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我们用绿丝带换来纯洁的哈达

标签:
扬帆玉树赈灾抗震物资杂谈 |
和时间赛跑,我们用绿丝带换来纯洁的哈达
(扬帆计划项目组随车纪实捐助物资抵达玉树灾区)
2010年4月14日
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
(青海新闻网讯据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截止4月19日上午8时,地震中不幸遇难1944人,失踪216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
新浪公益立即和扬帆计划所属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取得联系,第一时间在网上联合推出“思源-新浪救灾”募集网页,募捐网页一经推出迅速得到广大企业和网友的积极响应。
4月15日
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向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捐赠首批价值541821元急需物资,共计8辆物资车,于4月15日连夜启程发往玉树灾区。
4月16日
在民建青海省委会的大力配合下,基金会决定再次向灾区捐赠第二批价值124万元救灾物资,该批救灾物资将于17日凌晨运抵青海玉树。
4月26日
经过4月16日基金会副秘书长实地走访,再次了解实地需求,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为灾区再次输送第三批价值596696元抗震救灾物资,装满3辆卡车的车队从北京出发。
作为此次活动的联合发起方 – 思源扬帆团队非常了解网友们充满爱心捐助里每一分钱的份量,深知一些网友自己的经济情况也并不是很好,但是看到青海藏族同胞受灾,还是尽其所能献出一份自己的爱心。
在我们看来网友们的捐助不单纯是一份爱心,他更是网友们对于中华思源基金会、新浪的无限信赖。
我们不但非常珍惜这些信赖,也完全明白这份公信力的由来:因为我们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因为我们一直在用心、严谨做事。对捐助者有交待是我们一贯做事原则。
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的救灾募捐,从来不收取一个分钱的管理费,所有的资金都用于抗震救灾。扬帆计划项目组亲历过汶川大地震,当时也在第一时间从灾区发回现场发回灾情汇报:
此次还是为了对所有参与此次募捐活动的爱心网友们有一个负责任的交代,项目组决定派队员随车护送救灾物资并把这些物资的发放情况第一时间向爱心网友汇报。
由于汶川地震的亲历经验,让我们更感受到:时间对于生命是何等重要。
咱们的救援物资早一刻送到灾区藏民手中,灾民们就可以早一些得到帮助。
为此我们只有和时间赛跑。
4月26日下午
第三批救灾物资从北京装车出发
4月29日
代表新浪网友爱心救灾的绿丝带系在项目组的行囊上
4月29日
西宁统战部长杜宗兰(右面第四)、西宁统战处长杜小云(右面第七)、民建青海省委会何晓军主任等人专程前来为我们加油,送行。
援助玉树灾区救援队员有:
西宁民建省委护送物资队长:王建民主委(右三)、副队长:基金会主任戈录城(右二)、队员:民建省委卢军处长(右一)、民建会员李洋(右五)、项目组老阮(左三)民建宣传干事:孙朝华(左一)及司机吴宝平、康世建
装满青海珠峰药业捐助的第二批价值20多万元抗生素类药品的西宁货车,也加入到咱们的车队中。
青海统战部副部长杜宗兰(中)、西宁民建省委王建民主委王建民(左)及第二次护送物资的民建会员李洋(右)一起传递绿丝带。
4月29日
援助玉树灾区救援队员和车队向我们目标地青海灾区:玉树出发
这是我们的行程路线:从西宁到玉树全程820公里平均海拔在3800米以上,需要经过两段危险路段,其中最危险的路段需要穿越4800米的巴颜克拉山山口。
4月29日
救援物资车队经过多巴收费站
4月29日
我们的头车得到消息,救援物资的卡车司机出现高原反应,车辆临时停在兰州军区68206
感谢执勤交警,我们头车掉头去和受困救援车辆会合。
经过和转运站民政部门协调得知:如果我们用部队的军车帮我们运送,咱们这批物资将会在一个星期后抵达玉树灾区的民政部门的物资调度中心。
一个星期时间是无法承受的,我们赶紧和北京基金会陶鸣副秘书长请示,征得同意后,我们紧急从西宁调派青海本地司机开货车来换车转运。中转战的部队领导答应明天一早就派战士帮我们把近30吨的物资换装到本地车辆上。
4月30日
部队杨忠政委特意还安排我们一起在军营吃饭
起风了,瞬间我们被风沙包围
战士们最后检验物资是否被装牢靠,听到部队领导对战士们说:“一定要检查仔细,物资从我们部队装车出去,不能出现任何问题,事关咱们部队的声誉!”,听到这些话,我们原本无比焦急的心立刻感觉踏实很多。
时间:4月30日
我们的新车队终于可以继续前行了。
但是我们的时间已经比原计划耽搁了近20个小时了,为了弥补时间上的损失,我们决定连夜赶路,中间不停下来住宿。
时间:5月1日
此时的海拔已经是接近4800米,车里的志愿们都开始出现不同的高原反应:胸闷、头痛、呼吸困难、嘴唇发紫、手脚肿胀、反应开始迟钝。。。。。
车外皎洁的明月在干净明朗的夜空中,护送我们陪伴我们前行。车内除了可以听见发动机吃力的低鸣声,还可以隐约听见志愿者们深呼气的声音,为了可以尽快把物资送抵灾区玉树的灾民手中,我们所有队员只有咬牙坚持。
当我们的车队刚爬过4800米的巴颜克拉山山口,扬帆计划项目组的队员老阮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开始呕吐。其他志愿者们为了不相互影响心理,都表示自己没事可以坚持前行,但是从每个人发紫的嘴唇来看,谁的反应都不轻,其中我们志愿者队伍里的两名女性更是努力坚持,这样我们所有的男队员无不佩服。
5月2日
从车窗望去,玉树镇满目疮痍
我们从西宁出来经过近40个小时连续赶路,我们终于抵达灾区玉树,为了和时间赛跑:援助玉树的救援队员们仅仅车里休息了5个小时。这对于开车的司机简直是挑战极限。
5月2日
此次救援物资发放地国营牧场的场长朶玛代青领我们先去他们距离玉树镇18公里外的牧场去看看实际受灾情况
原本美丽的大山上留下了地震的撕痕
牧区灾民早就等着我们的到来,给我们每个人都献上藏族最高礼仪:纯洁的哈达。
这里的国营牧场受灾的藏族牧民一共140户,受灾牧民700多人。
在废墟上立起的一个用破塑料布作的牌子,上面用公整的藏文写了:感谢政府、感谢新浪网友、感谢民建中央、感谢民建青海省委会、感谢新浪网,看到这个牌子,让我们立刻忘记了一路的奔波于辛苦,看到这些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们认为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朶玛代青场长向我们诉说这里原来是他们的库房
民建青海省委会王建民主委不顾高原反应,倾听灾民的灾情述说。
5月2日
咱们的满载救援物资的货车终于抵达
朶玛代青场长原以为我们会在5月1号抵达,早就和几个灾民等在玉树的灾民安置区:赛马场。他为了不给玉树镇再带来救援压力,就安排灾民们不要赶到镇上来,由他和几个灾民代表来接收这批救援物资,所以咱们近30吨的物资只有先卸在玉树的灾民安置中心,等场长及他们的人员清点物资完毕后,和救援队办理好交接后,灾民们再一点一点用摩托车运回牧场里。
从受助藏民们喜悦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咱们网友捐助的物资真是“雪中送炭”。
可以抵御风寒的帐篷是他们急需的
82岁的老藏民抱着我们的志愿者、已经第二次来运送物资的民建会员李洋泣不成声。
卸完货的藏民正在争着系绿丝带
在我们救援队即将离开时,所有受助藏民都围拢上来,用真诚的祝福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藏文感谢信和受助藏民们领取物资的签名画押
此次救援物资可以在第一时间顺利发放,首先要感谢玉树军分区丹增政委(右五)的积极帮助
回程依然要经过青海公路上这个令人惧怕的4824米的巴颜碦拉山口,但是我们已经没有了丝毫惧怕,因为这个高度我们已经成功超越。
回程的行李已经收拾妥当,这次在行李上除了来时的绿丝带,还多了一个洁白的哈达
这是我们救援队此次之行的最大收获。
和时间赛跑,我们用绿丝带换来纯洁的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