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朝至宝:话说一件釉里红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

(2023-12-12 08:03:31)
标签:

杂谈

       笔者是从收藏的角度开始研究古代瓷器的,至今将近半个世纪了。高潮是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时间大约20年。研究心得只有一点:古瓷文化,深不可测,一眼千年,历久弥新。论据就是这件元代釉里红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见下图
 元朝至宝:话说一件釉里红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

       此瓶器形之高大,纹饰之精美,工艺之卓越,发色之纯正是极为少见的,它于本世纪初始被陕西民间收藏。如果说元青花瓷器在中国古瓷中是千里挑一的话,说元釉里红瓷器是万里挑一是毫不为过的,也正如此,对此瓶的考识也就难上加难了。由于藏家是元青花研究学者,所以此瓶的断代早早就解决了,仅从器形、纹饰这两点入手,它就是非元代莫属。又过了几年,藏家从一幅图画中发现玉壶春瓶是宫廷用器,是达官贵人的最爱。在皇帝接见的场合,高官们不是在洗耳恭听,而是在围观一组玉壶春瓶。此图不是出自汉文古籍,而是出自14世纪初波斯文版的《史集》。书中有幅《皇帝朝觐插图》,描绘的就是此景。作者为拉施特,身份是大蒙古国伊力汗国宰相。见下图
元朝至宝:话说一件釉里红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

      当时藏家的认知是很贫乏的,只认为官员围观玉壶春瓶,是觉得玉壶春瓶美观、漂亮、好看,连玉壶春瓶的御用器身份都没有知觉。至于什么规格了、花色了、纹饰了,根本没有去想。今天再去看,认识就多多了。从数量上看,一张高桌上,就摆着三只玉壶春瓶,那可叫“三千宠爱在一身”了。从规格上看,两大一小,有序列之制。从着色上看,有深有浅,有密有疏,似乎有单色釉瓶,也有纹饰图瓶。再看官员们的神色,他们是在欣赏玉壶春之美呢,还是在渴望瓶中的美酒呢?
       釉里红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的面世,将以上疑问一网打尽。1.器形。《史集》插图上的玉壶春瓶器形与面世的玉壶春瓶几乎一模一样,瓶口一样,长颈一样,垂腹一样。2.规格。藏家的玉壶春瓶高度近40厘米,在元代瓷器中属于大件。现故宫收藏一件元代釉里红兔纹玉壶春瓶,高度为20.5厘米。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确实存在着大小之分。3.纹饰。从古籍记载看,元代官样纹饰有四种,《元史-舆服志》记载:“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廷大宴则服之,初为皇帝专用,后成百官、侍卫礼服。”纹饰有日月、龙、凤。《圆史舆服志》记载:“皇帝祭祀用衮服,饰龙纹。”元代画家柯九思《宫词十五首》曰:“观莲太液泛兰桡,翡翠鸳鸯戏碧苕。说与小娃牢记取,御衫绣作满池娇。”作者自注:天历间(1328-1331),御衣多为池塘小景,名曰满池娇。宫廷服饰图案。柯九思的一首诗、一句注释就将元朝的莲池鸳鸯纹说透了,它是御用图案、宫廷图案,时名“满池娇”。既然“御衫绣作满池娇”,那么,画着“满池娇”图案的玉壶春瓶又是什么呢?毫无疑义是御用玉壶春了!
      解决了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是御用器,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藏家又自问:元青花莲池鸳鸯纹瓷器,仅上海博物馆出版的《元代青花瓷特集》一书就收录了9件,为什么没有一件元代釉里红满池娇图瓷器呢?继续研究发现:技术使然也。釉里红以铜为着色剂,对烧窑气氛要求十分苛刻,非适当温度不可,非还原焰气氛不可。即使到了清代,也有“要想穷,烧郎红”的无奈,何况元代呢?
       至于出土的元代釉里红瓷器的品质,与同期的元青花相比,简直就是天渊之别了,所以,业界认为元代釉里红瓷器是“纹饰简单”“纯正色很少”“纹饰题材贫乏”等。事实正是如此,存世的元代釉里红瓷器当属高安博物馆所藏开光花鸟纹罐为精品了,全罐用铜红色绘四层图案,辅助图案三层,两层是连续钱纹,一层是莲瓣纹。主题纹饰是开光花鸟纹,或孔雀穿花,或牡丹穿花。发色灰暗。罐高25.4厘米。元代瓷器最大特色就是以多层取胜,而多层纹饰也只是四层,是不是太可怜了。更多的元代釉里红作品只是把红色当作底色或配色用,使人几乎看不到美学。
       最新面世的元朝釉里红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将以上误解一扫而光。如果联想、推论一下,元青花中的大型瓷器凡绘龙凤纹的、莲池鸳鸯纹的都可以视为元朝御用器。伊朗、土耳其所藏的元青花瓷均为元朝皇帝所赐。史书载元朝“滥赠赏赐”的赏品主要就是青花瓷。
       元朝将红色、金色、绿色视为吉祥色、富贵色,如果条件允许,他们是会大量烧造釉里红瓷器的,就像烧造元青花一样。遗憾的是困于技术,他们的釉里红瓷器就少之又少了。从抽样调查看,内蒙古各个博物馆收藏的出土瓷器有221件,其中青花瓷13件,占比为5.9%;釉里红瓷器仅1件,占比为0.45%,这不就是元代釉里红瓷器是万里挑一的实证吗?
       中国釉里红瓷器还有一个疑案,就是“要想穷,烧郎红”,清朝烧釉里红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再看元代釉里红,再看明代洪武釉里红,那么成熟,就会发现釉里红技术可能在明朝中晚期失传了,要不,清朝烧造釉里红瓷器就不会那么难了。
       最后概括一下就是:元朝御用瓷器最推崇的是玉壶春瓶;面世的釉里红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不仅是元朝御用,还是元朝至宝,存世孤品;元朝初年由于实行“匠户”政策,客观上保护了生产力,致使前朝的釉里红技术得以保存;有专家曰:“元代釉里红瓷器已知全世界只有几十件,被称为‘瓶中至宝’”,是切合实际的、正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