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联通公开招聘3g电信重组cdma |
分类: 宽带通信 |
联通轰轰烈烈持续几个月的省级副总招聘已经落幕,这次招聘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看起来非凡的意义,一则这与联通两网分离直接相关,再者自然也给人关于 电信重组的联想。然而如此公开大规模招聘这样级别的官员,实在比较少见。但这显示了联通高层的决心和敢于公开公正的气魄。到如今,招聘结束,14位副总履 新。作为局外人,我们可以替联通高层想想,这次非常规的动作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当初的目的,是否值得联通继续采用或供其他运营商借鉴。
目前尚不清楚联通为何要采用这样一种方式,仅仅通过公开招聘来选择这一级别的干部,通常而言,这种公开招聘的方式通常适合招聘普通员工。对于高级一些的技 术或管理人员,若有职位空缺,通常采用内部提拔或外部挖角的方式进行。联通当然也可以采用这两种方式,但为何要突破常规呢?有两种可能:
- 本次职位空缺较多,干部考察时间不够,更主要的是由于错综复杂的关系,直接内部提拔对于上层、中层都难以摆平,干脆公开评议,集体决策;
- 希望从其他运营商找来新鲜血液,避免联通近亲繁殖,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希望通过引进对联通的管理体系带来冲击和提升,这应该是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然而,从目前就位的14人来看,绝大部分(12人)来自联通内部,另外有一人来自网通,一人来自卫通。据说原来还有一人来自移动,但最后因为个人原因不能 就任,不知道这是不是由15人变成14人的原因。在联通刚刚刊出广告之时,就有有识之士指出,联通的省级副总职位恐难从移动、电信和网通招到人员。果不其 然,联通此次招聘的第二个目的--引进新鲜血液,基本没有成效,整个招聘最后成了内部提拔干部。
如果抛开引进新鲜血液,仅对于内部提拔干部而言,这种招聘方式是很值得商榷的,内部干部的性格特点,工作能力,业绩成效等是在长期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公 司应当相当了解,不把这长期的工作表现作为考评和提拔的依据,反而采用与招聘新人一样的通过几次见面会的方式来决定取舍,让人不得不怀疑当初的设计有些问 题。
我的相关日志:
2007-05-12
2007-04-17
2007-03-28
==================================================================
某美资通信公司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需大量测试和研发人员,机会不错,要求熟悉光网络,SDH,NMS。
望推荐或自荐,可直接给我发E-Mail: fttwho@gmail.com
前一篇:"血肉钢板"将回炉重炼?
后一篇:曼谷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