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懂点经济学让我们活得更明白

(2013-06-07 16:16:16)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经济人生》阅读心得

文/飞舞

 

所谓经济学,就是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经济学涵盖世间万物个方面,这是一门大学科,包罗万象。

 

我们都在问,尤其是现在,什么是幸福?你幸福吗?或者我为什么不幸福?经济学的基础性,也就是“深层次”的分析变量其实不是金钱,不是收益与成本,而是“幸福”与“痛苦”。 无论何时,我们都在努力地追求自己一生幸福的最大化或痛苦的最小化。

 

引用一段书上的内容:

经济学在研究消费选择时,首先要明确一个人的“可行采购单”,说白了就是明确一个人买得起什么、买不起什么。如果一件物品的价格数额比一个人所能支配的全部收入还高,它根本就不能进入这个人的选购范围。这应该是经济学中的“选择成本”吧。

 

经济学中有这么一种“算法”:把一个人一天的可支配的时间从自然年龄中减去不能工作的少年和老年期,算作一个总数,然后给出一天工作所能获得的收入标准,让你自己去选择究竟是多干点活,还是多享受点悠闲。这种算法明确地告诉你:你想多干成点事,就得少一点闲暇的享受。

 

时间是机会成本,做事情的机会成本是闲暇。记得多年前一位朋友发来一条短信,我存了好久,直至把这条短信想都不想都能说出来的时候才下定决心把它删掉。因为她发给我短信的那段岁月正是我需要温暖的时刻,世事繁琐惹得我经常无助的发呆。那条短信现在想来很简单,但是,也许正是简单中孕育着大智慧。是这样的:上天给我们每个人24个小时,痛苦快乐都要过,为何我们不选择快乐?

 

24个小时,其实是一段很有限的时间,对每个人而言。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自然的想起了这句话。书上说,就一般情况而言,上帝由于公平的分配给了每人一段有限的时间而公平的对待我们每一个人,你多得一份功名利禄,不过少得一份轻松悠闲罢了。靠勤奋不一定成器,靠运气和小聪明也能成名,但对于一般情况来说,不花点时间和精力是办不成什么事的,且不说那努力过程中的种种煎熬。凡事有利有弊,选择了悠闲就必定得承受别人辛勤做事而带来美好结果的羡慕,选择忙碌做事就必得承受闲暇时间的缺失。

 

世人并不都按一种方式生活,都选择一样的职业,不是一样的忙碌或一样的悠闲,原因之一便是大家的偏好各不相同。所谓偏好,是指人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主观评价,指各种东西能带给人们的满足程度的差异。比如有人好吃,有人爱穿,有人爱玩等,这都只能用兴趣、爱好来解释。兴趣、爱好的问题本书属于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但由于它们是决定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经济学也得有所涉及。经济学不是心理学,但是在经济学理论分析中,特别是在个人行为理论中,第一大要素就是人的“偏好”,所以还非得借助心理学的一些分析成果。不同的是,心理学者更关心兴趣、爱好形成的原因,而经济学家则着眼于这些东西形成之后如何决定人们的选择。这是经济学中的“抽象分析”。

 

一个人的任何一项选择,都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一个人对生活意义本身的理解,对什么是幸福的评价,也是决定人们选择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人同样是力求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选择结果却可能大不一样。人生如梦,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过是地球上的一个匆匆过客,庸碌无为是一辈子,轰轰烈烈也是一辈子。有的人认为,与其不明不白的生来、不明不白的死去,不如趁着还在这世上的时候努力干点事情,至少享受到做成一些事情的那种乐趣,也不枉活一世。也有的人认为,这么辛苦忙碌又有什么意义呢?转眼一切已成空。

 

很难说哪一种观点特别正确或不正确,一旦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由于它们本身是一些住观点俄判断,我们就无法用什么客观标准加以评判了。经济学分析以及其他一切实证科学,也就遇到了自己的极限,因为这时一切逻辑推理已不再适用,而只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判断。所以,经济学当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叫做个人之间的满足或幸福,是不可横向比较的。譬如我之玫瑰你之烂花,你之良药我之砒霜,文学里这样的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经济学横向比较的论证。只能说是偏好的问题,决定了你站在哪一边。

 

这本书让我的视野陡然又增大了好多,连着思维也扩散了很多。以往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现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来,顿时豁然开朗。

 

无论如何,懂一点经济学的知识,或许会使我们活得更“明白”一些。它不一定能解决你的问题,但总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释你的问题,并给出一些“政策建议”。纠结总是有的,但总可以少一些困惑,掌握一些经济学原理,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对今天的事情多明白一些。

                                                                2013-05-28 21:09:5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