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艺术赏析科学文化艺术教育国学人文儒家道家 |
http://www.hfcas.ac.cn/tuanw/wwwroot/spzou/%C3%92%C3%95%C3%8A%C3%B5%C3%90%C3%80%C3%89%C3%8D/%C2%BB%C3%A6%C2%BB%C2%AD/%C3%96%C3%90%C2%B9%C3%BA%C2%BB%C3%A6%C2%BB%C2%AD/%C3%87%C3%A5%C2%B4%C3%BA/%C2%B3%C3%B5%C3%86%C3%9A/%C3%8B%C3%84%C3%89%C2%AE%C3%97%C3%B7%C3%86%C2%B7/%C2%BA%C3%AB%C3%88%C3%8A/%C2%BA%C3%AB%C3%88%C3%8A%C3%89%C2%BD%C3%8B%C2%AE.jpg
http://art.people.com.cn/mediafile/200511/13/F200511131838192674117967.jpg
http://www.hfcas.ac.cn/tuanw/wwwroot/spzou/%C3%92%C3%95%C3%8A%C3%B5%C3%90%C3%80%C3%89%C3%8D/%C2%BB%C3%A6%C2%BB%C2%AD/%C3%96%C3%90%C2%B9%C3%BA%C2%BB%C3%A6%C2%BB%C2%AD/%C3%87%C3%A5%C2%B4%C3%BA/%C2%B3%C3%B5%C3%86%C3%9A/%C3%8B%C3%84%C3%89%C2%AE%C3%97%C3%B7%C3%86%C2%B7/%C2%BA%C3%AB%C3%88%C3%8A/%C2%BA%C3%AB%C3%88%C3%8A%C3%8B%C3%89%C3%8A%C2%AF%C3%8D%C2%BC.jpg
他在构图上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由于他从黄山、武夷诸名山胜景中汲取营养,重视师法自然,因此,作品格调不同于倪瓒,少荒凉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直师造化,而别开生面,真实地传达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他作的黄山诸景都不受倪瓒画法约束,而深得写生传神之妙,富有生活气息。如故宫博物院藏《西岩松雪图轴》,笔法尖峭简洁,意境伟峻秀逸,反映了他的自身风貌。弘仁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性情”,深得传神和写生之妙,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的感受。与石涛、梅清成为“黄山画派”中的代表人物。查士标在题弘仁山水画云:“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
黄山而一奇。”
弘仁除精山水,还兼写梅花和双钩竹,工诗。著有《画偈》,并曾写《黄山真景册》五十幅。
http://pm.cangdian.com/Data/2006/PMH00812/CD003107/img/x/CD003107-1326.jpg
弘仁流传作品较多,仅上海博物馆就存有17幅,精品代表作《黄山松石图》
构思新奇,伟俊有致,不落陈规。用独有的横解索皴法,表现朱砂峰层峦陡壁,老树虬松的独特景色。及《疏泉洗砚图》、《雨余柳色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院更藏丰厚的精品,如《黄山天都峰图》轴,山势雄峻,松姿奇古概括地表现了黄山松、奇石特征。
弘仁生前在创作上非常认真审慎,总是反复推敲,不轻易送人。有诗说他“画成未肯将人去,酒热茶温且自看”,因而流传到市场的作品并不多,值今日进入交易的作品就更少了。1988年纽约苏富比公司曾拍卖过他的一幅《仿黄公望山水》 扇面,为设色金纸本,以9900美元成交。1992年6月纽约佳士得拍卖的《长松古壑》轴(122.5*47.5公分)估价达到3~4万美元,成交价达到2.7万美元。
从杭州学童到武夷山僧人
弘仁本姓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生于徽歙县东关桃源坞。
弘仁本名一鸿,上学时改名江韬,字六奇。
http://pm.cangdian.com/Data/2005/PMH00725/CD001955/img/x/CD001955-1182.jpg
顺治二年(1653)十月之后,一部分抗清志士便相率入闽,投奔在福州建立的南明唐王政权,继续抗清。弘仁准备了一番之后,“自负累累卷轴”,也就偕其师汪无涯奔赴福建。王泰徵《渐江和尚传》记其“文章气节,又君家之古心、古崖间矣。”古心、古崖是南宋末江万里、江万顷兄弟。宋亡,元兵至,古心投水死,古崖骂敌死,二人皆为宋尽忠尽节。这里用来赞颂弘仁的文章气节在江家伯仲间。
顺治三年(1646)六月,清兵又长驱直入,攻下了福州。南明政权虽然苟延残喘,到康熙二年(1663)就彻底灭亡了。
弘仁等人就在武夷山皈依了佛门,从古航道舟禅师,也算为亡明尽了臣节。
游踪和画迹
古航道舟禅师原为泉州晋江郑氏子,生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曾随博山于天界寺开堂,博山圆寂后,人闽,至武夷山主法回龙。和弘仁同时去闽参加抗清的歙县人士汪沐日、汪蛟、吴霖等,都皈依了这位古航禅师。古航禅师给汪沐日取法名曰弘济,给江韬取法名曰弘仁。弘仁又自取字无智,号渐江。从此,他就不再用俗姓名了。
目前能见到的弘仁最早的画是一个扇面,其上自题:“甲戌秋后写为灵运词坛,江韬。”画的内容不外乎山石、树木、村庄,都是常见的“山居图”之类。
弘仁早年学过黄公望的画是可以确定的,在他后期个人独特风格形成后,还时时有此类画风出现。 弘仁虽醉心于画,但他仍是佛门弟子,一生未变。回到歙县后,仍居佛寺中。
http://www.ahlib.com/ah/ztwx/anhuiwenhuagailan/YiShuWenHua/tiandu.jpg
顺治十七年(庚子),是弘仁作画多而精的一年。这一年,他都在歙县,或登黄山,或居五明寺澄观轩。庚子春寒,他到了歙县桃源坞,住在族弟江注之家,读唐诗,画了《唐人诗意图册》。尔后,他又到了丰溪吴氏介石书屋,画了《丰溪山水册》,八月,弘仁在他的澄观轩中,画了《溪畔清音图》。此图原为黄宾虹所藏,曾有摹本。冬初,弘仁又到了休宁,驻锡建初寺。画《秋日山居图》,上题:“老年意孤成缩涩,乍见停云有会心;笔墨于斯需一转,纵横无碍可全神。……余此写秋日山居,略存倪迂遗意。学人弘仁。”庚子年腊月,弘仁又从休宁回到了歙县,依旧住在他的澄观轩中。他在轩中画了不少画,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林泉出山图》,还有《林泉图》、《黄海松石图》,皆是弘仁的名作,都作于庚子年。
清顺治十八年(辛丑),又是弘仁创作丰盛且又达到又一个高峰的一年。辛丑春,他仍在歙县,为昭素居士画了一套<山水册),上题:“学人为昭素居士染册十数番,悉是雨中课也。阁笔复为简点,殊见荒涩,颇不耐观,直负主人存恤之意,且又得纵赏所藏墨迹,所谓虚来实归,惭感深至。辛丑二月,弘仁谨识。”
弘仁的名作《晓江风便图》也作于此时。上题:“辛丑十一月,伯炎居士将做广陵之装,学人写晓江风便图以送。揆有数月之间,蹊桃忉绽,瞻望旋旌。弘仁。”此图现藏安徽省博物馆,后有石涛、吴羲、程守、许楚等四家长跋。
癸卯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弘仁在歙县五明寺去世,其时为清康熙二年,公元1664年1月19日。
弘仁的墓至今(1993)完好,仍在歙县西郊披云峰下,太白楼之左。艺术风格
弘仁的画,现存于南京博物院的有庚子(1660)款的《黄山天都峰图》,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画右上弘仁自题:“历尽□□霞满衣,归筇心与意俱违。披图瞥尔松风激,犹似天都歌翠微。为去疑居士写图并题正。渐江学人弘仁。”钤印“弘仁”、”渐江”、“家在黄山白岳之间”。这幅画反映了弘仁山水画中最典型的面貌:其一,构图奇纵稳定,层峦陡壑,空旷幽深。主峰奇兀高耸:其二,几乎所有山石都用大大小小的方形几何体组成,有的大几何体(长矩形或横矩形)中套中几何体,中几何体中又套小几何体,大几何体和中小而繁多的几何体相间组成,疏密有致。往往于两块简单、迹近抽象的空白大石(几何体)当中画上一些碎石和小树。其三,石多树少,山下坡上或水旁画上几株大松树,或于山头上倒悬一松,或于峭壁悬瀑旁伸出一些虬枝。在笔墨处理上,其几何体的山石多用线空勾,没有大片的墨,没有粗倔跃动的线,除了少量坡脚及夹石外,山石上几乎没有繁复的皴笔和过多的点染。
弘仁画黄山和其他地方的景色,方法是不同的。他一画黄山,就显出其突出的风格和独到的本色。
http://www.cnrr.cn/rrys/yshh/zgms/image/015/1A0487.JPG
弘仁的画创造了古今鲜见的奇特之美。但他仍思变化,或充实、或简洁,可惜到五十四岁便停止了画笔,他的画,清人杨翰总结得好:”于极瘦削处见腴润,极细弱处见苍劲,虽淡无可淡,而饶有余韵。”
总之,弘仁早年的画凡署江韬款者,皆无显明特色。出家后,画则大变,查士标跋其《黄山图册》云:“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益奇。昔人以天地云物为师,况山水能移情于绘事有神合哉。尝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足称画师,今观渐公黄山诸作,岂不洵然。”四十七岁,风格成熟;五十一岁,风格深化。其画既不同于所谓正统派“四王”之软靡而无生气;也不同于石□那样苍浑老辣;也不同于八大、石涛那样跃动奇纵;更不同于龚贤那样浓墨沉重;也不同于“金陵八家”之刚硬劲健。他的画神韵逸趣似元,风骨法度似宋;他的画又不似元,亦不似宋,而完全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冷、静、净。寒气逼人,悲凉苍怆;又如古井之水、玉湖春冰、藐姑射山的仙女,无纤毫尘俗气。“闲静简远”、“高流静士”、“胸无纤尘”是古代画家最向往的境界,也是古人认为最美最高的风格。弘仁画最足当之。
弘仁(1610-1663)号渐江,俗姓江名舫,字鸥盟,又号无智、梅花古衲,明代安徽歙县人。弘仁在画坛的地位很高,他与石溪、八大、石涛被後人称为「清代四大画僧」。弘仁以黄山为师,和石涛、梅清是「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黄山有云海的奇景故亦称黄海,海阳是指黄海之阳,即指休宁、歙县一带。在画史中弘仁和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为「新安四大家」或「海阳四大家」,其中又以弘仁为领袖。
《黄山画苑论略》记载:弘仁「事孀母孝,师汪无涯受五经,乙酉自负卷轴偕其师入闽,游武夷,後依古航禅师为僧」。崇祯十来年,歙县连年兵乱灾荒。有一天,他从三十里之外负米回家,路远恐误母食,他很怨恨,曾欲投练江自杀。後来母亲了,便不娶妻,就孓然一身。
弘仁是一位有坚贞气节的爱国者。公元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甲申,清兵占领了北平。一六四五年明唐王聿键即帝位於福州。清兵进逼徽州,弘仁奋起反抗,失败後,又投奔入闽,继续从事抗清复明的斗争。唐王失败後,复明已无希望,他到武夷山就皈依古航禅师削发为僧。(《徽州府志》)
。
数年後,渐江返回故里,住歙县西郊披云峰下的太平兴国寺等地,其中以住五明寺的澄观轩为最久。歙县离黄山、白岳很近。他就往来其间。他的画上铃有一印「家在黄山白岳之间」。他在黄山居住很久,这时候结交了不少常到徽、歙、黄山的知名人士,他们都成了他的诗友、画友、禅友。
一六五六年(顺治十三年)八月,他和画家汪家珍(叔向)同游黄山。《黄山画苑论略》谓:「汪家珍字叔向,号璧人,画山水与汪之瑞、孙无逸齐名。其题画句有:『远於陂水淡千秋,阡陌初穷见渡头。那有丹青能画得,画成应遣一生愁』之句。」
一六五七年夏,弘仁曾到南京,在香水庵消夏,画有山水画册八帧。
一六五八年,渐江云游杭州、芜湖、宣城等地。同年在宣城天延阁和梅清会晤。梅清字远公,号瞿山,宣城人,以诗名江左为黄山画派中巨子之一。渐江曾作《天延阁》七律一首赠予梅清,诗云:
曾访神仙五粒松,洞泉流 白云封。
林间梦鸟交青蔓,水畔菖蒲开紫茸。
煮石有方留秘诀,采芝何处觅行踪?
与君又是经年别,晚戏沧洲得再逢。
http://shuhua.ce.cn/ancientry/200610/13/W020061013594829939290.jpg
天延阁藏有渐江的《采芝图》,由朱竹诧题诗,正是此时渐江绘赠给梅清的。又有一次渐江和他的侄子江注(允凝)游黄山,江注从小就跟渐江学画,由於家距黄山、浮邱、容成仅一百二十里,所以经常畅游黄山,上慈光寺,抵文殊院,左揽天都,右挹莲花,遂宿於文殊院。秋夜月明,山山可数,於是弘仁坐文殊台上吹笛,江注和歌,发音嘹亮,三更寒甚,屡添棉衣,不能忍,才回文殊院住宿。江注同学濮阳说:「一年一度黄山行,三十峰藜仗轻。」有年夏天,梅清邀请江注等人,齐集「爽轩」并出示家藏名画供来宾欣赏,并同赴敬亭山参加了《翠云庵山门落成盛会》。
渐江曾与戴本孝交游,本孝,字务旃,号鹰阿,安徽和县人。他题自画诗云:
林光山气最清幽,添个茅亭更觉投。
读罢蒙庄齐物论,端居一室得天游。
「此昔予赠渐江句也。余家居常数为之图,多在六法之外。」(见《艺观》第一期)。
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元年),弘仁沿长江西上,饱游了庐山的胜景,并向诸名宿参证佛学。回来的时期,又和丰溪吴伯炎、江注等泛舟西子、荫於古淙的下面,饮酒赋诗,并画有《石淙图卷》(见郑鍚珍《弘仁与髡残》)。
一六六三年秋,弘仁以手临黄公望画借给他的第子郑旼(字慕倩),歙县贞白里人,慕倩尽五日夜之力缩摹为小卷。郑旼十分注重民族气节,对抗清而死的英雄十分崇敬。郑旼的「旼」字原作「旻」,国变後,移日於左,寓无君之痛也。他的日记中常有「故国之思」。郑旼画学曾受渐江亲授,也是新安画派的重要人物。
http://www.godpp.gov.cn/zlzx_/2007-06/27/xinsrc_1920604271313875128566.jpg
一六六三年十二月,弘仁拟到界口省祖墓,并往芜湖拜望汤燕生。然後入黄山,但忽然染病,於农历十二月廿二日卒於五明禅院,年五十四岁。友入汤燕生会集他的学生们,把它葬在披云峰下。《黄山画苑论略》谓:汤燕生,字玄翼,号岩夫,宁国太平人。寓居芜湖,教授方沂梦家,工诗,精篆籀,着《商歌集》,有哭渐江师诗三首。渐江师圆寂,岩夫奔走三百里,为经纪其丧,有白描大士像,为其亡母忌日祝冥福者,上书小篆《多心经》。在汤燕生哭弘仁诗中,记下他最後的一件小事:汤诗小序称「师告逝前一日,尚手作二画,以贻贫者」。诗句又说「先期一日弄寒烟,乞与贫者度腊钱」。於此可见弘仁个人的品格和操守以及关怀贫苦人的立身处世的态度。
渐江家乡的书画朋友,还有许楚,字芳城,号青岩,工诗画,着有《青岩集》,曾写《黄山渐江师小传》及《画偈序》。还有程邃,字穆清,工书画,他曾一度劝弘仁还俗,而弘仁没有同意。还有程守,字非二,号蚀庵,曾写《故大师渐公碑》。与弘仁合作山水的有其弟子祝昌,字山嘲、山史、山公,安徽龙眼人,他是一位弃世绝俗的高逸人士,开始作画完全学渐江。其弟子方式玉(歙县人,字玉如,工诗善画),汪然(江加珍从弟,字于然,与方玉如善)、张安苞(云间人,字子固,党为方玉如合作画卷)、吴星(锺山人,为玉如画长卷,水痕云影,甚似大痴)、何顒(云间人,字伯求,与方玉如画云林山水卷)、王尊素(歙县人,字玄度,党与方合作《清画录》),饶璟、汪滋穗等人。他们大半是皖人,且多半是布衣寂寞之士,在方外之中,有僧道悟,字雪庄,画黄山奇峰奇卉。还有半山,宁国人,俗姓徐,善山水,宣池之间,奉为楷模。(见《黄山画苑论略》。)
http://www.shw.cn/Article/UploadFiles/200603/20060311080038273.jpg
弘仁的诗
弘仁一生勤奋,擅长诗、书、画,有三绝之誉。弘仁卒後,友人们收辑诗七十五首,加以印行,名之曰《画偈》。郑旼曾手录弘仁绝句诗三十三首。黄宾虹先生名之为《偈外诗》,刻入其所着的《渐江大师事迹佚闻》後面。他的诗颇多新意,有的表达了对故国念念不忘的感情。如:
「偶将笔墨落人间,绮丽亭台乱後删。
花草吴宫皆不同,独余残汁写锺山。」
(《偈外诗》)。锺山意指南京,明王弘光被清兵所杀,暗暗思念亡国之痛。有的诗表达了他爱好自然,陶然诗书画的生活,如:
「我有闲居似辋川,残书几卷了余年。
王维当日诗中意,尽在前山竹树边。」(《同上》)。
有的诗表达了僧侣的清苦生涯,如:
「病中旅沉峭於冰,倦起还开一幅藤。
瀑布楼边时自煮,三更分得佛前灯。」(《画偈》)。
有的诗是写黄山的真景。如: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汁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画偈》)。
弘仁画向古人学习,影响最深的是元季四大家。尤其是其中的倪云林。弘仁因和溪南的吴伯炎友好。吴氏家藏倪瓒的《幽涧寒松图》、《东罔草堂图》、《汀树遥岑图》、《吴淞山色图》等,都给他以学习的机会,因此对倪瓒表示最高的敬仰。同时他自己也藏有倪画,把它作老师。「疏树寒山淡远咨,明知自不合时宜。迁翁笔墨予家宝,岁岁焚香供作师。」他对倪云林画体会极深,对倪氏的创作方法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传说云林子,恐不尽疏淡。於此悟文心,简繁求一善。」世俗以为倪画多半是疏淡一路,很容易模仿,他以为不然,画意和文心一样,或繁或简,实无所谓难易,只求反映的真实,完美妥善而已。
http://book.sinology.cn/3/02-lib/01-zg/03-guoxue/%C3%86%C3%A4%C3%8B%C3%BB%C3%80%C3%BA%C3%8A%C2%B7%C3%8A%C3%A9%C2%BC%C2%AE/%C3%97%C2%A8%C3%8C%C3%A2%C3%80%C3%A0/%C3%8D%C2%BC%C3%86%C2%AC/%C3%96%C3%90%C2%B9%C3%BA%C3%83%C3%BB%C2%BB%C2%AD%C2%B2%C2%A9%C3%8E%C3%AF%C2%B9%C3%9D/qdmh1/images/hhssh.gif
弘仁又向当代人孙无修和萧云从等人学习。周亮工《赖古堂集》说:「黄山渐江上人绘事为世所重,然闻上人一水一石,皆脱胎於公(孙公无修)」云。案周亮工,孙无修和弘仁是同时人,孙无修久住南京,熟於画坛掌故。他指出弘仁学孙无修应是确实的。曹寅题弘仁画的《十竹斋图》云:「渐师学画於尺木,而品致回出其上。」尺木就是萧云从,字尺木,号无闷道人,晚又号锺山老人,入清不仕,工画山水人物,他曾画《太平山水图》及《离骚图》,皆刻板行世。尝於采石太白楼画四壁,画泰山、华岳、峨嵋、匡庐,一时题者甚众。他是老画师,但看了弘仁的《黄山图》也十分佩服。弘仁的画受萧云从影响很深。
弘仁的画向黄山学习。他在《画偈》中诗道:「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崖独仗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就是说他的画以天地为师,并富有独创精神。《黄山天都峰》可以说是渐江绘画的代表作,天都峰之险为黄山之冠。渐江用方折直线条,勾出无数大大小小的几何体,组成了天都峰奇绝险峻之势,它正是天都峰的真景。这一画法是他从写生中得来,是他的独创,近处几株古松和山石中一些小松为画面增加了生趣。弘仁用笔稳定,谨严精细持重沉着,一丝不苟。弘仁画面朴素、简洁,几乎没有皱擦和墨的变化,具有强烈的装饰趣味。他的笔触是瘦削、纯静、精细、幽深、峻远的,层峦耸秀,淡远萧疏,颇有余韵。渐江的山水给人最突出的感受乃是「冷」「静」和「远」,在去除一切拖泥带水,纯化到加折线般的线条中,透露出一股寒光冷韵,凛凛逼人,肺腑心胸为之一涤的气氛。有人以为渐江作品中的远、静、冷出於他的画笔而源於他的精神。他远离官场和尘俗世人,乃是他「远」的根源;他不降清求仕,不赶取功名利禄,静静地隐於禅,这是他「静」的根源;生活在异族统治的环境中,恢复既无希望,他的心冷了,这是他「冷」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