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研究笔记(艺总培训3)
(2013-04-25 20:20:2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随笔感悟工作 |
文/飞舞
微型论文,或者说微论文
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写出来,同时写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有效方法\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
一种朴素的行动研究
需要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提升
抗生素与肥胖有关吗?
炸鸡、薯条、冰淇淋、软饮料、不运动……令人发胖的犯罪分子名单上,或许还应再加上一项:抗生素。
纽约大学医学研究小组开展研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正如给养殖场中的牛、猪、鸡喂食混有抗生素的饲料可以令其增重一样,在人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摄入抗生素,也会导致未来的肥胖问题。
动物实验显示,经由饮用水摄入抗生素的小鼠7周后要比饮用纯净水的对照组小鼠胖得多。
对1.1万名英国儿童的健康状况加以分析后,研究者也发现,出生头6个月里使用抗生素的儿童长到10个月,20个月和38个月时更容易出现超重问题。
焦点与情绪?
德国的几位心理学家和艺术史学家在1983年进行了一个实验,证实了绘画作品中的焦点位置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他们让被试对比了48幅焦点位置各异的油画作品和该幅油画所表达的情绪。
结果发现:焦点在左侧的图画更多地被评价带有悲伤低落的和让人厌烦的情绪色彩。
心理学家解释:美术作品中的结构安排恰巧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原理相符:视野左侧的画面透射到右侧半球,而右侧半球比左侧半球更易识别和处理情绪性的信息。将富有情绪性的情绪性的画面主体安排在画面左侧,能够更多德俄激发人们的情绪反应,使得绘画作品对观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美)贝蒂艾德华著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艺术教授
中小学生在科普活动中自然观察能力的表现和原因分析——以北京教学植物园“学成语,看植物”活动为例(载于《中国科技教育》2013年第2期: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一等奖)
1、
2、
3、
4、
5、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全球畅销书)
书中,参加过斯坦福大学棉花糖实验的爸爸将会告诉您怎样通过“延迟享乐”让您的孩子学会管理自己,变得自信、快乐、热爱学习,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在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市级项目、规划项目(中小幼)中,48项可以用行动研究法)
特点:
1、“……的实践研究”
2、“……的策略研究”
3、“基于……的研究”
基于“丰富学生经历”的课程领导组织策略之行动研究
基于金字塔型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少先队创造俱乐部的建设研究
适应初中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校本教学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
形成性练习监控下的学困生学习诊断及跟进策略研究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诞生于社会科学领域。二战以后,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功能和操作模式: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践中进行。研究由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为目的。
教育行动研究
20世纪50年代,行动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或研究模式——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对自己或他人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增进对各种教学现象的理解,从而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自我反思、循环往复的实践探索性活动。
行动研究示例与解析:
浅析教育行动研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取向的乡土美术教育研究——以漳浦民间剪纸为例
彩陶教学中民间艺术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践
寻找上海大度是的音乐文化之星——区域乡土音乐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
如何研究?
1、
问题就是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具体教育情境中的特殊现象、在阅读或者交流中发现的理论或观点中寻找差异。
问题要有价值,需与实践有密切的关联,解决问题要能服务于实践的提升
问题的表述要足够清晰、明确及可富有操作性
2、
寻找其他教师的做法做参考
寻求专家指导
查阅文献
不同类行动俄学生合作互助学习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
3、
再组织一次校外科技(艺术)教育活动,在新的活动中体现新的策略
请其他教师观摩,或进行录像、自我观察等数据积累
课程设计——
遵循乡土美术课程建构的规律,结合地区民间剪纸人文性、实践性、趣味性强的特征,笔者分别从新课程所倡导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分明”“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建构其课程。
4、
对资源开发的反思。对民间剪纸教育资源的开发是否全面深入,所开发的资源是否为最重要的资源?
对课程设计的反思。含乡土美术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内容的处理是否恰当,资源与教材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等。
对活动设计的反思。活动设计是否具有多元性、多样性,是否能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及能力上的个别差异?
对评价方式的反思。评价方式是否确实,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等。
5、
再组织一次艺术教育活动,在新的活动中体现新的策略
请其他教师观摩,或进行录像、自我观察等数据积累
与第一次的尝试进行对比分析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属于一种定型的实地研究。简言之,就是对单个组、单个人或现场的仔细考察,对某现象的例子进行深度检验,比如一个班级、一个小组、一个家庭或者一个青少年群体。可分为单一个案研究和多个案研究。
如:
促进攻读学生生命成长的个案跟踪研究
基于智慧课堂教学的特色教师培养的个案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区域传统名校面对的问题及对策略的个案研究
德艺共建的学生艺术社团管理模式研究——以“小伙伴”艺术团为个案
《街角社会》(美)威廉富特怀特——街角社会,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的社会结构
《教书匠》(美)弗兰克迈考特著——酒店勤杂工——码头工人——打字员——士兵——教师——作家,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全美最佳教师”奖获得者,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
个案研究法的特点与优势:
更深入地探究特定时空中的情景
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主观意愿、生存状态、人生中的某段经历(尤其适合研究态度和行为)
可进行跨实践的过程研究
个案研究示例与解析:
重庆市某小学艺术教师实施艺术课程的个案研究
美国印第安学校中学女生的未来——基于“可能自我”的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的表述:
1、结构性表述——按照研究者的研究步骤,记叙性地一步步记录下来,有利于读者快速了解研究者的研究过程,是个案研究的基本表述方式。(研究设计、研究假设、资料收集、资料分析与解释、研究结论)
例:《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载于《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1期
2、故事叙说型表述——
3、描绘型表述——对研究过程中的“实物”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比如描绘教室、学校、制度的特征,描绘偶发的实践、常规的事态、环境等。一般很少单独使用,须配合其他表述方式,以厚实的研究北京更好地理解研究中的样本。
例:《女工们的时间》,载于《清华社会学评论》2002,《打工女孩》、《江城》
4、虚构型表述——可以把几个特殊事件根据需要编成一个,把从不同参与者的调查中收集的资料编成一个参与者的经历,这样可以使事件的发生更为集中,更具故事性。但虚构的事件应有完全的实施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