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写作轻松一些

(2010-08-19 18:39:42)
标签:

随想

分类: 散文习作

 

   我有几个非常热衷小说创作的朋友,他们都在忙碌的生活之余兴致盎然地进行着所谓的创作,痴迷的程度几近着魔,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在人们的精神家园几乎荒芜的当下,在众多人看来,这真是一个令人不齿而费解的现象。

  朋友的弟弟和别人谈生意,朋友听说那人是某地的就不厌其烦地给人家说我还在你们那儿的某某杂志上发表过小说哩。可人家连看都不看他继续谈着他们的生意,他竟然不识趣地唠叨个没完没了,他弟弟拿白眼一个劲地剜他,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的述说中,哪还顾得上他弟弟的眼神,等人走了,他弟弟气急败坏地数说他,哥,你以后再别在我的朋友面前提啥狗屁小说了,人家笑话你哩,你以为人人都和你一样?一句话,说得我的朋友好不沮丧。他把这段往事讲给我的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话:千万别把《圣经》读给猪,因为它非但听不懂,还要辱没了《圣经》。

  一次我去某高校校报编辑部找中文系教授聊天,教授很有兴致地唤过一位年轻女士说,谁谁谁,这是谁谁谁,经常给咱们的报纸写稿子的。女士的鼻子轻微地哼了一下,教授说,你严肃点,人家可是作家呢。女士再次把不屑疑惑的目光抛向我,说:我就弄不明白,你们这写文人干点什么不行,非得写什么狗屁文章,我看抽大烟都比你们弄这个强。她的话让教授和我同时笑出声来。笑过,心里却是一阵冰凉。

  前些天一位旧日的文友来单位找我,和两年前我初次见到他时的样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头顶徒然生出了一大撮刺眼的白发,眼窝也塌陷枯瘦得不成样子,他说是熬夜写小说弄的,我心里一阵酸。他曾因迷恋写小说而得到的稿费又少得可怜爱人一气之下要砸他的电脑,可他依然执迷不悟地写着小说。他对我说,假如不写小说,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打量着眼前那个为小说发狂的年轻兄弟一时无话可说,是该劝他搁笔还是继续鼓动写作,我陷入两难,不写,辜负了他一腔的文学才华,写吧又担心写作深度干扰纠缠他的生活——他几年前就下岗了,靠给晚报的记者当枪手写新闻稿挣点盐醋酱油钱(报社给记者千字一百,记者给他千字三十),妻子在邮局做临时工送报纸,一个月也就一千出头的收入,漂亮的小女儿在上小学,好在女儿很争气,每次都能在班上考到前二名。事实上他根本也放不下,他曾信誓旦旦地说,他要去包活干下水管道工程挣钱,再也不写狗屁小说了。我当时没吭声,他果真能放不下吗?乌鸡的黑是黑在骨子里的。后来的事实印证了我的怀疑-----因为不久他又开始了写作,而且更加地疯狂。他说他在工地只呆了几天就逃走了。我劝他先安顿好生活再写小说,他说很难,我无言。我想起了伟大的那个叫雷曼德.卡佛的写小说的美国人----尽管他曾在长达数几十年的日子里贫困潦倒,可他从没有放弃过小说写作。

   我认识一个叫马海的同乡,他在初中的时候就时常在《中学生》等杂志上发表作品,没考上高中回农村当了农民,听说经营过一段时间的小卖部,心思却放在写作上,经营不善倒闭,媳妇和他离了婚,听说神经后来出了问题。真为他痛惜。当然,这样的例子当然还可以举出若干。

    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某著名作家伏案创作的背影,那一刻我更多的是对他的尊敬和感动,为他们的勤奋,为他们的痴迷,为他的纯粹。 但我做不到他那样,写作不是我的使命,是我排遣庸俗打点生活的一种方式。我想对于如我一样的业余作者要紧的一点是要对写作有一个实际的定位。当然,靠写作改变了命运的也不是没有,我认识一个叫陈忠林的诗人,高中时候就出了两本诗集,当年常在《语文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后来因为出众的写作才华被复旦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而他却走上了另一条道,现在已是秦皇岛一个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他曾在一个上万的企业当过老总,年薪80万,可见他玩得很大。青年文学评论家马平川当年也同样的原因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现在是宝鸡文理学院的教授。人的才华天资有高下,“力不胜,强举则伤之;才不逮,强思则伤之”凡是要看锅下米。对于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还是把写作看作和画画跳舞下棋唱歌一样为好,不要给自己增加过多的压力。让写作变得轻松一些。

  当然,写作绝不是一件纯粹轻松的事情,也常伴痛苦,比如写不出来,写不下去,写不好,写出的东西发不了的时候,作者往往就对自己充满怀疑和绝望,那种苦痛和煎熬自是一番滋味。这个时候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以平常心坦然面对写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