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寻迹:没有捷径,唯有攀登
(2024-06-11 14:12:51)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山水 |
端午三天假期,对于远离家人孤身一人在异地工作的我而言,着实显得有些漫长。酸痛的双眼难以长时间进行读书写字、刷手机或是伏案工作。
于是,我厚着脸皮询问因工作关系而结识的朋友田总,假日是否有一同出去转转的意愿。
身为当地人的田总及其夫人在节假日本有诸多选择,但或许是见我形单影只,便欣然应允一起组团自驾出行。在田总夫人的操持下,很快就有 7 人报名,加上我正好两辆车。而地点,则由我来决定。
我想去秦岭,来陕西之前,我以为秦岭就是如华山、泰山那般雄伟的一座山,曾天真地询问当地朋友,秦岭离我所在单位远不远,朋友告诉我,秦岭是一座连绵起伏、广袤无垠的山脉,东西走向长达 3 千多里,我每次回京到华山北高铁站乘车,沿途那巍峨起伏、云雾缭绕的山脉便是秦岭,而著名的华山和少华山也仅仅只是秦岭的一部分。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于是我在手机上搜索”秦岭值得一去的景点”。
“终南山”三个字就怦然跃入我的眼帘。未曾想,那个让商山四皓拒仕隐逸、诞生了成语“寿比南山”“终南捷径”以及无数诗篇的地方,那个唐代文人不想科举却可通过隐居来另辟蹊径博取声名的地方,那个充满神秘色彩、令无数文人雅士心驰神往的地方,竟然离我如此之近,近到仅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朋友们对前往终南山的提议也欣然应允。对他们而言,只要不在家中呆着,在任何地方吃喝玩乐,都是一场极美的“浪”。
在高速路上,我得知终南山又称中南山、商山、南山、太乙山,是秦岭的支脉。我恍然大悟,这些能让我联想翩翩、脱口而出许多典故的地名,原来都源自终南山啊!
更让我心动的是指路牌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地名:曲江、白鹿原、蓝田、太乙宫。尤其是太乙宫,充满仙气,仿佛居住在此的都是神仙。
田总说,到了太乙村,终南山就快到了。
车辆沿着一条狭窄的水泥路上坡,穿行于一个嘈杂的村落,迎面便是一座高耸入云、气势雄浑的山,而山脚下是一片相对开阔的景区停车点和售票处,我们在车上远远地就可以看见景区入口高大牌楼上镌刻着“终南神秀”四个烫金大字。
但今日的终南山已不再是当年那清幽寂静的终南山,沿途尽是停满车辆的农家院,几乎每家都用石灰见缝插针地划出狭窄的停车位,而司机们的停车技术也让人叹为观止,车与车之间的距离不足 30 公分,有的车屁股与家门口的树之间仅有一指之宽。而每隔三五步便有村民贴着车窗招徕生意,“十块、十块”的声音不绝于耳。
有个中年妇女一直追着我们的车到景区里,边跑边游说我们去她家停车,说山顶没车位了。显然,这个妇女家可能比较偏,所以我们没有理会她,径直把车开到停车场。当景区工作人员告知车位已满,得重新绕出去找地方时,那妇女高兴坏了,最后我们也只得跟着她,七拐八拐穿过几个小巷,终于到了她家,她家果真是村子的边缘,靠山而建,屋前已停了七八辆车,但还够停两辆车。这一天她家光停车费估计就能收个百八十块,不过也着实不易,不占地理优势就只能追着车招揽生意。
进入景区,我才知道我们到达的地方叫“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南五台景区”。景区门票 45 元,不算贵,但是上山下山往返观光车还得 40 元。
本来想步行上去,但朋友说,今天的重中之重是登上1888个台阶到山顶,不宜在这11公里的上坡路耗费时间和体力。
望坡息心,便一致选择观光车。
观光车沿着盘山公路逶迤行驶,一边是峭壁千仞,一边是断崖万丈。远远近近都是层峦叠嶂的山峰,郁郁葱葱的植被,半山腰中不时出现几个小小的村落,如珍珠般点缀其中,被飘飘渺渺的白云环绕着,安静祥和,让我不禁联想到或许真有高人隐居于此。
观光车到达目的地后,曲曲折折的台阶赫然在目。
初始的脚步还带着些许轻松与期待。然而,不过数十个台阶之后,便能明显感觉到体力的迅速消耗,每抬起一次腿都仿佛有千斤重,呼吸也渐渐变得急促起来。汗水开始如泉涌般冒出,浸湿了衣衫。
随着台阶的不断延伸,双腿如同灌了铅一般沉重,每一步都变得艰难无比。心脏在胸腔中剧烈跳动,仿佛要蹦出嗓子眼儿。周围的游人有的面色涨红,紧咬着牙关,努力地坚持着向上攀爬;有的则手扶着栏杆,走走停停,大口喘着粗气。
田总夫人开玩笑说:“谁现在背我上去,我给他100元!”
田总答道:“给500元也不干!”
好在,一路拾级而上,可以欣赏远处的云海翠绿和山间的庙宇厅堂。而南五台之所以得名,正是因为它有清凉、文书、舍身、灵应、观音五台,在各个台歇歇脚,脚力又能慢慢恢复一些。
在有一个茶歇处,看到如稻草人般的草扎桩上蹲着三只小奶猫,一个个闭目似睡,如老僧禅定,任游客在它们身边喧嚣、拍照,一副我自岿然不动的神色,与终南山遗世独立的气质最为契合。
沿途不时有下山的人给我们打气:“坚持,还有一个半小时就登顶了!”
“你们现在上去,还能看到云海,加油!”
在我们闷头向上爬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个身后有女童在大声背诵王维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我没回头,就听另一个大人的声音接下去:“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我忍不住续下去:“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最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背诵到:“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时有个下山的游客打趣道:“这里可住不起,上面有个住宿的“一间房”,一晚988元呢!”
在说说笑笑中,竟然不觉得那么累了。
终于我们一鼓作气登山了山顶,站在灵应台的最高处,我们肆意呼吸着最新鲜的空气,极目远眺着最壮美的风光,庙宇里的音乐庄严圣洁,遥遥相对的是掩映在青山翠绿中的观音台,清晰明亮,色彩鲜明。而周边的一草一木全都干净得如水洗一般,不见半点灰尘。更远处,则是缠绕山间的流云,如仙女舞动的飘带,轻盈而灵动。
无限风光在险峰。终南山没有捷径可走,要想领略终南山那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就必须脚踏实地,这 1888 个台阶,一个都不能少。正如对那些想通过终南捷径来获取功名的人一样,真才实学才是最底色,否则,你就是隐居万万年,也和普通的村夫野妇一样,永远不会为人所知。
终南山之行,不仅让我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感受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且让我腿肚子酸痛的这1888级台阶,也时时提醒我,人生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才能领略到最美的风景,收获最宝贵的人生体验。我想,这便是终南山给予我的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