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埃塞俄比亚】绝壁上的葬礼

(2012-09-16 20:45:08)
标签:

旅游

    实在抱歉,最近为生计操劳,没空儿弄翰,只好握锅铲,炒炒隔夜的冷饭,还是接着说埃塞这面绝壁。它的故事远远还没讲完。

 

    上苍看老夫心诚,不远万里,跑到这不毛之地,于是,尽量让老夫开开眼,除了看修士的隐修日子,还让老夫看了回绝壁葬礼,对老夫而言,真是个奇观,也许是世上所仅见。

 

http://s2/middle/4bf51c0fgc83c3da0d0e1&690

那天下午,信众都已散尽,原以为故事到此结束。忽然,远处浩浩荡荡走来一大队人,扛了一具棺材,四人肩抬。这路“四扛”出殡的阵式,按吾华京城早年的说法,叫“一提拉”,算是薄葬(老夫打算专门写篇博聊这事儿)。不过,埃塞也跟吾华一样,别看是乡间薄葬,灵棺上也有大罩。不须问,这必然是当地乡民在出大殡。可他们到这山崖上来干什么?

 

http://s8/middle/4bf51c0fgc83c3dec9337&690

灵棺前,没见着打幡儿、捧灵牌的孝子。可与吾华早年一个动静,有不少打执事的,当然,执事没那么全乎,只有各色的伞和旗,而没有扇、钺斧、朝天镫、立瓜、兵拳、象鼻刀那种排场。

 

http://s5/middle/4bf51c0fgc83c3e395c14&690

出人意料的是,送葬队伍中,有不少女子。而她们的装束,看着比同行的男人远为正式,神情也更为凝重。因女子不许登崖,这里似乎见不着什么女性。妇女的发式,是此地特有的,车开出一百公里,便变了样式。在埃塞乡间,男子人手一棍。

 

http://s13/middle/4bf51c0fgc83c3ee13a0c&690

灵棺抬到峭壁之下,男右女左,分列等待,在等什么?

 

http://s7/middle/4bf51c0fgc83c3d2f5666&690
用羊皮绳子系在棺材的一头儿,再由事先登崖的、殡葬队中的男子将其慢慢拽上绝壁。女人方阵显得比懒散的男人们显得庄重。

 

http://s16/middle/4bf51c0fgc83c4329220f&690
殡葬队伍看着上升的棺木,一片悲戚,但无哭声。耳际仅有一片天籁之声。在这个荒僻的地界,看到如此肃穆情景,令人印象深刻而触动。要是换了吾华,这会儿,阴阳两隔,或许正是哭丧的节点,子孙们不管平时孝不孝,这时,都要大放悲声,个个嚎的直打踉跄,弄出大恸几绝,擗踊哀号的动静。

http://s6/middle/4bf51c0fgc83c3e95b085&690
殡葬队伍中,有妇女在啜泣,默默地吧嗒泪珠子,至多掩袂而泣,绝无悲嚎的场面。

 

http://s6/middle/4bf51c0fgfd25b48d26e5&690

灵棺升到崖顶,由司祭与修士接手,举行追思礼,做殡葬弥撒。


http://s5/middle/4bf51c0fgc83c503d1df4&690
中间树下,摆放着灵棺,围立着举行宗教仪式的修士。左边,靠着土墙打伞者是唱诗班。右边,在远处环立者是死者的男性亲属。


http://s12/middle/4bf51c0fgc83c42d1851b&690
围棺而立、正在做宗教仪式的司祭和修士们。教堂给棺木换了一个棺罩,以示庄重。


http://s4/middle/4bf51c0fgc83c43ae9153&690
绝壁之上,悠悠天地之间,举行这样一场葬礼,真有天人合一之感。辞世,变得不再沉重,恰如西塞罗说的那话:“死亡,并非是生命的毁灭,而只是换个地方。”咱活一辈子,若能以这个阵式辞世,那是做梦。


http://s5/middle/4bf51c0fgc83c44698d34&690
司祭坐在灵棺之侧,诵读圣经祷词,像母亲给孩子唱摇篮曲。


http://s13/middle/4bf51c0fgc83c45499cec&690
四下一片静寂,唯闻诵经之声。老夫虽是教外之人,此情此景,心中不禁也浮现出一种圣洁之感。


http://s10/middle/4bf51c0fgc83c45f65e19&690
此时,也许是逝者一生中最为安祥的时刻。


http://s2/middle/4bf51c0fgc83c4a88ecb1&690
修士奉香。


http://s1/middle/4bf51c0fgc83c4b565bd0&690
蓝天衰草,低沉的诵经,幽远的圣歌。在这样的氛围中告别人世,令人羡煞。须知,这里地处埃塞偏远贫穷的山区。

 

http://s1/middle/4bf51c0fgc83c49bcd470&690

唱诗班。仅有鼓声、铃声相伴。这些修士也是人手一棍。


http://s2/middle/4bf51c0fgc83c4d18cbc1&690
男声无伴奏合唱,高低音合声,音色浑厚。


http://s15/middle/4bf51c0fgc83c4da6bf9e&690
在旷野中的崖顶上吟唱圣歌,声音悠远,直达天庭。

http://s1/middle/4bf51c0fgc83c50f9a7a0&690
只有这两面鼓和修士手里的铜铃伴奏,崖顶上徐徐的清风就是他们的管风琴。

 

http://s10/middle/4bf51c0fgc83c524f7939&690

这是你在任何大剧院里无法听到的歌声,隐修之士的圣歌,清净无尘,直抒胸臆。让老夫甚是感动,胸中发热。


http://s1/middle/4bf51c0fgc83c51a81ec0&690
这位红伞黑袍大佬不知何种角色,他是唯一坐在椅子上的人,翘二郎腿,透着威严,可能是监场的大教士。

http://s1/middle/4bf51c0fgc83c532e7df0&690
亲属只能远观。虽是他们家的人,但安排灵魂的事儿,与他们无关。


http://s2/middle/4bf51c0fgc83c57459991&690
在崖顶上,并未看到墓地。下崖后,问司机温多撒,他猜,做完弥撒后,灵棺还要降回崖下,觅地安葬。因天色将晚,温多撒一个劲儿地催,还有很长的山路要走。真是遗憾,没等到灵棺降崖,便同温多撒匆匆赶路去了。

2012年9月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