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节公开课后的听课反思(业务进修)

(2013-04-11 08:19:3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案例随笔感悟工作

文/飞舞

 

某个知名学校,搞了个探究工程.无论什么课程,都要和探究搭上边.为此,学校弄了个青年教师探究课程大奖赛.因为这样一个活动,作为其中的一门参赛课,有幸倾听了这样一节探究的课程.

 

听课的过程中,能够感觉到上课的老师为了能将所讲的内容和探究搭上边,着实花了一些心思.也动足了一番脑筋.只是,过分的讲究了探究课程,注意了主体的框架,反而削弱了内容的渗透,这,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了.

 

上课的内容是《长城随想》,围绕着长城系列展开的一系列的内容延伸。

听下来,整堂课的思路的是比较清晰的。共有三大任务,三大任务里包含着七个小探究。

所谓探究,就是创新。既然是创新,先要找内容,在内容展示的手法上看有没有创新。

有微探,有探究活动卡,每个大任务后有小结,有移调的探究,有作者创作思路的探究等等。

如果整堂课以探究作为主体的话,那么,这样的课应该是比较成功的。但是,这是音乐课。任何的探究都应该有其主体,是在主体上延伸出去的一种研究,才算是探究吧?这是我的一点浅薄的认为,也是对探究课程一点基本的认识。

 

当然,课听完后,同行们意见多多,毁誉参半。

 

而我的思考如下:

1、对学生来说,作为老师,要传达什么宗旨给他们?也就是说,我要让他们通过我这节课知道什么明白什么?我们上的是音乐课,要让学生从音乐中去领悟什么东西?

 

2、对听课的同行们来说,要让听课的老师听出点什么东西来?

这节课思路很清楚:三大任务、七个小探究。

这节课的宗旨也很明确:探究课。

理念很好:发现别人如何创新的,我们如何去学会创新?

方式也很好:引导学生去思维去思考。

不足的地方:过分强调了创新,忽略了对主要内容的渗透。内容不渗透,创新就失去了根基。

 

3、这节课有没有亮点?

有:中西结合,洋为中用。

 

4、音乐课其实就一个主题:传达美。音乐的美的传播,无论何种音乐。通过音乐感悟生活,这种感受的引导做到了吗?

亦可能为因为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如何再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下,巧妙的让这种音乐中的美,让学生感受到,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也是个很难的问题。

 

5、时代背景——现在

洋为中用。

反思——逆向思维。

无论何种方式,逆向正向思维均可,前提条件是:所有的教学都是建立在以民族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前提下,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而诠释的现在的一种生活状态。

凡事其实都是讲的一种状态,一种学习的状态,一种生命的状态,包括,这样一节小小的课。

 

无论是好课还是坏课,还是毁誉参半的课,都能让我从其中学到一点东西,这种状态,我很庆幸,感谢生活!

                                                   2013-04-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