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红尘》:“见路不走”让你终生受益
(2023-03-19 10:51:04)
标签:
文化财经 |
老九等服务员走了,用筷子挑了一下面条说:“你就拿这面条打比方吧,我说手擀面就是比机器面好吃,这算不算路?”
叶子农端起面条吃了几口,说“我给你擀一个,你看好吃不好吃。”
老九说:“你这不是抬杠嘛。”
叶子农说:“这不是抬杠,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是我们说它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工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是用机器的方式还是用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于你需要哪种方式,如果你是大规模的连锁店,机器方式的产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性就有优势。如果你的思维被束缚在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的教条里,你这个好吃的面条要想实现大的市场系数就很困难。”
作为曾经远近闻名“面王府”传人的老九,虽然得到家传面王“千金一勺卤,万贯一口汤”安身立命的秘籍,也想在餐饮界干出一番业绩,可偏偏祖上的秘籍到他手上就失灵了,鼎盛时期的4个门店不得已租出去3个,只留下一个老店自己不温不火地经营着。可坐吃父辈的老本,对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男人来说,终归是个难以言说的隐痛。
而此时,叶子龙的这一席点拨的话,顿时让老九如梦初醒,又如醍醐灌顶。
从那以后,老九根据叶子龙“见路不走”的思维特点,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经营理念,潜心试验机器大规模擀面,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确保每碗面的味道、口感、温度一年四季都一个样,每个分店也都一样,不会因为厨师的更换、厨师的心情、厨师的水平而影响面的质量。而最终如叶子龙预见的那样,只要所要求的条件都具备,成功水到渠成!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那这个叶子龙又是何许人也?
他就是豆豆小说三部曲(《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之一《天幕红尘》中塑造的另一个如丁元英一般似神非神、似痞非痞、身在红尘又超然红尘的高人、奇人叶子龙!
而“见路不走”可以说是贯穿《天幕红尘》中最让人费解也最让人着迷的如禅偈一般的哲言,成为人人都在破解的一道难题。
千万富翁被叶子龙送的“见路不走”四个字迷得神神道道,最后在苏联投资失败欠下巨额债务自杀身亡;老九靠叶子龙的“见路不走”的理念,让自己的面馆起死回生,生意越做越大;锦衣玉食一意孤行的影星戴梦岩经过一路波折终于顿悟“见路不走”,懂得了尊重、感恩、放手、随缘,进入更高的境界,最后做到了不执著;有着“不求生不求死”人生态度的叶子龙被人陷害卷进政治旋涡,却用生命来践行“见路不走”的思想,不选择回国而是远赴法国涉险导致被海外右翼分子暗杀,只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与叶子龙只有一面“翻译”之缘的年轻女孩方迪,在本书结尾处对着叶子龙的空墓一番惹人泪目的表白,把叶子龙说出的“见路不走”四个字升华到了顶点。
那究竟什么是“见路不走?”
那就是实事求是,要根据客观情况灵活改变,不能死搬硬套。原来的成功经验不能一味模仿,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正如叶子龙所说的:
“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
“人是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办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呢。甭管是谁的经验教条,一碗面条你去唯唯还没啥,可要放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那后果就不得了了”
《天幕红尘》除了继续保持豆豆小说特有的世界背景、商战风云和人生思考外,政治元素的介入,显得异常突出。
作为一个在海外研究了2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者,叶子龙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最符合中国道路的理论。不能扛着美国版的民主去讨论中国问题,西方的民主是西方那块土壤开出的花朵,不能指望美国的民主去体现中国的根本利益。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无可否认,现在是历史上最好的时代。而西方“只要你的民主和我的民主不一样,我就消灭你”,这样的民主不可笑吗?
叶子农的“见路不走,即见因果”是对《遥远的救世主》中“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的呼应。小说的最后,叶子农到佛祖身边参悟去了,他的死就像芮小丹的死一样,不是真的“死亡”,而是另一种升华。
真正悟懂“见路不走”,面对生死、名利、成败、取舍,你都将获得更高境界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