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那个美丽的女兵《渭城文化》2012年2期
(2010-05-13 11:12:06)
标签:
女兵记忆杂谈 |
分类: 散文习作 |
来自扬州的她没有半点城市兵的娇气和张扬,她性格内向,腼腆可人,安静恬淡的样子像一幅山水画。颇有“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的意境。后来我读到“玉不能言最可人,花若能语嫌事多”这句话就无端想起这个曾经的女兵。
她待人谦和,对首长,对战友都极有礼貌,很识礼,处处显出良好的涵养和教养。很快就博得首长和战友们空前一致的赞扬。一提起她,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就说,云雀啊,这孩子真不错啊!我至今还记得院务处的张希武处长,王会计和丁会计(一个慈善的阿姨,我们常叫她丁姨)在我面前说起她时那种由衷的赞叹之情。
她在医院大约只呆了半年,就被选调进阅兵村参加国庆50周年大阅兵的集训,我们师医院选了两个,还有一个蓟县的女兵,我见过一面,也很漂亮,只是不知道她的名字。
集训的苦累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记得那时候云雀给我们写信,说踢完步子靴子里都是汗水,自己也出现了尿血的症状,弄得我们大家都替他紧张和不安,但还是写信鼓励她坚持下去,好在云雀挺过了那段最艰辛的岁月。她给我们寄来照片,阅兵村门口拍的,背景上写着1949-1999的字样。她“笔直”的站立成了我们记忆中最美的风景。
1999年10月1日那天,当女兵方队列队整齐地走过天安门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画面,我在寻觅一个熟悉的倩影,由于不清楚她在队列中的确切位置,我没能看见她。这多少有一丝遗憾,但想想她就在这支队列里,心里还是掩饰不住地高兴。
后来听说她提干了,去石家庄上军校。
再见面是2000年春天,当时已转业的我回部队结算手续,在门诊一楼意外地看见云雀。她当时忙着和其他人说话,转头对我说,高班长,回头找你去。后来我坐在士兵队二楼南侧最西边的房子,有人敲门,我问,谁啊?她说,我呀,班长你听不出来啊!门开了,她就那么灿烂地绽放在门口,样子调皮和泼。
后来是郝立国请的客,我和小郝,云雀,还有那个和她一起参加阅兵的女兵,大家一起吃饭。
再后来我回到西安。他们的消息几乎中断了。
大约到了06年我从战友冷静(也是一个美女啊)那里知道云雀的消息,通过一次电话,后来她暑假去新疆路过西安我们匆匆见过一面,知道她在上海的军大上研究生,真为她高兴。她从遥远的扬州给我带来当地特产“三合宝塔菜”,还有一箱鹅蛋。那么沉的东西,从那么远的地方带了,让我太感动。宝塔菜早吃完了,可那空瓶子被我装了碱面一直放在橱柜里。每每看见它,那份情谊就涌动在心。
再后来发过几次问候的短信,她没回,也许她太忙了,也没上心(后来知道她丢了手机)。前段时间从冷静处得到她的消息,说她转业了,嫁人了,爱人是个海归。当时很不理解,干得好好的干嘛转业啊,那么年轻,学历高,还参加过阅兵,说什么也应该呆在部队。通过电话才知道一些大概的情况。
现在的云雀是妇联的一名干部,可爱人还在一百多公里外的上海,她如今最大的心愿是尽早调回上海。那里有她的爱,有她的牵挂。
心里装着上海,上海就不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