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楚天都市报)(特约记者钱村通讯员胡定平舒如凤)昨日上午,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在潜江曹禺广场举行。
1907年,由日本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东京演出《茶花女》,从此拉开了中国话剧的百年序幕。
首发式上,中国曹禺研究学会在贺信中说,祖籍潜江的曹禺先生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一大批著名话剧作品,成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传世华章。
据介绍,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由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一枚的纪念邮票以中国话剧的开山之作《黑奴吁天录》剧照为背景,突出了该套纪念邮票的中国话剧主题,以此为主题,还开发了一系列首日封、纪念封邮品。
中新社北京四月六日电(记者应妮)如何诊断中国话剧现状?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融入现代?两岸三地话剧如何进一步交流?中国话剧百年研讨会今日在京举行。
中国话剧经过百年发展,涌现了欧阳予倩、洪琛、田汉、曹禺、夏衍、老舍、焦菊隐、黄佐临等一大批杰出艺术家,涌现出《雷雨》、《日出》、《茶馆》、《屈原》等一大批经典作品,和一大批优秀戏剧运动领导者、编剧、导演、演员、舞美人员。
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指,话剧艺术的魅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代替的;如何进行话剧理论创新、艺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话剧界不容回避的新问题。
戏剧教育家、导演徐晓钟在今天的主题发言中表示,在纪念中国话剧百年之际,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话剧的优良传统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宏大问题。如何使当代戏剧批评真正成为“戏剧的良心”、如何培养演出管理人才、如何让青年话剧工作者成长,其中焦点即在当下市场经济环境中,话剧如何坚持其现实性、批判性,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话剧工作者不可回避的历史新课题。来自内地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话剧专家、学者、艺术工作者百余人,将在六号到八号的研讨会中,就中国话剧历史、现状、困境及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白瀛、周玮)从1907年春柳社和春阳社的话剧演出活动算起,中国话剧已经整整100岁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们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并不封闭、排他,而是具有开放的度量。上个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中国文学和戏剧出现过“两度西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