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艺术前辈
(2009-08-13 15:36:37)
标签:
杂谈 |
穿深红衣服的是陈爱莲老师,穿粉红衣服的是丁玉兰老师,我抱的小小美女是个小演员
杨老师这两天被朋友请到黄山做艺术比赛的评委,本来不想去,但请我的人是铁哥们,不去面子下不来。
住在江边一个很普通的酒店,说是三星,但其水准不超过政府招待所。我理解朋友,为了赚点钱,他老兄是能省就省了。
和我同一起参加活动的还有陈爱莲,老太太快七十了,可精神头倍儿好,记得我们在央视做评委时,她大秀了一段舞蹈,这次开幕式中,她仍然连说带比划,风头不输18岁的小姑娘。
听说她办了个爱莲舞蹈学校,很想去看看,这样忙碌的艺术家,难道还有时间当孩子王吗?
陈老师是中国舞蹈界的代表人物,隔30年前,可谓家喻户晓。每次见到她,你都会明白什么叫舞蹈,此人的举手投足,都散发出艺术家的魅力。
令一个大师,是庐剧皇后丁玉兰。老太太七十八岁了,可看上去,最多六十。
丁老师是中国庐剧泰斗,全国劳动模范。在我初学音乐的时候,就闻其大名。
庐剧是安徽的地方戏,唱腔优美,曲调繁多。唯一的缺点,是唱腔难度较大,故普及性不如黄梅戏。
丁老师和我谈起庐剧事业的发展,充满担忧:国家没有财政支持,媒体不对此剧种关注,什么样的艺术,能不灭亡?
我理解她的苦心:作为艺庐剧术的代表人物,她不想自己成为该曲种的绝唱。
年初去六安考察,曾在山沟里发现庐剧团的下乡演出,演员很可怜,一个个满脸憔悴,风尘仆仆,估计是东奔西走的结果。
但观众很多,小小的山洼,人山人海。我想,那里的百姓,也许不认识宋祖英,但一定会认识这些整天在村头田埂送戏的普通小演员。
什么是艺术家,什么叫艺术为人民服务?这些才是。
中央电视台的老板们,真应该下来学学这些“戏比天大”的戏子。做在空调房间里面宣传三个代表没有任何意义,他们要做的,是走进山沟,走进田野,为寻常百姓们,带来一夜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