思了。

贾平凹是大名人,也是大忙人。平日里到哪里去听他那么多的奇思妙想!在这本书里你可更多看到他作为常人的一面。这要感谢范超,感谢他的记录。在这本书里,贾平凹不再是文学大师贾平凹,他是一个常人,一个男人,一个朋友,一个老兄。平常的事,平常的话,经几位一说道,实在是有意思的很。原本水一样平淡的日子,被他们一说,突然就有味道了,有形状了,有颜色了。当然了,穿插其间的范超的“闲笔”也颇有意趣。不妨录一小段:“照完相,贾说咱下吧,一干人都往出走。女在前,说贾老师给楼梯也不安个灯,黑很。贾在后面说,我知道开关的地方,我来开。”范超就说了:“没事,贾老师带着灯呢,照耀着我们,还怕把咱跌下去?”瞧瞧,范超多会说啊!其睿智幽默可见一斑。当然,这样的“闲笔”无疑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常谈》中有趣逗笑的故事随处可见。每读至开心处,我常长笑。这里摘录二例,一则是范超讲的,另一则是贾平凹讲的。范超讲的是:“我过去在报社,有人拉不来广告,好不容易一个小药厂急着推销新药,主动来找那人联系投放。那人心里大喜过望,也知道版面空着,却说自己得请示老总,听说最近版面紧张,广告排到半月之后了。出去后也就是上了厕所,抽了根烟,慢条斯理地踱回来。厂家代表正在那里焦急范愁,那人一字一句地说,很难啊,后来找了主编,说了一通,才搞定啊,还把加急费免了啊。对方是感恩戴德,大谢而去时说,你以后需要药了随时来拿。广告登出,那人又安排同事、通讯员、实习生等操各种口音去打,去咨询。忙活了一个上午。下午那人自己又亲自去打,问登报后反响如何?人家说,呀,感谢主任啊,效果好啊,上午电话响个不停,电话线热得烫手啊,电话快被打爆了,我们接线员都弄耳鸣了。”另一则笑话是贾平凹讲的:“过去有个说到吃亏没吃亏的笑话,她妈教育女子出去别吃亏,女的一天出去结果那样了,回来告诉她妈,她妈就问,我娃,那生米煮成熟饭了也没办法了,妈就问你一句,咱吃亏没?女子说,我觉得没有啊,他脱了我上衣,我脱了他裤子,他晃了一下,我晃了两下。她妈说,哦,看来我娃没吃亏。”看看,如此有趣逗笑的段子实在太多了。

读罢此书,我就在想,范超之所以受贾老师喜爱和器重,不单是他的文笔好!他实在是一个有趣之人。好些话经他嘴一说,就那么入耳,那么得体,那么诗情,那么让人爱听,那么让人还想听!这是范超的嘴功,更是他的智慧。

范超是写文的料,也是当官的料。这是我的看法!

范超还会写得更好,还会把官做的再大。这是我的预言!

悦读《常谈》,我心欢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