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玉五色沁辨识

(2024-11-28 08:43:36)
标签:

杂谈

       中国古玉的历史至少有9000年了,遗憾的是其研究专著的历史才一百多年。也就是说9200年前的小南山遗址我们已经拥有了组合的玉器艺术品,却一直到了二十世纪的清末,我们的古玉研究专著才出现。如《古玉图考》《玉纪》《古玉辨》等。更遗憾的是当代玉器研究更晚,仅仅才三十多年。仅此而言,我们对于古玉的认知一定是一知半解、或糊里糊涂,或指鹿为马。
       读刘大同的《古玉辨》才知道,古人对于古玉的认知是难以想象的。刘大同说:“伏思吾国文艺之开化,以玉为最古,其他皆在后。今人只知钻石、翡翠、金银、古铜、古瓷之贵,而不知’君子比德于玉'之可宝,其数典忘祖,已大谬矣。”深刻吧!没有见过小南山玉器的刘大同就断言中国的玉器是中国艺术的滥觞,其他皆在之后。严厉吧!刘大同斥责只爱钻石、翡翠、金银、铜器、古瓷而不懂玉器的人是数典忘祖,大错了。
       读《古玉辨》还知道,清朝人玩玉真是玩到家了。刘大同说:“古玉出土者,以陕甘最多而最上,冀鲁豫晋以及皖北徐扬等处次之,他省皆自愧一下。”清末民初时期有多少出土玉器呢,刘大同竟然能分辨出陕西玉、甘肃玉、河北玉、山东玉、河南玉、山西玉、徐州玉、扬州玉等!
       读《古玉辨》最难以理解的是“五色沁”。刘大同说:“凡玉出土,沁以五色者为最上,三色四色者次之,二色一色者,又次之。”“故古玉之沁,首重五沁耳。按五色沁,光怪陆离,灿烂照人,有花纹者,千不一见。”“谚语云: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当我们还在揣摩古玉的名称时,清朝人已经迷恋于古玉的沁色了。古玉不但有沁,而且还有五色沁,“十余色沁”(刘大同藏)。
       为什么五色沁难以理解呢?因为在数以百计遗址中,数以千计出土玉器中,并没有“五色沁”“十余色沁”。今天的人玩玉玩不过古人,但见玉则一定超过古人,发达的资讯业可以使今人足不出户看遍天下玉器。在数以千计的古玉中,哪里能见到五彩斑斓的玉器呢?红山文化玉器、良渚文化玉器、凌家滩遗址玉器、石家河文化玉器、石峁遗址玉器、西汉王陵出土玉器,没有一处能见到五彩玉!那么,怎么理解前人所谓的“五色沁”呢,笔者的路子是“找实物、细揣摩”。实物是漆沮天子珍宝馆的一件战国玉璜,为该馆唯一的一件多色沁古玉。请看图
古玉五色沁辨识
       按今天人们的认知,这件战国玉璜的沁色有青、白、黄、褐、红五色,如果去掉白色,就是四色;再去掉相近色,就是三色:青色、红色、黄色。为什么要去掉白色呢?因为鸡骨白可以把玩掉。为什么要去掉褐色呢?因为有人把褐色也当作红色。既然一件战国玉璜的多色沁可以被今天人视为三色沁、四色沁、或五色沁,那么,前人的“五色沁”是不是如此呢?细细分析《古玉辨》关于沁色的记载,应该就是如此。
       在《古玉辨》里,记载的沁色名称多达80中,如鸡骨白、牛毛纹、桃花流水等。仅红色沁就有鹤顶红、人参朵、朱砂片、胭脂斑、鸡血红五种;青色沁有铁莲青、竹叶青、虾子青、熊胆青四种;黄色沁有蜜蜡黄、米色黄、鸡蛋黄、秋葵黄、栗色黄、老酒黄、黄花黄、黄杨黄八种等。在红、黑、紫、青、绿、黄、白七种主色中共有44种沁色!他们把古玉的沁色深浅、浓淡都区分开了,都命名了。在80种或44种沁色中出现“五色沁”“十余色沁”,不就是十分正常了吗?如图中玉璜,其青色沁有铁莲青,也有竹叶青;其黄色沁有米色黄,也有秋葵黄。细分一下,这件战国玉璜的沁色也可以多达“十余色”。
       把玩古玉,深究沁色,确实可以提高人的审美意识,达到“色沁百出,意趣横生”(刘大同语)之境。因此,清朝人认为“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十万金是什么概念呢,以克为单位换算,就等于今天的7820万元人民币,真是“极言其可贵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