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乡村】 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2012-11-06 19:02:41)
标签:

柏山寺

三元宫

泰山行宫

蛮子庄

跃进方塘

分类: 市区专辑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此次乡村考察从展东村开始,沿104国道西行过文庄后有一条南向的水泥公路,第一个路口左拐,沿公路可进展东村。其实这次考察本来的第一目的地是小白庄,因提早下了公路才误入了展东村。不知道这个村中有什么所以也只是路过,车行至村中部时路边的一座影壁引起我的注意。这座影壁虽被涂成了金黄色,但石块垒砌的墙体以及规整条石构筑的墙基可以看出这不是一座近现代的影壁。果然从影壁基座的一侧我看到了一方嵌在影壁内的碑刻。该碑以回形纹勾勒外框,碑刻“光绪三十一年重修”等字,后有施财善人题名。果然是一座清末的老影壁墙,这也算是今天的第一个收获,也是意外的收获。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展村内路边的老影壁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影壁上嵌的清代重修碑

从展东村再去小白庄可不是那么好走,问了好多人,得到好多答案,但总体都是说有路可行,但很不好走。经过一番麻烦后终于走上了一条水泥公路,绕了一大圈进了小白庄。小白庄的村委会原来是村内的三元宫,今大殿尚存。大殿前是一座迎门影壁,从外观看影壁和大殿都在近年得到维修,更换了大殿上的桶瓦,粉刷了殿中梁架上的彩绘,不过墙基能看出是原来的老样子。大殿东山墙下放着三方碑刻,是原来三元宫内的遗物。三方碑中一方是原来庙门上的石匾,另两方均为清代的重修碑。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康熙五十年的重修三官庙记,而另一方光绪二十年的碑上也称此庙为三官庙,由此知此庙当时为三官庙,供奉天地水官三神。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重修后的三元宫大殿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大殿东山墙下的原庙内碑刻

小白庄南不远就是邵而庄,邵而东村现在的老年活动室是原来村里的泰山行宫,这座古庙以前我曾经考察过,但当时因大殿内东墙的碑刻拍摄的不甚清晰,所以此次之行想重新补拍一下。上次来时泰山行宫内还有看护居士,时年盛夏,看护庙宇的老人十分热情的请我在殿前的月台喝茶,印象颇深。不过这次考察却发现院落里已是人走庙空,大殿门紧锁。透过门缝看到殿内似乎很久没人进去了,而我这次想补拍照片的愿望又落空了。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人去庙空的泰山行宫

不过从泰山行宫出来东行出庄时发现邵而东村西首新建了一座过街门,上面有一匾“文昌阁”。而门下一侧的墙内嵌着三方古石刻。一块嵌于门立柱上,是一方雕龙碑额,额题字已经模糊无法辨认此碑为何物。另两方嵌于门后的墙内,概是当年文昌阁阁门两侧的石匾。在与文昌阁旁小店的店主聊天时得知,此处原来是庄子的西门户,而文昌阁即为西门。后来阁子拆除后,阁上的几块石刻丢弃于废墟旁,而正是店主有心将其收藏于自家院中,去年村中新建西门文昌阁时,他将此三块石刻捐了出来,并嵌于门内。聊天中店主得知我是考察碑刻的,故告诉我在邵而庄西面的山下原来还有一方龟驮大碑,是原来山下一个寺内的遗物。不过这几年那里开山炸石,他也数年没去了,不知还有没有。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重建的文昌阁,虽此阁已不伦不类,但门下的几方古碑到是原物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文昌阁下精美的雕龙碑额

这个线索对我而言很重要,虽然可能碑刻已毁于开山炸石,但有一点希望我还是想去实地看一看,不给自己留遗憾。根据店主指示好不容易找到了那处石料厂,将车停于门外步行进去。厂内的这座山已被炸的面目全非,原来的山坡已被炸成一个深坑。厂内到处是炸石后形成的白灰,我在厂内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什么龟驮大碑。我想这样的炸山法估计这碑早就毁掉了。转身往回走,就在一转身的刹那间我看到厂大门后面的树下好象有一座灰白色的石碑,刚进门时因没有回头看,所以未曾发现。走到近前细看果然是一方巨碑,上覆碑帽下有龟驮。碑刻虽被蒙上了一层灰土,但碑体上的字迹仍很清楚。碑刻题头《重修柏山寺碑记》,济南府学生对笔李赏撰文,历城县武举后山翟应云书丹。碑中云:“寺之创不知肇自何时许元乱马兵燹所墟者几百年”,查乾隆《历城县志》卷第十八古迹考五寺观中有柏山寺条目,记曰“柏山寺在展村西至正间重修据旧志”。由此知柏山寺的创建时间至少在元代早期以前。而明代正统年后多次重修,此碑立于嘉靖四十年,而碑载明正统年有僧人自京师游方至此,感其山其地形胜绝佳,遂留此重修了柏山寺以作修行之所。而成化年间,里人张鼐读书寺中,后由此参加科举高中进士,遂号曰柏山先生,出官后柏山一号亦使该寺名闻四方。柏山寺出名后,众多的鸿儒高士或读书于此,或品茗于寺内,一时间文人墨客“酿柏山之秀而接翼青云蜚声簧校者也”。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曾经的柏山之秀现已惨不忍睹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幸存的柏山寺碑

柏山寺的衰败已不可考,今碑刻周围已看不到一点寺院的痕迹,连当年的青山翠柏亦无迹可寻,单剩一方古碑留守于此,目睹着现代文明的毁山坏绿之行为。

出石料厂继续下一站目的地蛮子庄。此庄以前笔者曾拜访,姑嫂泉姑嫂墓塔即在此庄东南的山谷中。而此次再访盖是听闻村中有一方关帝庙重修碑。进村后一路问寻老关帝庙在何处,然村人多数不知其所在。边走边问间突然看到村中的一座巨型水塘,说是巨型一点不为过,这样的水塘以前在其他村中也见过,或圆或方,但如此大型的蓄水池真是第一次见。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巨型的跃进水塘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水池南壁上嵌有几个大字“跃进方塘”,四字也为水塘的修建年代提供了依据,也就是那个年代的人能有心去修建如此巨大的水利工程。在水塘边看到一位老人,停下问其关帝庙,老人说庙已经没了,不过庙原址还有,并为我指了路。在狭窄的小巷中拐了数个弯终于看到了那方嵌在墙内的老碑,正如老人所说,原来关帝庙旧址已成了一户住家。关帝庙重修碑仅能看清上半部一点的文字,其他的都已经漫漶。至此今天的行程也基本以圆满告终,一天里有小遗憾,亦有大惊喜,也许这就是考察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咸吧!

【行走乡村】 <wbr>展东村·小白庄·邵而东村·柏山寺遗址·蛮子庄
                                              蛮子庄的关帝庙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