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书法经典  卷首语

(2009-02-23 16:23:38)
标签:

中国书法经典

书法史

中国书法

书法

文化

分类: 书法经典

 

中国书法经典  卷首语

 这是一部叙述书法经典的散文,说是随笔亦无不可。所谓经典,就是流传广泛持久,可为典范者。我怀着将中国书法经典一网打尽的野心,来审度经典书法文化。这一网的网眼太大,不免挂一漏万。比如先秦金石铭文,再比如简牍、帛书等等,都是书法家族的瑰宝。秦代李斯的琅琊台、泰山、峄山刻石;汉代尚有崔爰、杜度、蔡邕;魏晋王谢家族善书者比比皆是;唐宋尚有初唐四家,草书如贺知章,尚意书风导夫先路的欧阳永叔等等;元明清三朝代之鲜于枢、吴门三家、浓墨宰相刘墉,赵之谦、何绍基、邓石如……数不清的大家、名家,是不能一一罗列而书之歌之的。经典事件如馆阁体、台阁体的形成、清代金石学的兴起等等。几千年书法文化的积淀,是历代书法史学家群体的智慧。然则,凡是经典都要写的话,恐怕要成为一部普及性书法文化启发童蒙的教材了。我冒着以偏盖全的危险,在漫长而浩瀚的书法史中游荡,精心选择更为经典、更为典型书法家、法书、事件作为标本,剖析其中的奥秘。我们看到在这一领域的拓荒者,如何艰辛跋涉,建构书法文化的灯塔;我们体悟古代文化大家,如何在浩瀚的笔墨海洋中以超越常人的毅力与智慧,到达彼岸;我们的先贤们如何翻山越岭,耸立起一座座峰巅。

古人云:“博于古而宜于今。”我试探着用一种新的方法,以述贤哲之殊能。从而构建通向当代书法文化的一座桥梁,最终要关注的还是当代书法的发展前景,打通经典书法文化与当代书法文化密切相关的途径。文化、文学、艺术、政治、军事等等,其理莫不如此。米罗曾经说,我们加泰隆尼亚人若想跳上天空,我们永远相信必须把两脚扎实地踏在大地上。对经典的漠视与无知,今日的腾飞也是妄想。

我想尽量写得有趣,有点意思,有点新的方法。我所界定的书法史学文化,不是书法史料的罗列,也不是书法人物和法书的考辨,而是书法文化。这所谓的书法文化,注重书家性格趋向与书学的关系;搜寻书家的生活轨迹与书法活动事件的成因;书家所处的历史时代对书学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定名为《中国书法经典》。我选择了其中近50名书家,虽非个个冥间握猪唅蝉,在世间时却也罕言识浅见狭学不足者。文中涉及到了几百著名书法家,也基本涵盖了整个书法文化史,从而构成了我对书法文化史整体的理论框架。

经典系列动工,也是机缘凑巧。数年前在京畿与会,《美文》的副主编穆涛先生让我写随笔,告诉我可以写很长,我就写了《经典的魅力》(后修订为《天下三大行书》)一文。此文被《散文选刊》选载,接着河南美术出版社薛海洋先生打电话,说这组文章作为跋文收入他编的《天下三大行书》之中;我将稿子寄给著名的《书法》杂志主编胡传海先生请教,承蒙抬爱,分期连载了。著名的编辑家杜渐坤先生手书一函,告诉我这组书法史学文化散文收入先生主编的《2007中国年度随笔》中,很快我也见到了样书。《中国书法》主编李刚田先生电告,《这一曲变奏谁人和弦》,在他主编的《中国书法》发表,并嘱咐我要给予首发权。抬举、激励,促使我陆续写了《中国书法经典》系列文章,历时两年半。我特别感谢穆涛、胡传海、李刚田主编先生,也特别感谢编辑家杜渐坤、薛海洋先生。除老友穆涛兄,此外先生们至今尚未谋面,完全是以文衡定去留。这一番抬举,我是要识的。出版过我两本书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经典系列的文字插图版,黄家宝先生多次耐心地与我商量,一并感谢之。

在查阅史籍过程中,疏忽和疏漏在所难免,所谓硬伤亦可能发生,期望方家不吝赐教,今后有机会更正之。

作者于石门

2009-2-23

这是我为将出版的书写的序言,请朋友们帮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