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些网友关于是否生两个孩子的讨论,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我在32岁生了一对儿双胞胎,由于没有家族遗传史,医生给的解释是,很可能是因为我高龄头胎的缘故。本人在2001年曾经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等待玫瑰>,写的就是自己青春时代苦苦寻找真爱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是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人民网被授权独家连载,2001年9月在昆明全国书市正式上市.所以,我把怀了双胞胎当成是上帝的恩赐,养育孩子十分费心费力。
从开始怀孕到孩子们长到六岁,忙乱加上紧张,最后我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做不成。许是凑巧,2007年六月底,我所属的教研室被取消了.这就意味着,我的专业没有了。我必须面对改变专业的现实,由于本校本专业尚没有博士点,读博就必须到外地去.当时我已经36周岁。对于一个高龄又有两个三岁幼儿的双胞胎妈妈来说,这显然是很残酷的.我是一名高校教师,在高校日益功利化的今天,中年上不去很可能就意味着永远上不去。那么,我是撇下两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去考博士呢,还是牺牲自己多照顾孩子,从早教方面入手让孩子们赢在起点?老实说,我为此伤透了脑筋。但现实似乎不允许我自行选择,就那么唏哩糊涂地不可逆转了:从2007年秋季开始,先是老公公几次病危住院抢救折腾了大半年最终撒手西归;2008年初,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班时面临转园的必要;2008年秋季我家的房子因为孩子即将上小学必须重新装修;老公的工作越来越忙碌,谁让房市状况如激流险滩呢?连续为我带了三年孩子的67岁的母亲也出现了血压常常升高的情况;2009初为了孩子就近升入小学我不得不再次面临搬家;2009年10月孩子们刚上小学就因学校甲流放假,复课不久二人就被感染了肺炎,纷纷住院近一个月;我也出现了中度贫血和腰椎颈椎问题……这一切都让我的生活变得紧张而不安,哪儿有什么心情去考博?何况,对于我一个教了10年文学写作课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工作的需要,个人的工作重点还应放在如何在创作上进一步提高。我不知道是自己没有把工作需要和个人发展划分清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好像越是着急周遭的情况就越是给我摆难题。本来我计划出了第三本书后在北京开个作品研讨会的,最后竟然因为顾不上而放弃了……这种状况,我除了着急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也没有别的路子可走,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一度,我曾经怨恨老公,怨恨是两个孩子造成了我的生活混乱。大家都生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就够一家人忙活的,谁让我一下子生了两个?考虑来考虑去,作为一个母亲,我必须对孩子们承担起责任,那就只有一条路:牺牲自己,不,是牺牲一张博士文凭!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值得,还是不值得,但却是无奈之中最后的选择。
由此我感慨,女性在当代生活中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什么样的价值观才是真正值得推崇的?在一孩儿化的天下,两个孩子显然成为女性发展的大难题,谁替她们释放压力增加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