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文学的黄埔军校
(2013-03-04 10:05:43)咸阳文学的黄埔军校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喜闻文化宫《职工文艺》复刊,便想起关于《职工文艺》的很多事来。
那是一个初春的季节,树上的花儿开了,满世界都是芳香,听说文化宫组织文学讲座,讲课人是咸阳的两个石头(沙石和峭石),我们彩虹厂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相约去听课。走进文化宫,正巧碰见文化宫举办书画展,道路两边挂满了书画作品,在这里我们认识了《职工文艺》编辑部的费宏达和赵尧老师。从此,上课成为一种时尚,当作家成了我们的梦想。不论刮风下雨,只要有空,我们就到文化宫去,因为这里有文学,有一批追求文学梦想的人。
我写的第一篇小说《彩虹姑娘》,费老师看后给我提了修改意见,我修改后,费老师让我给赵尧老师朗读,我朗读,他们认真细听。朗读完后,他先听取赵尧老师意见,赵老师说:“觉得不像小说,缺少人物细节描写”。费老师讲了缺少人物细节的缘由,然后他们给我列出了几部国内外名著小说的名单,让我回家阅读,并让我去文化宫时给他们汇报阅读心得。当时在咸阳文学界,在文化宫这一批文学团队中,我只是个初学者,王晓林、雷国胜、潘晓林已是我的偶像,每次见到他们,我不敢与他们搭话,只是听他们谈文学。费老师和赵老师多次在座谈中表扬他们,我对他们从心里产生一种敬佩。
火红的五月,八十年代的咸阳已经热气腾腾了,文化宫里常有舞会,我们却从没去过舞场,来了就去找费老师和赵老师谈文学。我们每次去,他俩都会在办公室里,好像他俩在办公室时刻等候我们的来访。《职工文艺》编辑部组织诗歌朗诵会,我们早早去了,还是迟了,只好站在后边为文友们鼓掌。《职工文艺》编辑部组织青年作家到华山旅游,由于我文学底子差,没有在《职工文艺》上发表作品,失去去华山旅游的资格。夜里我失眠了,我下决心要跟他们去华山。从此我除了工作时间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半年之后,我拿着新作去看望费老师和赵老师,他们看后,马上登在了《职工文学》上。我等着他们再次组织作家去华山,他们却再没组织过。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文化宫有文学座谈会,我和小伟几个文学人骑车奔向文化宫,雪大路滑,我们几次滑倒在路上。会上尽管我们没有发言,但我们听着咸阳文学人激烈的讨论,心里热乎乎的。在这个会上,费老师表扬了我,表扬我对文学的痴迷追求。回家的路上,我们继续会场的讨论话题,有人摔倒了,引得一片哄笑,有人说《职工文艺》是咸阳文学的摇篮:有人说文化宫是咸阳文学的黄埔军校:我们这样的热爱文学,文学一定会被我们感动的。甚至有人狂言:我们几人中必有人成为作家。一路激情澎湃,那热情把周围的雪花都融化了。
每年正月十五,文化宫必会有猜谜活动,从早上到下午,从下午到晚上,我们都会守在这里,因为这里汇聚的都是文化人,都是文学人。因为这里有文化的氛围,有文学的磁场,因为这里有《职工文艺》这个为文学而诞生的平台,还有那两位,我们从他们肩头走上文坛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