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古籍《左传》曰:“昔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古代黄帝以云为标识,炎帝以火为标识,共工以水为标识,大皞以龙为标识,少皞以凤鸟为标识,《左传》的记载在今天的考古学中得到大量印证。尤其是黄帝的云标识,更是源远流长,分布广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黄帝人文初祖的真实。下面,笔者试述几例。
一、黄帝玉兵权杖。黄帝玉兵权杖出现于上一世纪末,收藏人经过二十几年研究,才确认其身份,而突破口就是云标识,即云纹。中国文化之所以延绵不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字的象形和纹饰的象形。文字的发展和演变使一些文字无法识读,而纹饰的发展,则避免了这一点,历经数千年,依然可以识读。如黄帝的云标识。见下图
在一件上古玉器上,有矛形,有山字形,有人面形,有圭纹形,有四龙形,云纹处于人面之上,非常醒目,非常形象,似两朵卷云纹连为一体,彰显着黄帝氏族以云为纪的意义。
黄帝氏族以云为纪,证明着该氏族是农耕民族,渭北民谚: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以云为纪,就是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黄帝以云为纪,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打开许多考古学之谜。如红山文化,出土了许多云形玉器。如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云形玉冠。红山文化、凌家滩遗址毫无疑义属于黄帝时代或黄帝文化。
经初步考证,黄帝玉兵权杖距今6000年。有权杖,有国徽(云纹),也一定有国家。云纹的核心价值就在这里。
二、女娲玉雕像。《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曰:“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楚辞-天问》王逸注:“女娲人头蛇身。”《三皇本纪》曰:“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古籍记载的女娲形象是“人面蛇身”“人头蛇身”或“蛇身人首”,古籍的记载不是空穴来风,在西周文物中,就有女娲玉雕像:上部为女首(女面),下部为团蛇(蜷龙)。在女娲面部,出现了云纹,它表示的耳朵。在龙身上还有多处云纹,表示什么,不得而知。西周艺术家的基因里有黄帝的“云纪”。见下图
三、西周青玉觚形器。查觚形器,你可以得知:觚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祭祀礼器;最早的觚为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出现;夏商周非常流行青铜花觚等。其实,最高端的祭祀礼器是玉器,觚形器同样如此。下面展示的青玉觚形器就是西周时期的祭祀礼器:敞口如喇叭,双兽向上爬。仔细看纹饰,卷云尽刻画。西周人在至尊的祭祀礼器上刻画的是卷云纹。附图
四、汉代石臼。《世本》记载:“雍父作杵臼。”注释雍父为黄帝臣。河南省内黄县三杨庄汉代遗址出土了一件斗形石臼,高22厘米,上边长25厘米,下边长16厘米,很普通的石臼上却醒目地装饰着一幅云纹,引人深思。原来,这里是颛顼帝喾之地,是黄帝后裔之地。颛顼、帝喾知道黄帝以云为纪是必然的,汉代人难道也知道吗?不知道怎么会在黄帝臣雍父所作的石臼上留下黄帝的云标识呢?见下图
五、西汉双螭纹玉佩。一块西汉羊脂玉佩,呈圆形,花边,正面镂雕一对螭龙,嬉戏正酣,你缠我绕,美不胜收。背面却秩序井然,规规矩矩地装饰着一周云纹,共14枚,7枚一组,有变形云纹间隔,寓意高深。它是在高扬黄帝云纪文化呢,还是在彰显黄帝的阴阳学呢?可要知道,这块玉佩可是西汉皇家所作啊。见下图
六、唐长沙窑大罐。从云纹的发展过程看,至唐代,样式大变,它由简单转向复杂,由横向转为纵向,在唐代长沙窑彩绘云纹大罐上可以一览无余。见下图
七、乾隆闲章玉玺。闲章,是文人雅士的一种爱好,是印玺,但不用于官场,只用于书画留念。乾隆有许多闲章,如长春居士、掬水月在手等。其样式也独具一格,长方体,首部精雕细刻云龙纹,印面印文精美无双。见下图
乾隆闲章云纹既不同于先秦,也不同于大唐,但是,却极具美感,似灵芝云纹,也似如意云纹,满满的吉祥尊贵。
中国古代的各类艺术品中充满着云纹,以上几例仅仅是管窥。管中窥豹也是一身斑斓,要知道那可是六千多年的传承啊!一枚云纹是不是在证明着黄帝文化的无限生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