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要不断的学习

标签:
育儿文化 |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心得
文/飞舞
晚上,我给正做完某一样作业的小女讲故事:
有一个出租车司机看见前面有一辆摩托车开得飞快,后面的小孩都快掉下来了。于是,司机赶紧追上去,告诉开摩托车的人,他的小孩快掉下来了。结果那个开摩托车的人,转头一看,大叫:“呀,儿子,你妈呢?”
小女听完,沉默了1秒钟,爆出一阵哈哈哈的大笑。我也哈哈大笑。她说:“那个小孩的爸爸一定开得太快了,把他妈妈给丢了。哈哈哈哈!”
这个故事是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我总是在看到好玩的事情时,在某一个认为合适的时间说给她听。譬如这个时候,她一笑,本来就沉浸在作业堆里的她,因为这个哈哈大笑而泯了一天下来所有的疲累,这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也非常喜欢前言里作者说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如果说“家长”是一种职业的话,那么这种职业就是终身的职业,辛苦琐碎自不必说,还很难有成就感,需要我们不断的付出劳心劳力。我对这段话感同身受。
似乎我对这类书籍非常的有兴趣,也许这正说明了我内心对这方面知识的缺乏,才会如此的如饥似渴。一本182页的书,两个小时看完,在喧闹的麦当劳,等候小女的时间段里,我只沉浸在我想要沉浸的世界里。我的思绪,随着书中妈妈的娓娓道来,一道去回味了她和她女儿一起成长过程中的甜酸苦辣。也许,正是外界喧嚣的环境,促使我更专注的投入在我自己的阅读世界里。
不可否认,这是个很用心用情的妈妈。为了孩子,上演现代版的“孟母三迁”,从遥远的山西搬到举目无亲的背景,一切只是为了孩子。而且租房子就在北大清华附近,目的很明确,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希望孩子成才。
而女儿,小时成绩并不如意,初中也一般,除了语文英语一直保持在前列之外,有点偏科,数理化是弱项。但是,女儿有她的优点,爱劳动,爱昆虫,爱大自然,综合素质特别好,所有的这些软实力都奠定了她日后因为综合素质优秀而被香港大学优先录取的条件。
也有青春期的叛逆,说老妈是更年期的老巫婆,把她气得够呛。有时候也把老爸气得直骂,生了一只没良心的白眼狼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喜怒哀乐充斥其间。但是,书中更多的事传达正面的能量,如何在细节方面注意去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如何小心而巧妙的获得孩子的信任与肯定,如何用身体力行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最终帮助孩子成功。
诚然,过程是琐碎的漫长的,虽然三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但是,没有前面那么多年父母用心的付出和累计,处心积虑的在思想上装作无意识的去引领孩子的行为,又怎会有后面量的质变出现意想不到的飞跃获得皆大欢喜的结果呢?
所有的用心都在每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所有的期望都在平日琐碎的生活中化为了点点滴滴的行动,而所有对孩子的爱都在润物细无声的倾注在了这颗爱孩子的心上。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让鹅卵石臻于完美。”真正对孩子有价值的教育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