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伦敦奥运商业消费市中心餐饮业剧院人流冷清游客商家 |
这时候的伦敦,不用想,人潮一浪接一浪。
没错,几个比赛场馆所在区域,满满晃眼的人头数不清。
可是你到伦敦市中心的商业区瞄一眼,却是意想不到的一片静悄悄。
下了班去唐人街买菜,顺便捎一盒烧鸭。几年来基本都在那家店,和店老板也算点头交。问他奥运生意可好?他眉头一蹙,苦水尽吐,说奥运期间生意远远不如平时。特意多招俩侍应生,现在大眼瞪小眼。
我一条街走下来观察。正是吃饭的点儿,各家餐厅的上座率都不咋的,连唐人街出了名经常要排队的“仁兴”,今儿都是门前清。


看看唐人街这客流,可真比平时都稀落。

平日它家门前总有排队的,今儿倒是干净。

今儿客人不多,不算个好日子。

这么冷清,还以为今天关门呢。

咨客姑娘站半天没啥客,都站乏了吧?
奥运前,预见到大都会因外来人流的暴增而变得空间难觅,政府号召大家去度假、在家上班、改变工作时间等,极尽所能避开负重的伦敦公交。而伦敦的商家们也早早摩拳擦掌,迎候这波汹涌的人潮以赚它个满盆满钵。
结果却是让人傻眼。奥运开赛以来,市中心的商场、剧院和餐饮业经营全线下滑。据英国媒体报道,商场客流量整体下降10%以上;剧院票房锐减三成;旅游市场早毁灭性打击;奥运前炒成天价的酒店客房和否纷纷降价销售;最惨的还是餐饮业,营业额缩水一半以上。业主们欲哭无泪,哀号遍街。等着抱一只金鸡,最后却捏了只打水的竹篮子。
“我的饭店经历了开业以来最惨淡的一周”
“知道大部分人冲着奥运而来,为看比赛和感受气氛。但闲暇时间也会到市中心来逛逛吃吃喝喝吧。人都哪儿去了?”
“我们事先得到太多的信息,说奥运期间各行业都会非常忙碌,结果白忙一场”
“做了这么多精心的准备,结果生意冷清还远不如平时”
注:数据及引号内商家抱怨摘自英国媒体



能想象吗?这是伦敦最市中心的Piccadilly Circus。总算还有人,却不成流了。

平日熙熙攘攘的摄政街现下冷冷清清,足可想象各大商场里的门可罗雀。



爱看戏的英国人,都避运去了?

有阳光的夏日,市中心的咖啡馆摆门外的座儿从来都是满的。现在过冬了?


搁在往日,这几个运动帅哥在中心街头大秀肌肉,肯定围得里外各三层。现在?还好,有一小圈。
造成如此反差,我个人理解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
1、政府早早预警,大量伦敦当地居民为避开奥运离开伦敦‘避运’。粗略统计避运者有几十万之众。这些人平日吃喝拉撒都在伦敦,是商业消费的中坚力量。这一走,狠狠地推动了商业的下滑。
2、看似百万人涌入伦敦,但消费观念不同。这批游客更多为看比赛而来而非游览购物,这也直接导致消费不旺。
3、来看奥运的人,一般都早早订好住处,吃喝也都就近解决。以我8月1号去看柔道为例。很早爬起来挤公交,到场馆附近随便啃两片面包压压肚子,排队长时等安检,再排队等入座。看完比赛又随人潮出场,人已基本接近累的大限。就想回家歇着,哪还有心思穿过如此人浪跑市中心下馆子搓一顿?简直自己找罪受。
4、别以为来看奥运的都是有钱人,不少人节衣缩食就为来伦敦体验一把四年一度的奥运氛围,甚至有人贷款和抵押房产来给亲人同胞加油助威的。我们楼下的巴西房客那天和房东闹不愉快,皆因她俩朋友从国内来看奥运蹭住两天被房东发现而不悦。在地铁里我曾遇见一对意大利老夫妻,很自豪地跟我说他们的小女儿来参加奥运比赛(好象是击剑)。夫妇俩居住在南四区的一家家庭小旅馆,每天到市中心要费不少周折。他们说主要为了节省,因为来看女儿比赛已经花销不菲。这样的游客住宿专挑偏僻的便宜的,吃也是随便应付。基本不指望他们为市中心的商业消费做多大贡献。
伦敦办奥运本来受到不少英国人的质疑,认为政府劳民伤财白费劲。但英国政府仍然坚信,奥运的举办从长远来看会刺激和振兴英国经济,使英国经济重新步入良性。真若此,奥运期间伦敦商家的惨淡经营,就只是整个英国经济美好蓝图展现前一次短暂的阵痛。期间的损失,也只能是顾全大局自我消化啰。
注:相片本人拍摄。
没错,几个比赛场馆所在区域,满满晃眼的人头数不清。
可是你到伦敦市中心的商业区瞄一眼,却是意想不到的一片静悄悄。
下了班去唐人街买菜,顺便捎一盒烧鸭。几年来基本都在那家店,和店老板也算点头交。问他奥运生意可好?他眉头一蹙,苦水尽吐,说奥运期间生意远远不如平时。特意多招俩侍应生,现在大眼瞪小眼。
我一条街走下来观察。正是吃饭的点儿,各家餐厅的上座率都不咋的,连唐人街出了名经常要排队的“仁兴”,今儿都是门前清。



看看唐人街这客流,可真比平时都稀落。

平日它家门前总有排队的,今儿倒是干净。

今儿客人不多,不算个好日子。

这么冷清,还以为今天关门呢。

咨客姑娘站半天没啥客,都站乏了吧?
奥运前,预见到大都会因外来人流的暴增而变得空间难觅,政府号召大家去度假、在家上班、改变工作时间等,极尽所能避开负重的伦敦公交。而伦敦的商家们也早早摩拳擦掌,迎候这波汹涌的人潮以赚它个满盆满钵。
结果却是让人傻眼。奥运开赛以来,市中心的商场、剧院和餐饮业经营全线下滑。据英国媒体报道,商场客流量整体下降10%以上;剧院票房锐减三成;旅游市场早毁灭性打击;奥运前炒成天价的酒店客房和否纷纷降价销售;最惨的还是餐饮业,营业额缩水一半以上。业主们欲哭无泪,哀号遍街。等着抱一只金鸡,最后却捏了只打水的竹篮子。
“我的饭店经历了开业以来最惨淡的一周”
“知道大部分人冲着奥运而来,为看比赛和感受气氛。但闲暇时间也会到市中心来逛逛吃吃喝喝吧。人都哪儿去了?”
“我们事先得到太多的信息,说奥运期间各行业都会非常忙碌,结果白忙一场”
“做了这么多精心的准备,结果生意冷清还远不如平时”
注:数据及引号内商家抱怨摘自英国媒体



能想象吗?这是伦敦最市中心的Piccadilly Circus。总算还有人,却不成流了。

平日熙熙攘攘的摄政街现下冷冷清清,足可想象各大商场里的门可罗雀。



爱看戏的英国人,都避运去了?

有阳光的夏日,市中心的咖啡馆摆门外的座儿从来都是满的。现在过冬了?


搁在往日,这几个运动帅哥在中心街头大秀肌肉,肯定围得里外各三层。现在?还好,有一小圈。
造成如此反差,我个人理解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
1、政府早早预警,大量伦敦当地居民为避开奥运离开伦敦‘避运’。粗略统计避运者有几十万之众。这些人平日吃喝拉撒都在伦敦,是商业消费的中坚力量。这一走,狠狠地推动了商业的下滑。
2、看似百万人涌入伦敦,但消费观念不同。这批游客更多为看比赛而来而非游览购物,这也直接导致消费不旺。
3、来看奥运的人,一般都早早订好住处,吃喝也都就近解决。以我8月1号去看柔道为例。很早爬起来挤公交,到场馆附近随便啃两片面包压压肚子,排队长时等安检,再排队等入座。看完比赛又随人潮出场,人已基本接近累的大限。就想回家歇着,哪还有心思穿过如此人浪跑市中心下馆子搓一顿?简直自己找罪受。
4、别以为来看奥运的都是有钱人,不少人节衣缩食就为来伦敦体验一把四年一度的奥运氛围,甚至有人贷款和抵押房产来给亲人同胞加油助威的。我们楼下的巴西房客那天和房东闹不愉快,皆因她俩朋友从国内来看奥运蹭住两天被房东发现而不悦。在地铁里我曾遇见一对意大利老夫妻,很自豪地跟我说他们的小女儿来参加奥运比赛(好象是击剑)。夫妇俩居住在南四区的一家家庭小旅馆,每天到市中心要费不少周折。他们说主要为了节省,因为来看女儿比赛已经花销不菲。这样的游客住宿专挑偏僻的便宜的,吃也是随便应付。基本不指望他们为市中心的商业消费做多大贡献。
伦敦办奥运本来受到不少英国人的质疑,认为政府劳民伤财白费劲。但英国政府仍然坚信,奥运的举办从长远来看会刺激和振兴英国经济,使英国经济重新步入良性。真若此,奥运期间伦敦商家的惨淡经营,就只是整个英国经济美好蓝图展现前一次短暂的阵痛。期间的损失,也只能是顾全大局自我消化啰。
注:相片本人拍摄。
前一篇:办公室里与英国同事争论叶诗文
后一篇:英国人最想和什么运动员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