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干道被封)
离开风景如画的112号公路,驶入91号州际公路时,天已近黄昏。当我还在对刚刚离开的白山魂萦梦牵时,一场暴风雨不期而至。
雨太突然,也太大了,瞬间将前挡风玻璃一片白茫茫。我赶紧将雨刷器开到最大,但其刮扫玻璃的频率,仍赶不上落雨的速度。我不得不聚精会神,从雨刷器刮扫的瞬间观测前面的路面,好在这样的暴雨只持续了十几分钟,就逐渐变成中雨了,我就这样在雨中进入了新英格兰地区人口最为稀少的佛蒙特州。
转入302号公路,仍然在下雨,两旁的农田为水雾所笼罩,路上空无一人一车。为了在天黑前赶到佛蒙特州首府,我将车超出公路限速的10%,一路向蒙彼利埃市狂奔。
穿过小镇巴里(Bare),快接近州首府时,不幸由于施工,公路毫无预告地被封了,我不得不向回开,冒雨绕行14号公路,继续行驶在佛蒙特美丽的乡村公路上。
进入蒙彼利埃时,天已经完全黑了,雨变小了,但天气非常潮湿阴冷。在Northfield街上,我随便找了一家印度人开的旅店。
我停好车,穿上一路未曾穿过的夹克,来到旅店的前台,值班的印度人报出了109美元的高价。还未等我提出质疑,狡猾的印度人已经从我疑惑的眼光中看出端倪,立即跟着解释,第一:这里是首府,所以贵;第二:因为今天是周末,所以贵;第三:今晚下大雨,许多人滞留,酒店只剩最后一间客房,所以贵;第四:不同于其他motel,我们提供早餐,所以贵;第五:我们的房间里有冰箱、微波炉,所以贵;第六:......未等他说完,我打断他:“OK,我住了”。
此时我已饥寒交迫,不愿再冒雨摸黑去寻其他的酒店,于是我交钱拿了钥匙,拎着行李进房,赶紧冲个热水澡,换衣服,然后开车去街上寻食。
佛蒙特州这座仅有八千人口的首府,仅相当于中国一个小镇的规模,当我开车沿Northfield街穿过威努斯基河的铁桥,街名立即变成了Main Street(主街),尽管今天是周末晚上九点多钟,但城里绝大多数的商店都已关门。

(市中心的中式快餐店)
我开车在这首府灯光昏暗的主街上,看到最明亮的一家店铺,竟然是一家中式外卖餐馆,我停好车,发觉它的营业时间是周末开到晚上11点,看来在美国最勤劳的少数民族,还是来自中国的福建老乡。

(老街的商店)

(邮局门前摆满防水的沙包)
佛蒙特在十七世纪由法国人命名,蒙彼埃利也来源于法国同名的城市,可当我次日早晨在这个小镇规模的小城漫步时,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带有英国风味的建筑。

(Visitor中心)
小城太小了,只有两条街,我很轻易地找到了城市的Visitor Center(游客中心)。一进门就看到了佛蒙特州参加伊拉克战争阵亡士兵的纪念相框,他们又将永远活在佛蒙特人民的心中。

(纪念伊拉克战争中阵亡的佛蒙特籍士官)
游客中心的优雅的中年女士,向我详细介绍了该州的风土人情,并推荐了走100号观景公路的行程,还告诉我她有一个儿子目前在香港,我们象老友人似的聊了半个多小时的家常。
尽管蒙彼利埃城市很小,但作为首府,其行政及司法功能齐全,市中心那座依山而建的金顶建筑,就是模仿希腊宙斯神庙的式样的州政府大楼,其规模不大,但很赏心悦目,它建成于1859年,是1808年蒙彼利埃成为首府后的第三个州政府大楼,先前的州政府大楼毁于火灾。
州政府大楼的两旁分别是州高等法院,州旅游局,州人力资源部等政府机构。
(高等法院)
(州长在州博物馆楼上办公)
(州行政办公楼的大门)
作为州首府,佛蒙特州与美国其它的州相比,有许多突出的个性特征:例如,游客中心的女士告诉我,佛蒙特州的州长不愿意在州政府大楼里办公,而是跑到州历史博物馆的楼上安置办公室;州审计署不愿意在州行政大楼中办公,而是租了一套独幢别墅办公,体现其独立性;蒙彼利埃市法院在一教堂改建的房子里审案,而市政府则搬到了一处歌剧院的楼上办公,大概是为了下班后,可以直接下楼去看演出。

(教堂般建筑的法院)

(州政府大楼)

(州审计署的办公别墅)

(市政府大楼)

(市政府前的战争纪念碑)

(市政府楼下的剧院标志)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居民,首先在新英格兰地区,我就极少看到黑人,黄种人和包括墨西哥人在内的中、南美洲人。无论是在超市、商店、餐馆和大街上,所见到的绝大多数是白种人,而且是彬彬有礼的白人。其次,这里的居民,都有一副幸福、快乐安详的表情,好像人人都在没有生活压力在享受着生活,而不是活着。如今在蒙彼利埃,这里悠闲的白人再配上满街欧陆风格的建筑,让我恍惚真的以为身处法国的南部小城蒙彼利埃,而不是在美国北部的绿色小镇。

(快乐的居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