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养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价值

(2013-09-17 08:19:30)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美国妈妈这样教自信》阅读心得

文/飞舞

 

讲信用、有礼貌、尊重他人,这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如何教出乐观、勇敢、有主见、自主学习的好孩子?不宠不溺是教养的利器;尊重和爱教孩子认识自己;与其推着孩子前进,不如教他拥有自信。

 

摘录一些美式自信教养的准则:

1、  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美国的孩子爬大的

2、  年纪再小的孩子,都有选择权

3、  现在不让孩子做家务,孩子以后就不做了

4、  专制的父母教不出有想法的孩子

5、  别盯着孩子受伤的手,要赞美他亲手完成的事

6、  美国妈妈放手进行式:不心疼、不限制、不着急

7、  教导孩子心智独立,但要给予心灵陪伴

8、  认同孩子的朋友,就是认同孩子

9、  多一些夸奖,少一些比较

10、 觉得孩子做得好,一定要说出来

11、 与其敷衍孩子,不如真诚的告诉他,你没有时间

12、 平等的态度,让孩子觉得受到信任

13、 鼓励孩子诚实,第一时间承认错误

14、 教养,应该因时因地制宜,教孩子学会礼貌与尊重

15、 从说故事开始,打开孩子的心

16、 蹲着跟孩子说话是一种尊重

17、 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学会表达真实情感

18、 从小教孩子用成人的语言沟通

19、 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20、 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学习欲

21、 与其让孩子担心,不如教会孩子学会体谅

22、 父母共同遵守的规矩,才是家规

23、 情绪失控时,不教育孩子

24、 与其大声责骂,不如幽默以对

25、 让孩子与自己相处,学习冷静与反省

26、 训斥孩子时,要紧紧握住他的手

27、 尊重孩子的谎言,引导孩子说真话

28、 说故事给孩子听,比说教更有效

29、 以貌取人,不以己度人

30、 亲情,从点滴小事累积而来

31、 给予帮助不要放在心上,接受服务要心存感谢

32、 世界有多大,取决于心胸有多宽

33、 不批判好坏,而是教导孩子分析、感受与理解

34、 让孩子拥有藏起小秘密的自由

35、 随口承诺孩子,是信任崩坏的主因

36、 孩子身体健康、思维活跃,比成绩更重要

37、 让孩子自由而不放纵,爱玩而不贪玩

38、 不要害怕输在起点,重要的是能否跑到终点

39、 只要父母用心,处处是孩子的教室

40、 没有真正的坏书,有帮助的就是好书

41、 不怕孩子不懂,只怕父母不教

42、 让孩子在旅行中成长,在玩乐中探索世界

43、 将压力当成动力,把阻力变成助力

44、 鼓励孩子慎重选他所爱,一生爱他所选

45、 不过问,不干涉,让孩子自主运用零用钱

46、 鼓励孩子用劳力换取父母的帮助

47、 会规划金钱的孩子,才能管理财富

48、 教育孩子,做任何事情都要重承诺、有诚信

49、 让孩子自己付账单,培养合理的消费观

50、 参与家庭事务的孩子,更自信、更体谅父母

51、 鼓励孩子打工,赚取生活费

52、 父母不留给孩子太多,孩子才会为自己争取更多

53、 与其让孩子在错误中摸索,不如告诉他正确答案

54、 教导孩子:男女大不同,两性有差异

55、 用健康的心态看待性教育,以开放的态度教导性知识

56、 性是一种隐私,但不该变得隐晦

57、 阻止孩子恋爱,不如引导孩子如何去爱

58、 告诉孩子,什么是安全的性行为

 

教育是有技巧的,以上58条就是养育孩子的技巧。

 

教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却又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

其实,这些技巧也不是技巧,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的为人准则,如果父母以身作则,身正示范的话,那么,身教自然重于言教。

 

秉持“自信教育”的美国父母,不仅给孩子爱与尊重,更教导孩子肯定自己,因为自信的孩子更乐观、更勇敢。美国孩子从小就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我喜欢什么,我要学什么,父母都给予充分尊重;长大了,找什么工作,娶谁做老婆,都是自己说了算。

 

我在另外一本书上看到,也是关于描述美国人的,说美国人一辈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高兴他们就干什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如果他想当警察了,他就当警察了;若他想发明省油的汽车,最终他一定能发明。他们的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在某种程度上,从我们的角度看来,似乎有点自私,因为最多的就是想到的自己。

 

问题是,美国的可贵之处就是,认可人的这种自私性。兰德在《自私的德行》一书中有句经典的话:“你或许希望别人偶尔为了你的利益牺牲自己,你也许会不情愿地为了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不过你知道,这种关系将带来互相憎恨,而不是彼此愉悦。”

 

我在某一期的《读者》上也看到一篇关于描写美国人的文章,一位中国女子嫁了一个美国男子。闺蜜问及,为何嫁给美国人?她说:“他很特别,喜欢阅读,喜欢音乐。旅游去的时候,他妈妈问他,书带了没有?CD带了没有?而非国内的妈妈们叮嘱孩子注意穿衣保暖别受凉了等等。”除此,还有两件事令她大感惊讶,就是回国以后一大家子吃饭,她的母亲吃饭呛着了,咳嗽不止,一桌子的人,就他,一个美国人,第一时间起来为岳母轻拍后背,让岳母也大感惊讶。因为动作自然,毫无做作。同样的事情后来竟然又出现了一次,第二次也是吃饭时分,大舅不小心呛着了。他,这个美国人,也是,第一时间站起来,去帮大舅轻拍后背。整个过程动作自然毫无刻意讨好之嫌。

 

也许,这种良好的家教和素质,就是来自小时父母的自信教育。自信的人,温和、淡定、有修养。相比之下,一个以情绪化为主的人,又怎能和自信扯上边缘?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潜移默化被熏陶的过程。人说,孩子出生伊始,其实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于,出生以后的环境和氛围。所谓,环境造就人才,环境塑造人才。

 

如何教出一个自信的孩子?我想,只要掌握这些准则,并且父母自己率先做到的话,我们又何愁教不出一个出色的孩子?

                                                                 ‘2013-08-17 10:11: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