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楼记”

(2008-11-21 23:10:17)
标签:

杂谈

作家楼记”

第一次去青岛,青岛碧水蓝天城市很美,走进中国海洋大学仿佛走进一个喏大的公园,那优美的环境令人赞叹,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风格,使我想起由这学校走出走进的一个个文化巨子闻一多、老舍、沈从文、梁实秋、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这些文化巨子像灿烂的星光照耀着这座具有历史文化的高等学府。

我走进学校打问文学院的地址,忽然一位端庄清秀的女士唤我的名字,我感到迷惑,我从未来过海洋,学校也未曾有熟悉的人。她走近我,给我一张名片说:“我是文学院办公室的,给你打电话打不通,没法接你,我们很着急!”此时我才知道,她是文学院办公室主任朱月娥,他说王蒙先生己下飞机,马上就到,你和他往一个楼上,我很高兴又和王蒙先生见面了。温秦桥教授接过我的提包,带我去住所。他把我带进作家楼,说楼前那块卧石上面题写着“作家楼记”,在这里住过的学者、作家名字都会刻在“作家楼记”上。我住的是两室一厅的房间。有厨房、有工作室还有会客厅。两人坐定,他给我介绍曾在这房间住过的作家迟子建和张炜,我抬起头,墙上挂着他俩的照片。温教授说,你下次来就看到你的照片也挂在上面了。

一会工夫,有人告诉我,王蒙先生和夫人已到了,吃饭的时候就可见面。我下楼在餐厅门口等候王蒙夫妇的到来,听到楼外有说话声,几位老师正在聊天,他们前面是一块卧倒的巨大石头,我想那一定是“作家楼记”。我走出楼门,楼门的响声惊断了他们谈话,文学院的老师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我和他们一一握手,其中一位给我递送名片:谢有顺。中山大学文学博导,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全国著名评论家,我再次和他握手,虽然未曾见面,但我对他已很熟悉了。温教授介绍说;谢老师是我们特别邀请的学者。他指着身后的卧石说:这就是“作家楼记”。我看见那块卧石有三米见方,上面题写着“作家楼记”,下面是一长串来到海大讲学的知名学者和作家的名字。我凝视着“作家楼记”,方知“驻校作家”、以及设立的“名家课程”体系,开设的“名家讲座”系列,“科学、人文、未来”论坛等文学活动,都是王蒙先生在海大提倡创立的。学校为铭谢王蒙先生及诸作家、诗人、学者对学校发展的贡献,特命名多位作家、诗人、学者曾居住的五十四号楼为“作家楼”。我转身回望这座五十四号楼,便觉得这楼和其它楼有了异样,那墙面的砖块变成了书籍,用书砌成的门窗有了文学的符号,就连开拉防盗铁门的那吱哪声也变成了一种悦耳的音乐。我和王蒙先生一块走进餐,再看王蒙先生,觉得他比以前高大了许多。

夜里,青岛天空的星星特别的亮,我坐在工作室的凉台上看星斗。我想,那几颗最亮的星斗一定是为海大作出贡献的文化巨擘。

附;

作家楼记

公元2002年四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先生莅临中国海洋大学,担任学校顾问、教授、文学院长。举校欢欣,人心激昂,皆知海大之人文复兴,指日可待。

   王蒙先生自来海大之日,便以重振人文为己任。期间创“驻校作家”制度,设“名家课程”体系,开“名家讲座”系列,倡“科学、人文、未来”论坛,并参与多项文学活动,研讨、对话、授课,全校师生在海大校园中使得以赡仰当代最活跃诸作家之风彩,聆听各地文学巨擘之高论,如沐春风,逢甘霖。其反响之大,超山越海。迩及港台,遐及美加,更兼曰:韩、俄、德、法、墨、澳、新、印、马来等二十余国及地区之近百位作家、诗人、学者:群贤毕至,云集青岛,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文,人文之风,盛况空前。

今日之海大,秉“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之校训,传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陆侃如、冯沅君诸前辈之薪火,立德树人,胼手胝足,追先贤创业之伟绩,劢后继奋发之精神,继往以开来,任重而道远。

感斯盛事,为铭谢王蒙先生及诸作家、诗人、学者对吾校发展之卓越贡献,学校特命名曾蒙多位作家、诗人、学者惠住的五十四号楼为“作家楼”,以彰馨德。树碑勒文,嘱予作文以记之。是以为记。

 

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管华诗撰文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公元二00七年九月“作家楼记”

王海在“作家楼记”前留念。“作家楼记”

 

“作家楼记”左半部分。“作家楼记”

 

“作家楼记”右半部分。“作家楼记”

 

“作家楼”。“作家楼记”

王蒙、崔老师、莫言、王海、谢有顺在“作家楼记”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