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上伟大的书画艺术大师-----中国简笔画创始人梁楷

(2007-10-27 02:58:56)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教育杂谈

书法理论

人文/历史

作文

书法作品

谈天说地

书法

财富人生

哲学

感动瞬间

 

世界上伟大的书画艺术大师-----中国简笔画创始人梁楷

http://t3.baidu.com/it/u=4280964748,1434878414&gp=20.jpg

                 梁楷是南宋东平人。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居钱塘(杭州)。宁宗嘉泰间(公元1201~1204)曾为画院待诏,后因厌恶画院规矩的羁绊,将金带悬壁,离职而去。生活放纵,号称梁疯子。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师贾师古(贾以学吴道子著称),又远远超过老师,据说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据清代官修的《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以及厉鹗汇集的《南宋画录》统计,梁楷留下来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有十件左右了,而且大都不在国内了。据著录的梁楷作品的题材,多表现佛道、鬼神、古代的高人逸士,如《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钏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莲蓬变相》、《太乙三宫兵阵图》等等。

http://www.zgshj.com/Zgshjup/OPimages/200505/20050525165444339.jpg

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属于粗行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与妙峰、智愚和尚交往甚密,虽非僧,却擅禅画。禅宗约起于公元五二○年,到唐代已成气候,分南北两宗。唐高僧慧能为禅宗六祖,主顿悟说,为南宗之祖师。南禅之说,强调佛祖在人心,喝水担柴,都能悟道。所有的宗教仪式毫无价值,人们不需要诵经,便可以一种超知识的状态与“绝对精神”或“真理”沟通,这是一种自然深奥的抽象体验。“六祖伐竹”表现的就是慧能在劈竹的过程中“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智于智,故能运于智”。梁楷的《六祖伐竹》是其中年以后的作品,笔墨极为粗率。笔笔见形,笔路起倒,峰回路转,点染游戏;欲树即树,欲石即石, “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梁楷似乎也参弹入画,视画非画了。他的人物画很简单,很概括,也很生动。这三者都能体现在他的用笔上。画中险笔很多,起粗落细,急缓轻重,变化多端;金错刀作墨竹,山石大笔扫出。画中有一种意念贯穿着,此念意深澹远,故能平复笔墨的运动变化。读梁楷的画实际上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曾置御赐金带不受,人称“梁疯子”。他的画以“减笔”之法著称。传世的《秋柳飞鸦图》(故宫博物院藏)、《六祖破经图》、《六祖截竹图》(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泼墨仙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极其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出来的。《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系以大笔蘸墨画人物的衣着,寥寥数笔勾写人物面目,生动传神,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创造。上海博物馆藏的《八高僧故事图》卷和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的《释迦出山图》则造型严谨,用笔谨慎,与减笔法面貌不同。日本还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图》,系仿本。

http://pm.cangdian.com/Data/2006/PMH00810/CD002164/img/x/CD002164-0012.jpg

梁楷是南宋东平人。宁宗嘉泰间(公元1201~1204)曾为画院待诏,师贾师古(贾以学吴道子著称),又远远超过老师,据说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据清代官修的《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以及厉鹗汇集的《南宋画录》统计,梁楷留下来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有十件左右了,而且大都不在国内了。据著录的梁楷作品的题材,多表现佛道、鬼神、古代的高人逸士,如《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钏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莲蓬变相》、《太乙三宫兵阵图》等等。

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属于粗行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与妙峰、智愚和尚交往甚密,虽非僧,却擅禅画。禅宗约起于公元五二○年,到唐代已成气候,分南北两宗。唐高僧慧能为禅宗六祖,主顿悟说,为南宗之祖师。南禅之说,强调佛祖在人心,喝水担柴,都能悟道。所有的宗教仪式毫无价值,人们不需要诵经,便可以一种超知识的状态与“绝对精神”或“真理”沟通,这是一种自然深奥的抽象体验。“六祖伐竹”表现的就是慧能在劈竹的过程中“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智于智,故能运于智”。梁楷的《六祖伐竹》是其中年以后的作品,笔墨极为粗率。笔笔见形,笔路起倒,峰回路转,点染游戏;欲树即树,欲石即石, “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梁楷似乎也参弹入画,视画非画了。他的人物画很简单,很概括,也很生动。这三者都能体现在他的用笔上。画中险笔很多,起粗落细,急缓轻重,变化多端;金错刀作墨竹,山石大笔扫出。画中有一种意念贯穿着,此念意深澹远,故能平复笔墨的运动变化。读梁楷的画实际上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日本人很重视这幅画,与他们参佛重禅的文化心理有关,当然也和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有关。

《李白吟行图》

《泼墨仙人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独树一帜,在绘画创作中所创“减笔”画之杰作。画面上的仙人除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外,其他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豪放不羁,如入无人之境。作者在构造人物形象时,有意夸张其头额部分,几乎占去面部的多半,而把五官挤在下部很小的面积上,垂眉细眼,扁鼻撇嘴,既显得醉态可掬,却又诙谐滑稽,令人发笑,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生命态度,极尽嬉笑怒骂之态。据画史记载:梁楷为人不拘小节,好酒,自得其乐,狂放不羁,且任性高傲,在艺术上有自己的创见,不肯随波逐流,因而有“梁疯子”之称。应该说梁楷所画的不是“仙人”,而是他自己的写照。梁楷在他艺术生涯的前期,曾受画院“格律”的严格训练,人物画继承李公麟之画风,后因作者本人的素质和历史因素,梁楷凭着这股“疯”劲,反对因循守旧,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造发展,因而他在中国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泼墨仙人图》的产生,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是分不开的。此图标题为后人所加,从其大头鼓腹的形象来看,倒有点像当时民间信奉的布袋和尚;其精神体态的描写又有点像与梁楷同时的济颠和尚。此图不但体现了禅宗思想,也是梁楷所生活的南宋时代的必然产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充分体现了梁楷对人物画体系“离经叛道”的大胆革新精神。

http://www.shxw.com/uploadfile/20066215485095307.jpg

《雪景山水图》

梁楷(生卒年不详),祖上为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后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他是南宋宁宗(约13世纪)时宫廷画院的著名画家。与他同时代的人居简称他“梁宫干”,外号“梁风(疯)子”。他主要活动在南宋光宗、宁宗两朝,尤以“减笔画”著名,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是南宋重要的人物、山水画家。
  梁楷除了善画人物、山水外,还善长画鬼神、道释、花鸟、舟车等。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年),梁楷被授于画院待诏,并赐给金带。他不接受,将金带挂于画院内飘然而去。梁楷性好嗜酒,不拘小节,行为不羁,敝屣尊荣,一杯在手,笑傲王侯。他思想敏捷,才华横溢,画路宽阔,虽然师法于贾师古,但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逐步形成了挥洒自如、淋漓飘逸的风格。梁楷的画,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细笔画”,宗法于唐代的吴道子、北宋的李公麟,衣褶用尖笔作细长撇捺,转折劲利,称为“折芦描”;二是“减笔画”,继承了五代、宋初的石恪,寥寥数笔,概括飘逸。这种减笔画,其画法是使笔墨少得不能再少,信手拈来,便状情状物,精炼传神。梁楷既受南宋画坛时风的影响,又以他的艺术创作实践影响着南宋画坛风气的好转。梁楷所处的南宋时代,中国的人物画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代,每况愈下,其优势地位逐步让给了花鸟画、山水画。此时;发端于兰、竹、花、草以传神写意为己任的文人画也开始起步,这就不能不影响到人物画的发展和创作。梁楷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一个标新立异者,特别以他的减笔人物画使南宋画坛面貌为之一新。梁楷的花鸟画,在骨力和格调上,就较多地给人以动荡不安感;他的减笔人物画,无论是以历史人物为题材还是以现实人物为描绘的对象,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现了一定的要求,愿望和主导倾向,动乱的局势与平和的心态的强烈对比和落差,以及时代的共性和画家的个性两者结合中所产生的“实中求虚”的超脱感,都明显地表现出来。梁楷虽是一个“御前画家”,但他并不随波逐流,而是注重表现自己的风格。因为这个原因,元代的夏文彦便正式提出梁楷“减笔画”的概念并为此命题。梁楷的画,其特点体现“飘逸”这一点上。他在用线上,脱胎于传统画法而升华了“逸”,使得狂放而有规矩可循,恣肆而有绳墨可中,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使率意挥洒和自由奔放相结合,让情之所钟,线之所至,一切从情出发,做到笔简意赅,雄健中不失文雅。这种线条,也是中国的书法游龙走蛇、自由奔放的风格在绘画艺术上的反映。周履靖《夷门广牍》评论梁楷的用线时,主要归纳为“撇捺折芦描”、“钉头鼠尾”、“尖笔细长”等,这是很有见地的。正是用笔的疾缓、顿挫、起伏,速度感和力度感等,构成了作品的节奏和韵律,用质感和空间感传达出人物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在用线上就要表现出“飘逸”。在用墨上,梁楷的作品在变线为面的绘制过程中,表现了用墨即用线,使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表现出梁楷绘画艺术的“墨如新”。梁楷很少大片用重墨,而总是大片用淡墨,在极简练的线条中,使画面清朗、透明、雅致,作到“惜墨如金”。在立意方面,梁楷突出表现了神韵和强调抒发胸意,并将其渗透到整个创作构思过程中。他画《孔子梦周公》、《庄周梦蝶》,立意于“梦”,勾勒数笔,梦幻迷离;他画陶潜持菊行于古松之下,立意于“悠”“闲”二字,画法工致,意态恬适;他画佛道像,立意“恭谨”、“超脱”,使其“脱俗”。总之,梁楷能够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情趣,并能直抒胸臆地从人物本身刻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和心态,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在笔墨简练淡适中给人一种“飘逸”感和飞动感,使之产生出以静显动的强烈艺术效果,使绘画这门视觉艺术的视觉形象更逼真、更完整、更和谐、更统一,达到“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艺术境界,使之以一当十,曲尽其趣,把胸臆流泻在视觉画面上,传情达意。这是梁楷绘画艺术的独特风格。他最有代表性的减笔画名作《李白行吟图》,只有人物的头部稍微具体,衣服等其它地方,寥寥数笔,抓住了诗人在运思佳句中微妙动态的一刹那,就把李白豪爽、洒脱、放逸和恣情汪洋的神态刻画出来,毫无雕饰和斧凿的痕迹和矫揉造作的习气。在画面上,李白的衣袍两痕轻墨从肩部一拉到底,稍施顿挫,则形质兼备,有血有肉,完成了由形似到传神的全部过程。即使面部,也着重表现了诗人“行吟”的表情,简笔到不能再减了。就骨法用笔而论,梁楷的每幅作品都各具特点。他的《寒山拾得图》,就不同于他的《李白行吟图》。《寒山拾得图》的笔墨铺陈较为具体,却粗细兼具,神采飞扬。这幅杰作,画家以饱含水分的泼墨扫描出二仙童的散发,两痕凝炼的淡墨细线代表了人物的肩臂和背部,粗大的破笔扫描出衣袍的下摆和袖身,若断若续,似缀似连,勾勒巧妙,结构准确,寓意无穷。梁楷以禅宗为题材的作品《布袋和尚图》,也是一幅形神兼备的佳作。这幅珍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http://wzgz.com/ischool/MyHomePage/051001064/New_Folder/7.jpg
  

                 梁楷一生所创作的作品颇多,仅就目前见于文献著录的,就不下50余幅。他的减笔画对后世的徐渭、朱耷、原济、金农、李鲜以及现代的画家齐白石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梁楷是一位受儒、道、释三教思想影响的一代大家,开一代绘画艺术之风,有着强烈的时代特点;而他的减笔人物画,则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新天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和发展潮流。

梁楷,生卒年不详,字白梁。南宋画家,东平(今属山东)人。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善山水、花鸟。宁宗时为画院待诏,并赐佩金带。性格豪放不羁,“敝屣尊荣,一杯在手,笑傲王侯”。生活上梁楷自由放浪,不拘小节,常常饮酒后作画不拘法度,放浪形骸,淋漓痛快,人称“梁风(疯)子”。
  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对禅意悟性极高,常参禅入画, “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视画非画。他的人物画很简单,很概括,也很生动。画中险笔很多,起粗落细,急缓轻重,变化多端,画中有一种意深澹远意念贯穿着。读梁楷
的画实际上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梁楷
的作品,以佛教题材最多,他的画有精工的白描画法,也有草率而成的减笔创作,前者为画院所推重,后者则是随意挥洒的墨戏作品,是其狂放人格的写照。
  梁楷是中国“简笔画”的创始者。梁楷的“简笔画”能敏锐地捕捉住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简至极限的笔墨,充分传达出客观事物的精神,也倾注了画家的情感,从而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写神又失形似,放而又能收的画法,实际上极难为之。梁楷
正是凭借对客观对象深刻的体验,并经过艺术的提炼,以纯熟之笔墨,刻画出“笔简神足”的物象,极富概括性,当时被称为"减笔画"。这种速写式的"减笔画",笔墨虽然简单,有文人笔墨游戏性质,但能对物象做高度概括,达到传神之妙,所画人物或寥寥数笔,意溢神足;或大笔泼墨,淋漓尽致,形体夸张,神情生动。其笔墨虽简,而表达内容却是具体生动。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作品有《六祖截竹图》、《八高僧故事图》、《释迦出山图》、《泼墨仙人图》、《六祖图》、《李白行吟图》、《秋柳飞鸦图》、《柳树寒鸭图》等............。

http://www.sakai.zaq.ne.jp/piicats/Kanzanzu3.jpg

中国简笔画的创始人:梁楷

  梁楷,生卒年不详,字白梁。南宋画家,东平(今属山东)人。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善山水、花鸟。宁宗时为画院待诏,并赐佩金带。性格豪放不羁,“敝屣尊荣,一杯在手,笑傲王侯”。生活上梁楷自由放浪,不拘小节,常常饮酒后作画不拘法度,放浪形骸,淋漓痛快,人称“梁风(疯)子”。
  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对禅意悟性极高,常参禅入画, “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视画非画。他的人物画很简单,很概括,也很生动。画中险笔很多,起粗落细,急缓轻重,变化多端,画中有一种意深澹远意念贯穿着。读梁楷的画实际上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梁楷的作品,以佛教题材最多,他的画有精工的白描画法,也有草率而成的减笔创作,前者为画院所推重,后者则是随意挥洒的墨戏作品,是其狂放人格的写照。
  梁楷是中国“简笔画”的创始者。梁楷的“简笔画”能敏锐地捕捉住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简至极限的笔墨,充分传达出客观事物的精神,也倾注了画家的情感,从而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写神又失形似,放而又能收的画法,实际上极难为之。梁楷正是凭借对客观对象深刻的体验,并经过艺术的提炼,以纯熟之笔墨,刻画出“笔简神足”的物象,极富概括性,当时被称为"减笔画"。这种速写式的"减笔画",笔墨虽然简单,有文人笔墨游戏性质,但能对物象做高度概括,达到传神之妙,所画人物或寥寥数笔,意溢神足;或大笔泼墨,淋漓尽致,形体夸张,神情生动。其笔墨虽简,而表达内容却是具体生动。开后世写意画之先河,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作品有《六祖截竹图》、《八高僧故事图》、《释迦出山图
》、《泼墨仙人图》、《六祖图》、《李白行吟图》、《秋柳飞鸦图》、《柳树寒鸭图》等传世。

http://www.artmanet.com/PRODUCTIONS/200503/P200503051414147.jpg

梁楷是中国南宋画家,具体生卒年份不详,擅画人物、山水、佛道鬼神等等,为人豪放不羁,作品性格特点鲜明。据说梁楷在南宋朝廷的画院供职时,宋宁宗赵扩曾赐他金带,他却不肯接受,将金带挂在树上飘然离去。这一美谈后来飘洋过海,连日本人都知道了梁楷有“梁疯子”这一雅号。

  《雪景山水图》是梁楷山水画的代表作,该图描画了两个身着白色披风、头戴风雪帽的骑驴人穿行山谷的情景。画面右边的两棵老树,有着虬曲的枝干和稀疏的树叶,是梁楷以细致的笔法刻画出来的。画面中部以簇点画密林,而山体的皴笔则较少,在以淡墨渲染的天空映衬下,给人以白雪皑皑之感,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堪称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之作。东京国立博物馆是这样介绍该画的,“作品以雪山为背景展现了荒漠所独具的巨大山水空间,而骑驴人和雁群等微小的存在也得到了精细的表现,可谓是一幅显示了梁楷也同样擅长精密画风的力作”。

  十四世纪中叶,当时统治日本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家族极为喜爱中国的艺术品,于是来往中日之间的商旅僧人便在中国搜集大量美术和书法作品献给足利将军,其中便包括《雪景山水图》等多幅梁楷的真迹。《雪景山水图》在传到日本之后,先是被足利将军家收藏,后来又经过酒井家和三井家两大家族之手,最终在1948年被东京国立博物馆购入,并在1951年被指定为国宝。《雪景山水图》与《出山释加图》以及据传是梁楷所画的另外一幅《雪景山水图》,是被足利将军家作为组图来欣赏的。在后来发现的登记有足利将军家藏宝的“东山御物”名单上,清楚记载着梁楷的这一组画是以《出山释加图》居中,左右各有一幅《雪景山水图》。不过,由于足利幕府的衰败,足利将军家所收藏的这三幅画后来长期分散,直到1976年日本根津美术馆举行“东山御物展”,这三幅作品才得以首次一同出现在世人面前。1991年日本文化厅从个人收藏家手中收购《出山释加图》并于1997年转给东京国立博物馆管理。2004年,东京国立博物馆又从另一个人收藏家手中买到了据传是梁楷所画的另外一幅《雪景山水图》。至此,梁楷的这三幅作品在事隔数百年之后又重新聚到了同一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事业部的工作人员小林彻介绍说,由于另外两幅作品发现得比较晚,因此只有第一幅《雪景山水图》赶上了文化厅的审议被指定为国宝,但是从作品的角度来说,梁楷的这三幅画都称得上是日本的国宝。

  与《雪景山水图》精密的画风不同,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的《李白吟行图》完全展现了梁楷的另外一种画风——“简笔”。简笔画就是整幅画背景简单,仅通过寥寥数笔来生动刻画人物和景观。作为中国简笔画最早的代表作品,《李白吟行图》舍弃一切背景,描绘了唐代诗仙李白仰面苍天,诗情满怀的洒脱神态。初观此画,占据画面大半部分的长袍只有看似简单带过的几笔,显得简淡疏落。而头部刻画则细致得多,特别是李白的头发和胡须几乎丝丝可辨。画家豪放飞动的墨线正与诗人的浪漫诗章异曲同工,寥寥数笔将李白那种纵酒飘逸,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刻画得惟妙惟肖。再观此画,画中李白那宽阔的额头让人联想到他豁达而直率的个性;劲直的发丝和微翘的胡须使人联想到他正直与骄傲的品格;微微仰起的头及背在身后的手则生动表现了“行吟”的主题。整幅画没有任何多余笔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然而所描绘出的李白的形象却活灵活现,实在令人拍手叫绝。梁楷将简笔画法运用于人物画之中,是对我国传统绘画技法的重大贡献。而东京国立博物馆所收藏的这幅《李白吟行图》则是梁楷惟一一幅传世的简笔画。

http://www.syit.edu.cn/wskt/zhongguomeishushi/wlkc/kcxx/chap07/01/tpl_course_0524u755.files/10450123059_image022.jpg

  以梁楷等画家为代表的南宋山水和人物画比较重视墨的运用,用墨的层次极为细腻,用笔则相对简单。然而,由于重视用笔的文人画风的兴起,使得南宋时代的绘画在后来的朝代遭到了贬低。梁楷的简笔画也被元代文人批评为“粗恶无骨法”。与梁楷在中国所受的冷落截然不同的是,他在日本被大加推崇。从日本的镰仓时代(1185-1333)开始,梁楷等南宋画家的绘画大量传入日本,而在中国较受重视的北宋山水画和后来的文人画都没有传到日本。梁楷精湛的水墨画技法深受日本人的喜爱,对日本室町时代(1338-1573)之后的画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重新聚齐梁楷的三幅作品之后,东京国立博物馆决定将《出山释加图》和另一幅《雪景山水图》一同放入本馆的国宝室中。而为了配合这一重要时刻,东京国立博物馆从5月9日到6月4日专门举行一场名为“东洋的名品——唐物”的特别展览,让游客尽情观赏那些来自中国,却放在日本的珍贵文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