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今年高考作文题
(2011-06-08 19:15:13)
标签:
杂谈 |
我是一个玩主,从来没抱过什么笑傲江湖的念头。
我写歌,画画,码字,其实都是为了图个“乐”字。孔圣人说,游于艺。这个“游”,非游戏之“游”,乃是在大风大浪里划水的勾当。只不过,哪怕是“游”,我以为也要“游”出几分精彩,否则,太对不起自己了。
人这个东西,来世上可不容易,上亿个小精虫,你得是赛跑第一名,才能孕育成人。换句话说,我们在娘肚子里就当过冠军了,虽然无法像体育明星李娜那样得到1138万的奖金,但我们的金牌更有价值,那就是:生命。
不能辜负自己的生命。
前几天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记者问我有没有什么野心?我坦然告知:我有,而且很大。我渴望在一百年后的某个黄昏,有一个人突然翻到我的书,惊叹:“哇,这家伙写得真好”,或者,有某个人看我的画,也惊叹:“哇,谁画的?真好,牛人啊。”
我就有这么一个目标:我死了一百年,还有一两个读者,偶尔会记得我的作品。
记者问我为什么这样想,我告诉她:
我来这人世说不定会有一百年,尽管“神马都是浮云”,可我如果不留下一点痕迹就死去,我这辈子活的还有什么意义?我总不能除了糟蹋粮食,就是制造有机肥吧。
武的,我不会做工、种田,文的,我不会莺歌燕舞,可我总得做点什么?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样的人生才算彪悍。
我不想碌碌无为地混上一辈,我渴望:这个世界因为我的到来,而更加精彩,哪怕这个“更加'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但,够了,我够本了。
(注二:以上写的很快,不超过10分钟,都是我的心里话,想那写那。要不是考试,我就算写完了。但不行啊,考卷上有800个字以上的要求,而且,考生还不能把平庸和平凡等同在一起,必须要有励志的效果。没办法,我只能按这个奇怪的要求,胡诌一通,继续写下去。)
明末清初有个姓周的文人,他扬言 :“平庸之子,无英华可以自见,无名誉可以震俗。”
呵呵,这个要求大了点。按他的定义,除了那几位响当当的伟人,我等俗人这辈子都在平庸的范畴。其实,俗不是什么坏事,何必要“震”之?《说文》曰:俗,习也。这“习”难道一定就是平庸的吗?
人来到这个世上不容易,人活在这个世上更不容易。以我的高见,能凭借自己的脑力或者体力,快快乐乐、心安理得地活着就不是平庸!能为他人,为社会实实在在地做点什么,就不是平庸!能为我们这个美丽地球,贡献一把自己的汗水,就不是平庸!
平庸,是指那些依赖他人的血和汗,在这个世上混吃等死的无聊过客。他们除了消费物质,就是消耗生命。这些人,哪怕他们开的是保时捷,哪怕他们住的是三十三万一平米的豪宅,哪怕他们都有个叫李刚的爸爸,在我眼里,都是不屑一顾的平庸之辈。
我们不屑与他们为伍,我们拒绝平庸。
因为,我们不想虚度这难得一次的生命。
注三:写完后,自己看看,后半部真的很虚伪无力。我其实才不是这样想的!我骨子里倒挺希望不劳而获的,奶奶的,这辈子活得太苦,老赚钱养别人了。下辈子,托生个好人家,就过几天衣来伸手的日子吧。哈哈,玩笑。
其实平庸点没什么不好,只要不负我心、不负他人地快乐过一辈子,干嘛一定要拒绝平庸呢?我贪心,想一百年后还有人记着我,你却不一定要这样想,也许你会活的更滋润。
这题目出的,太霸道。要是去掉“拒绝”,直接改成“平庸”,那就有意思多了。
写这个文章的体会是:感觉人家在逼着我说假话和套话,我的个性不得不收敛起来,而屈服于分数。
反思我们的教育,从一开始到结束,好像都有一个人为的框框在束缚着我们的思维。在这样的教育体质下,我们又怎么能活出不一样的自己呢?
我说过,咱中国人大多不是在生活,而仅仅是活着。
原因:框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