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下的最高境界

(2023-11-28 09:13:33)
标签:

情感

文化

分类: 一本正经

有一大学同学,毕业后春风得意,仕途亨通,30出头就成为一家大型国企的副总,后因为种种原因,十多年来他的官运就定格不动,眼见那些能力不如他的、还有他亲手提拔的小辈,都纷纷上位,甚至成了他的领导。压抑愤懑后开始意志消沉,转而沉迷钓鱼、摄影、旅游,

自谓彻底放下了,放下名利,放下纷争,开始为自己而活。同学聚会,他经常绘声绘色讲述他如何应付领导和对付下属的“摸鱼”经。不少同学都夸他活得通透超然,拿着高薪,还能在其位不谋政,活出了“混世”的最高境界,他亦沾沾自喜。但今天当我再读苏东坡的《临江仙  夜归临皋》这首词时,我很自然就想到了他,并且对世人所谓的“放下”有了新的理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真的特别喜欢这首词,有情有境、有动有静,有思有悟,写出了无数官场或职场之人在名利和自由、现实和梦想之间的矛盾和纠结。

 上阙的画面感扑面而来,在东坡饮酒到三更半夜,醉眼朦胧回到住处,而家童早已鼾声如雷,连主人的敲门声也听不见。苏轼无奈中只有苦笑,索性依杖来到江边,静听江水的涛声。这时苏轼那宽厚豁达的长者形象呼之欲出。

 此时夜深、风静,江面波澜不起,在微凉的夜色中,苏轼思绪万千,想到自己宦海沉浮的一生,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益,常常身不由己,劳苦奔波,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什么时候能彻底摆脱这令人压抑愤懑的一切,驾一叶扁舟,寄情江海,逍遥自在打发余生?

 “小舟从此逝,从此寄余生”,可以说,这是很多人的梦想,没有案牍劳形,没有人事纷扰,与山水为友,与日月相伴,率性自然,优游岁月。

 但对名利二字能彻底放下的历史名人屈指可数。王维放下了,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选择了半仕半隐,过着有钱有闲的幸福生活;陶渊明放下了,他选择辞官归隐,过着躬耕田亩、亲近自然但衣食窘迫的日子。

 苏轼也放下了,但他的放下,与众不同,令人赞叹,令人敬仰。

因为他不仅有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情感,厌烦官场上的蝇营狗苟,厌烦趋炎附势的小人,厌烦违背本性随波逐流逢场作戏,他和我们一样想挣脱,想逃离,但他只是想想,作为以“修齐治平”为终极理想的读书人,融进他血液里的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担当和使命。

 所以无论他身处庙堂之高还是贬谪江湖之远,无论是在人生的巅峰还是低谷,也无论他如何爱美食、爱美女、爱山水,爱谈佛论道,他都没有停止为民奔走、兴修水利、教化百姓、造福当地的足迹。

 再看我那位同学,虽然仕途上升无望,但终究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而且离退休还有十多年,就开始不务正业,躺平摆烂,工作打哈哈,不负起应有的责任,这种“放下”其实就是懒政怠政不作为,是对“通透超脱”这个词的最大侮辱。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仍旧热爱它”

 苏轼正是如此,他在经历了人生的巅峰又触底的过程中,认清了生命的意义,坦然接受,从痛苦、绝望中挣脱出来,从纷扰的尘世中走出,用出世的态度做人,用入世的态度做事,用傲然的心态为自己营造一个超脱、旷达的精神家园,他放下的是拘泥名利的心,而不是自己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朝廷命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政治理想和责任担当。

 这才是“放下”的最高境界!

                                       2023年11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