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英布拉的火车A站,就座落在离市中心不远的蒙得格河畔。我沿河而行,穿过布满鲜花的广场,来到“i”拿了城市地图,请工作人员介绍城市的住宿情况,他讲想热闹就沿步行街向城里走,想清静沿河一溜都是宾馆,丰俭由己,于是我决定住河边。
(小街)
(科英布拉火车站)
(Avenida宾馆)
从“i”出来没三十米,就是一家建筑庄重,简朴大方的宾馆:Hotel Avenda我推门而入,穿过前厅一套十九世纪的桌椅,来到楼梯下狭小的前台。摇了桌上的铃,一位大娘从楼梯下的贮藏间“钻”出来,微笑地打招呼。我说要一个带卫生间的单人间,她在纸上写下25欧元的数字,我又问早餐收费多少?她用发音不准的英语说“include”,并带我看了前台对面用早餐的餐厅。
(宾馆前厅)
(百年前的宾馆照片)
这样的条件我没理由拒绝,立刻交钱,拿钥匙进房间,放下行李,开始在科英布拉的行程。
从地图上看,这座葡萄牙第三大城市的规模,也就像个中国的小城镇,可是城市的历史却很悠久,早年曾被罗马占领,到七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时,摩尔人又光顾此地,伊斯兰教在科英布拉盛行了三个多世纪。光复运动后,才重新回到基督教的怀抱,此后在1139-1385年期间,科英布拉更是成为葡萄牙的首都。
(葡萄牙广场)
(宾馆对面,河畔绿地)

(街景1)
由于首都的城墙围山而建,所以当年的皇室,贵族及家人都住在山上,也就是今日的大学城区域,而沿河城外的南区低地,则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之地,时至今日,这一带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区,也是我今天的主要行程。
(广告车)
步行街以与蒙得格河垂直的角度一直向城市深处延伸。街道两旁全是餐馆,服装商场,咖啡店,酒吧等商业设施。著名的圣·十字教堂也座落在步行街上,市政厅更是和教堂做起了邻居。

(教堂旁的咖啡店)
(恶作剧的大学生)
在圣·十字教堂旁的咖啡馆要一份一欧元的咖啡,坐看大学城中的大学生们在搞恶作剧。一个男大学生全身缠满绷带,像是刚从医院做完手术后的病人,瘸着腿,在一群男女大学生的簇拥下,吓唬周围的行人和露天咖啡馆的客人,引来阵阵惊恐的尖叫和欢乐的笑声。这场游戏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让我边品咖啡边看现场的表演,同时也缓解了双腿的疲惫。
(商业广场)
(皇家医院)
(家常)
商业广场与市政厅只隔着一幢楼,是观赏17世纪和18世纪建筑的博物馆。这里也是历史上许多故事的发生地。著名的皇室医院就座落在广场上,这座看似普通的建筑最早由曼努埃尔一世国王所建造。十七世纪初叶,若望三世皇帝委托圣·约翰教会对医院进行管理,后来科英布拉大学的一个学院又搬到这里,一直到1790年,才拍卖给私人拥有。
(街景2)
晚八点,我走近火车站附近一家叫“豪华饭店”的中餐馆,老板娘亲自迎接我这个今晚的第一个食客。我没看老板娘递过来的menu,先向她要了一小壶茶,然后请她让大厨给我作了一个他们自己平常吃得菜,而不要忽悠当地人的那种变味的中餐,老板娘很爽快地答应了。

(市政厅)
(晚餐在“豪华饭店”)

(酒香不怕巷子深)
由于还没到当地人就餐的时间,老板娘闲来无事,就坐到我对面和我聊天,原来老板娘一家来自中国青岛,已在科英布拉开了五年餐馆了,她盯前台,老公撑勺,厨房雇了一名帮厨,前台雇了一个招待员,四个人撑起了近二十张餐桌小桌的中餐馆。
(居民区内有小喷泉广场)
我们自然而然地谈到了生意,她讲在科英布拉,只有几家中餐馆,竞争不激烈,一般情况下,周末的生意要比平时好,圣诞节时期比其他月份好,因为年底的最后一个月会发双薪,葡萄牙人的消费会翻倍,而且当地人有比较好的社会保障,基本不存钱,大部分人都是“月光族”。在葡萄牙,下中餐馆属于中、高档消费,是当地中产阶级在一些重要节日和纪念日时的消费场所,老板娘还神秘地告诉我,许多当地的男人要想勾引女朋友上床,请她晚上吃中餐后成功的几率颇大。

(修道院改建的学院)
(安静的夜晚)
但近两年情况不妙,由于金融危机,做为笨猪四国之一的“葡萄牙”人,生活压力大了,客人少了很多,甚至有几个吃中餐上瘾的常客,经常是找老板娘借50欧元或60欧元消费,等到发工资的时候再还,这让我俩一同感叹中国的快速发展和葡萄牙的没落。
吃完晚餐,我走入南区迷宫般的街巷中,在这些当年罗马人,摩尔人,犹太人曾经居住过的街区里,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景象:一条窄街深处不起眼的平房可能是一家座无虚席的高档餐馆,一家豪华的宾馆隐藏在世界上连最小的车也开不进去的小巷中,成群的大学生会塞满一家经营面积只有二、三十平米的酒吧来举办他们的party;而安静的居住区,夜晚还有喷泉伴人入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