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娃《长春》杂志2012年1期
(2011-02-12 12:10:11)
标签:
年味散文征文 |
分类: 散文习作 |
送娃
文/高涛
在老家,正月十六有“送娃”的习俗。每到这天傍晚,当年娶过新媳妇的人家门前就挂起了大红灯笼,主人家早备好了酒菜,糖果,喜滋滋的只等着“送娃”的人来。
“送娃”的大约十多个人,都是些平日里爱说爱笑,藏了一肚子怪话,能把人逗笑的老婆子,“送娃”耍的是嘴皮子,图的是热闹,要的是乐和。
“送娃”的人群中,领头的是猛进他婆。
猛进他婆是个麻子脸,嘴里噙着一杆长烟锅,翻穿着羊皮袄,走在人群的最前头,她男人排行老大,村人都叫她“老舵家”。 “老舵家”一来,好戏就开演了。
“娃”是红布绑扎的,一尺多长,鼻子,眼睛,嘴巴,胳膊,腿,样样不缺,惟独两腿间的“牛牛”很显眼,很夸张。“牛牛”用红布裹着,里面塞着玉米芯或红萝卜。
每到一家门口,主人便笑吟吟地老远迎出来,一口一个都来咧都来咧地招呼。“送娃”的人抱着“娃”涌进新媳妇的房子,门外围了一大堆来看热闹的,都是些妇女和碎娃,主人家端出盛着水果糖,花生,瓜子的盘子笑呵呵地抓分给大家,扭头的工夫,盘子被哪个调皮的捣蛋鬼从背后伸手打翻,花生瓜子水果糖撒了一地,碎娃门满地哄抢,要的就是那份热闹,主人咯咯地笑,一点也不气恼,又端出一盘来。
“老舵家”把老布鞋一蹬,麻利地上了新媳妇的炕,盘腿坐到炕边,喊一声:媳妇哩?早有人拥着羞红脸了的新媳妇喊到:媳妇在这儿!“老舵家”说,媳妇娃心疼的很嘛!又说,来来来,给大婆把烟点上!新媳妇小心翼翼走到“老舵家”跟前,手心捏了盒洋火,扑哧一声划亮,把蓝盈盈的火苗伸向“老舵家”嘴里的烟锅,这时候,“老舵家”的嘴就故意上上下下地抖动个不停,一盒洋火快点完了,烟还没点着,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一阵阵大笑。“老舵家”却说,婆老了,嘴抖得不行嘛!再次划亮洋火,新媳妇就想伸手捉住那抖个不停的烟杆,“老舵家”发话了,新媳妇还蛮有经验的嘛,弄不进去,就拿手捉,跟谁学的?是不是女婿娃教的?那些妇女都是过来人,一个个抿嘴笑。新媳妇的脸成了一张红纸。“老舵家”说,那婆问你个话,说对了就饶了你。新媳妇羞怯地说,啥话?大婆,你说。“老舵家”说,好,媳妇娃是个痛快娃,婆问你,这是啥?“老舵家”捉住“娃”的“牛牛”问。新媳妇把头压得更低,脸也被炉火烤了一样的红,横竖就是不吭声。“老舵家”又说,婆问你话呢!见过这东西没有?这东西燎不燎?媳妇娃瞤(害羞)了?那你给婆说说要这玩意干啥?新媳妇憋了半天小声嘀咕说干啥呢,尿尿呢干啥呢!“老舵家”笑了,说除了尿尿就不再干别的吗?人群里再次爆起哄笑。
说过了笑过了耍过了。“送娃”的人群还急要去下一家,主人拽住“老舵家”的棉袄说,“老舵家”说啥也得抄两口,酒菜都停当了。“送娃”的就坐下来象征性地抄那么几口,说几句早生贵子祝福话语,抬屁股又去另一家了。
灯笼红红的,映着人们的笑声,村庄便醉在幸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