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笔者意外发现,西安竟然还有一个高古玉文化博物馆,官名是西安市惟德玉文化博物馆。言之“竟然”,自然是出乎笔者意外。笔者是个收藏爱好者,并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确定以古玉为收藏目标,自认为是非常超前的了,岂知在身边就躺着一位大家在酣睡。随即决定,立马拜访。
惟德馆在三桥,与笔者同属于一个区,坐两次地铁,共12站,再坐八元钱的便车,就到了门口。两排拴马桩矗立馆前,篆书馆名格外醒目。进门登记后,笔者就细细看起来。
治玉工具、玉石原料、玉器胚料:令人惊奇。高古玉器,令人陶醉。高古陶器,令人震撼。中古造像,令人着迷。令笔者叹为观止的是金镶玉带钩,它体现的不仅是硕大,也不仅是精美,而是复杂!复杂的工艺或工艺的复杂。它竟然将玉璧、金属、金色、琉璃、宝石集于一身,制作出皇家天花板级的奢侈品,能不让人三呼“万岁”吗?附图

再就是一件新石器时期的陶罐,同样是大、同样是奇,令人流连忘返的是罐身的纹饰,就像上古岩画一样,有鹿、有人、有鸭子!有距离的各就各位,既互相照应,又老死不相往来,真是一个世外桃源。见图

陶罐的器形也非同凡响,它的口有宽沿,有弧度,呈曲线状,异常另类。惟德馆命名为“鱼口马鞍罐”。
最让笔者意外的是一枚“束绢佩”!它不见任何著录,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应该是惟德馆的举世孤品!束绢佩约两厘米见方,在展柜里显得很不起眼。但是,它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却非同小可。丝绸之路,人人皆知。丝绸之路的文物也是琳琅满目。如果选一件丝绸之路的标志品,中选的可能很多,如胡人、骆驼、金币等。但是,与这件束绢佩相比,就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一捆一捆的丝绢扎在一起,不就是要长途跋涉、千里输送吗?不就是由汉长安城出发,一直西行,直到波斯、罗马吗?丝绸之路的名称始于1877年德国李希霍芬的著作《中国》一书中,李希霍芬怎么能知道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制作出了丝绸之路的标志呢?而且是那么形象!那么艺术!那么简约!用玉石做束绢,既是精神寄托,也是现实写照,更是历史见证。附图

很显然,束绢佩是惟德馆人的大发现,大贡献。它不仅是丝绸之路的标志,也是玉石之路的标志。丝绸、玉石,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产品集于一身,集于一件玉器上,惟德馆真幸福啊,幸福的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