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听穿林打叶声

(2023-11-25 11:15:03)
标签:

情感

分类: 时间碎片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  苏东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虽然一直崇尚东坡乐观旷达的处世精神,唯一的中篇小说标题也引自这首词中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但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反复吟咏、体会乃至准备完整背诵这首词,今天这是第一次。
 
      说实在的,即使很多经典诗词,我也不是都能完整的背诵,耳熟能详或者脱口而出的大多是全国人民都会的一些名句。比如李白的《将进酒》,我只会开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莫使金尊空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东坡的《密州出猎》,我只善用“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王勃的《滕王阁序》我会的只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我会的只有开头一句“永和九年,岁在葵丑”

      总之,古诗词对我来说,大多是“有句无篇”,不求甚解。

      不过从昨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 惠州 儋州”开始,我想集中精力重新走进苏东坡一次,虽然我之前度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并写了一篇自认为文笔还不错的读后感。

      对东坡,光看别人的评论不行,必须自己从他大量的词作中去感悟,去玩味,才能真正得其精髓。

      而这首词,我现在关注的重点却是第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道中遇雨,所谓的穿林打叶声,不仅仅是雨点噼噼啪啪打在树叶上的声音,还有同行之人抱怨天气的无常,后悔出行的安排,担心衣服会淋湿弄脏,害怕会感冒生病。
     总之,各种各样的声音,搅得人心烦意乱。

      不由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全家五口步行10里山路去另一个村里看望我奶奶的场景。

      那是我都小学时,大概10来岁,妹妹7、8岁,姐姐也就是13、4岁。

      那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步行,10里的路程,有部分尘土飞扬的马路、狭窄泥泞的田埂路还蜿蜒曲折的山路。
      但几乎每次出行,我们家几乎都是开开心心去,心情压抑回。
       原因无外乎路上突遇暴雨,母亲不是抱怨我父亲嫌东西多或者误判天气状况不让她带伞,就是埋怨他非要逞能走小路,结果小路不通耽误了时间。

       母亲是一个好抱怨的人,无论什么事,只要不和她心意,就会喋喋不休地埋怨。就包括这次我老爸在石景山住院她乘地铁去看望了一次,都怨声载道,从石景山太偏僻像农村一样没有直达的地铁和公交,到跟着我妹妹来到北京就没在闹市区住过,从她退休后一直帮我们姐妹三个带孩子不能在老家和朋友自由自在地打麻将,再到我老爸不是这疼就是那疼一辈子名堂多,总之她遇人不淑、苦大仇深,一场雨、一句话、一个行为都随时随地能引爆她那多愁善感、自怨自艾的脾气。

      而这期间,我们不能插话,不能劝导,唯有默默忍受着这老生常谈。

     而随着年龄渐长,我愈发反感这种凡事不遂意就抱怨的人。
 
      问题都已经发生了,所有的埋怨指责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会把情绪弄糟,然后像多诺米骨牌被打开一样,会接二连三地遭遇更多的不顺。

      所以面对突发意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正视,去理解,去适应,甚至去欣赏。
       
     除了生死,这世界上还有多大的事是不能承受的?

     淋雨又怎么了?穿不起名牌、开不起豪车,住不起别墅又怎么了?失恋、失位、失意又如何?
    
    人生活的不过是一种体验,再大的风雨也会过去,阳光总会冲破阴霾,灿灿烂烂洒下大地,何不愉快地享受这一美妙的过程?

     而最终,回首之前种种的慌张、凄凉,简直是可笑,人生一场,名啊利啊,什么都带不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