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鉴》是一档非常好的电视节目,她以群英荟萃、藏品高古、畅所欲言、论鉴高明而获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和赞誉。但是,她就像一块和田玉一样,虽然晶莹剔透,也难免出现瑕疵。近期的节目中,在其精雕细琢的亮品点评中,就出现了一处明显的瑕疵,使人如鲠在喉,不得不一吐为快。
该期《华山论鉴》获得用文化点亮的藏品是一件清乾隆粉青釉葫芦瓶,该瓶的当选是众望所归,该瓶之美也令人垂涎,遗憾的是在“颁奖词”中却说:“自宋代道法兴盛后,(葫芦瓶)亦成为道家存储丹药之物”,将葫芦瓶的盛药功能确定在宋代,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按道法讲,道家盛行于春秋战国,道教发轫于东汉,《汉志》著录的道家学派有37家。道家出于“百工”,汉书记载出于史官,道家人物以高深莫测,神通广大、五花八门而广为人知,如姜子牙、老子、八仙等。政界推崇姜子牙,思想界推崇老子,民间喜欢八仙。道家人物有不同凡响的标识,除了阴阳鱼图外,可能就是葫芦瓶了。庄子在其著作中多次以葫芦(壶、瓠)入题,就足以证明葫芦在战国时期就与道家融为一体了。《诗经·七月》中的“八月断壶”,据专家讲,这里的壶就是盛药的葫芦,其时间至少距今三四千年,据宋代至少二三千年。《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汉代药翁就使用了葫芦瓶,距今2000年,据宋代1000年。那么,《诗经》中的药葫芦是否就是最早的呢?出土文物证明它不是最早的,最早的道家葫芦出现在6000年前的黄帝时期。
在铜川博物馆里,陈设者一件人面纹葫芦瓶,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于该市仰韶文化史家类型吕家崖遗址,距今6000年。此葫芦瓶纹饰经专家破译为“黄帝四面纹”,是黄帝时期作品。《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黄帝时期,修建了五座城,十二栋楼,用于专家研制仙丹神药,以养生保健。《封禅书》又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既学仙,又炼丹,又有葫芦瓶,葫芦瓶的盛装丹药的功能就可以推定了。说葫芦瓶装丹药在宋代是不是太离谱了?
附:铜川博物馆黄帝四面纹葫芦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