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缺的,不只是一点点
(2013-09-20 20:19:3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阅读心得
文/飞舞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当此话一出口,立马有同事反应超快的接口令:缺钱。
咋一听,是这回事。现在的中国,全国上下没有信仰,价值观单一,追求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太多的负面效果。中国人,缺的东西,难道仅仅是钱吗?除了缺钱,还缺什么?
微信里,我所敬仰的老师他刚发了一通感慨。说的是,瑞典沃尔沃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问:“你们的泊位是固定的吗?”他们回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这样的一种素养,这样的一种人文情怀,这样的一种境界,岂是现今国人的水平能相媲美的?国人当中不乏有这样层次比较高的人,但也有太多不是这样的人。
社会的喧嚣与人心的浮躁是互相呼应的。在尘世里,一呼一吸都是静不下来的四处漂浮的尘埃,大隐隐隐于都市,似乎成了乌托邦式的梦想。好在,还有梁晓声,且看他是如何来阐述中国人缺什么的。
《纸篓由谁来倒》,一只小小的纸篓,从满到空,从探讨规定的条例是否合理散发出去,没有大道理,只有合适与否,只有人性的关怀与内心深层的想法的挖掘。也就只是一次课前的闲聊而已,也没有明文规定,却在不经意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许,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抑或,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效用吧!
《看自行车的女人》,作者想要说什么?一个地位如此卑微的看自行车的女人,却让我们通过作者细细描述她的文字,读出了作者内心的悲悯情怀,也读出了作者对于底层劳动人民的尊重。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光明正大,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在挣钱养活自己,就应该值得尊敬。何况,这个女人还有这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儿子,那是她全部的希望和骄傲,是她日常卑微生活中倔强生活着的精神支柱。
《世无大国》,我是相信我们中国一旦真正强大起来了,那也一定回事一个国际形象温良的通情达理的君子大国的。因为那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理想。“和为贵”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我相信如果奖励世上有又大又强且并不讳言“道歉”二字的国家的话,那么必定是中国。
之所以梁晓声要说这段话,因为对美国在某些方面的做法并不赞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强调要厚德配位的,就是你所得到的荣誉或者你所获得的,要和你的品行对起来,如果对不起来,那么,大国的形象不仅尽失,还会让人耻笑。关于这一点,来看看实际的美国。
美国的领土不是最大,人口不是最多,但是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确实是世界上最强的。遗憾的是,它也只不过是一个强国而已,国家品格上却是相当成问题的。“二战”以后,它干过不少蝇营狗苟的事情。像别国派特务,派间谍,派杀手;搞煽动,搞颠覆,搞军事恐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它曾是搞那些摆不到台面上的事最多的国家。如果华盛顿、林肯、杰弗逊和罗斯福仍活着,是会替美国汗颜的。它却从没有为这些丑事道过歉。
除了这些,自然不会避免人性的弱点。在《万千说法》里,作者谈到了价值转换的问题。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南瓜和骏马之间,深刻暴露的却是人类的贪欲。人性的弱点,直接导致最后结果的落空。
也谈到民主的问题。没有民主,政治家是很容易被宠坏的。被宠坏的政治家,谁想使他不渐渐专制起来都是不可能的。而等一个政治家渐渐专制起来并且终于成了专制偶像的时候,人们再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性,那么一个国家将复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好比独生子女终于被宠坏了,他连父母都不当父母看了,还能指望他(她)什么呢?
是的,独生子女被宠坏了,连父母都不当父母了,还能指望什么呢?
个人如此,国家亦是。位卑未敢忘国,一声叹息。
中国人,你缺的东西,还少吗?
‘2013-07-21 0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