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皇五帝的标识学断代(续)

(2023-07-09 08:18:54)
标签:

杂谈

二、炎帝时代。
       《左传》记载:“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白虎通论》曰:“炎帝者,太阳也。” 这两则记载说,炎帝作为一个氏族,其族徽是火、是太阳。故此,凡火纹、太阳纹均可以与炎帝联系起来。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火纹、太阳纹很多,但是,最具有标识学意义的火纹、太阳纹属于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镇,总面积82.5万平方米,发现于1959年,经过数十年的多次发掘,考古学成果累累,其最大成果就是太阳纹的出土和发现。该太阳纹标识一是多,二是极具标识学意义。就标识学而言,将大汶口遗址认知为炎帝氏时代是十分准确的。考古学专家检测该遗址距今6400年至4500年。
       《国语-晋语》曰:“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两人既然为兄弟关系,两人的生活年代就不会相差太大。黄帝研究发现黄帝时代属于仰韶文化史家类型,而史家类型距今为6300年至6000年,科学技术测年证明两者生存年代与古籍记载相符。所以,大汶口文化早期就是炎帝时代,距今6400年上下。
       另据大汶口遗址考古专家说,大汶口遗址文化源于仰韶文化,这不仅与《国语》记载吻合,还与古籍《竹书纪年》记载的炎帝“居陈,迁曲阜”相符。这里的“陈”,应该是陕西的宝鸡地区。
       《国语》曰:“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黄帝、炎帝的不同姓氏是由于“异德”所造成的,研究大汶口遗址文化和史家类型遗址文化,可以看出炎帝、黄帝“异德”的端倪,古籍说炎帝尚俭,大汶口墓葬随葬品与史家类型墓葬随葬品相比,就寒酸的多。尤其是玉器,大汶口遗址早期就很少,而红山遗址就多得惊人。玉器是当时典型的奢侈品。附大汶口遗址彩陶太阳纹。
三皇五帝的标识学断代(续)
三、共工氏年代。
       《左传》曰:“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古籍记载的中国上古氏族至少有二十余家,而《左传》记载有族徽标识的只有五家,五家中有共工氏,可见上古时期的共工氏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古籍《通鉴外纪》认为共工是三皇之一,与伏羲、神农并列。《山海经》也多次记载了共工,非常具有历史价值。故此,考识共工氏意义非凡。
       与共工氏“水纪”吻合的遗址是马家窑文化。该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距今5700年,历时1000年。文化范围在甘肃、青海、四川、陕西一带。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不周负子。---有禹攻共工国山。”这则记载表明了三件史实:1.共工、大禹都是西部人。2.共工、大禹是同时代人。3.两家发生过冲突。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禹湮洪水,杀相柳。”相柳是共工的大臣,大臣都被杀了,共工一朝可能败于大禹。在上古史中,大禹算是“近代”了,有古籍将共工氏列入三皇,应该欠妥。附马家窑彩陶水纹。
三皇五帝的标识学断代(续)

四、大皞氏时代。
       《左传》记载:“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皞氏即伏羲氏,大皞的名称记载于先秦,秦汉后,伏羲名称流行至今。名字变化很大,但龙纪族徽却始终不变,最鲜明的“龙纪”莫过于查海遗址了。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省阜新市查海村,1982年发现,经过几十年七次发掘,成果显赫。除发现了房址、陶器、石器、玉器等珍稀文物外,最惊世骇俗的发现就是那条长达19,7米的石塑龙了。各种迹象表明,此龙极具标识学意义。为什么将其与大皞氏联系起来呢?《山海经》曰:“(九丘)大皞爰过,黄帝所为。”九州的开创者是大皞,继承者是黄帝。开疆拓土需要标识(族徽)证明,龙(纪)标识出现了,土地上需要,就在土地上摆塑;用具上需要,就在用具上刻画,查海遗址陶器上刻画龙纹。查海遗址距今8000年。
       学界一般将大地湾遗址与大皞联系起来,大地湾遗址有没有龙标识就成为关键证据,专家发现在一件陶器上,刻画几种动物纹饰,有龙纹,或者这种组合纹就是龙纹。组合者,融合也。伏羲与女娲是融合,伏羲氏与女娲氏也是融合,由族内婚到族外婚更是融合。应该说大皞的龙纪就是时代的必然产物。大地湾遗址距今8000年。附查海遗址龙纹陶片。
三皇五帝的标识学断代(续)
五、少皞时代。
       《左传》记载:“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说此话的人叫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国君,也是孔子的老师。郯国在今天山东省郯城县。郯子的博学不仅使孔子赞叹不已,也使中国历史学受益匪浅,仅其关于“纪”的教诲,就是中国历史学考证的不二法宝。
       按《世本》:“少昊,黄帝之子,代黄帝而有天下,号曰金天氏。”按出土纹饰,凤鸟纹比比皆是,比较突出的有庙底沟彩陶鸟纹、马家窑彩陶鸟纹、红山玉器鸟形、凌家滩玉器鸟形以及良渚玉器鸟形,以上鸟纹或鸟形,最具有标识学特性的鸟纹是良渚遗址玉器鸟纹。良渚遗址距今5300年。
       黄帝之子少皞的距今5300年与黄帝的距今6300年,显然是说不过去的,父子关系怎么说也不可能超过一千年啊。怎么理解这个“鸿沟”呢?笔者是:1.少皞既是一个叫挚的首领,也是一个氏族,这个氏族文化传承了好多年。2.鸟纹饰在不断变化,或简,或繁;或具象,或抽象;或低级,或高级,良渚遗址鸟纹达到高峰。所以,少皞时代就是良渚文化时代,良渚文化遗址就是少皞文化遗址。附良渚遗址玉器鸟纹
三皇五帝的标识学断代(续)

       小结。1.从古籍角度看,三皇五帝历史是确实存在,它就是中国历史的源头,就是中国文明史的滥觞。2.三皇五帝不是一个确数,而是一个概数,中国的文明史既是三皇五帝创造的,也是其他多个先祖创造的,三皇五帝包含一二十个先祖或氏族。3.《左传》的标识学为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千真万确的历史坐标,说千真万确就是这些标识在遗址中均有发现和出土。4.出土的标识复杂、多样、跨度大,证明三皇五帝的文化既独立,又融合,又发展。5.完全可以将《左传》记载的“五纪”作为三皇五帝的时代标识,经各个遗址证明,其早晚年代就是:
       大皞(伏羲)的龙时代,距今8000年;
       炎帝的火时代,距今6400年;
       黄帝的云时代,距今6300年;
       共工的水时代,距今5700年;
       少皞的凤鸟时代,距今5300年。
6.大皞时代与炎黄时代的时间跨度较大,约1600年,如何理解此现象呢?古籍是有明确记载的,伏羲之后,是女娲氏,沿袭伏羲文化十多世。《三皇本纪》记载:“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盖宓牺之后,已经数世。”《山海经-大荒西经》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这里的十人,可以理解为十个氏族。《帝王世纪》曰:“凡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十五世,皆袭庖牺制度。”遗址发现与古籍记载不谋而合。二重证据法使中国上古史更明晰、更具体、更可靠,更真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