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里要有灵魂才动人

标签:
sing |
分类: 平淡岁月 |
文/飞舞
星期五深夜,看《中国好声音》重播,最后一个女子上场,唱得泪流满面。歌声动人,单纯的愿望更动人。
41岁,孩子妈妈,为了年幼的孩子的愿望:"妈妈,你唱得那么好,你也去上舞台。"我欣赏她的勇气,这个年龄,战胜自我,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勇气。没有一个强大的动力支撑,人一般是战胜不了自我的。
于是,年龄已经不再年轻几乎没有一点优势的她,已经十几年没上舞台的她,终于鼓起了勇气,报名了这次的活动。
原来也是歌手,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舞台。随同一起来的,是孩子,还很小,幼儿园的模样。还有自己的父母,发已白,神已衰。却为了给女儿信心,给外甥女信心,便相伴着一起过来了。
舞台上,激情澎湃的歌声,几近完美,一曲旋律结束,无语泪便已流。
超水平的发挥和演绎,灵魂与歌声合二为一的演唱,打动了每一个评委和在场的每一个观众,包括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包括我。虽然四位评委最后没有选择她,但是没有关系,她说,她的梦想只是想要站到这个舞台上,只要让小女看到妈妈在舞台上就可以了。
评委没有选她,但是对她却是一致的好评。评价她,每句歌词中都是蕴含着故事。看得出来,已经很久没有登上舞台了,以至于在舞台上那种表现得如潮水澎湃般的激情,让很多人看了都动了情。舞台下,看着妈妈在台上流泪的女儿,也在台下抹眼泪。母女连心,让同样是身为母亲的我,在电视机前,也悄悄的拭去眼角的泪滴。
一般我不看电视,对电视很有免疫力的我,却被无意中看到的这一档节目给吸引了。准确地说,是被声音给吸引了。我对声音很敏感,这个可能是因为专业的关系。也喜欢看电视的,很迷的,但是因为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渐渐的,由刻意的克制,慢慢地变成了现在的自然而然的不看了。养成习惯了,家里的电视机形同虚设,只有周五的《天天向上》和周六的《快乐大本营》时间,因为小女喜欢看,所以,还感觉电视机的存在。
我喜欢哈林和杨坤之间的调侃,也喜欢刘欢对没有被按铃的入情入理的鼓励,更喜欢那英在台上的风情无限。每一个抱抱都让人觉得,真情自然存在。被歌声打动的任何一个人,都会喜欢这样的一种抱抱,像抱抱熊,传递人间无限的关爱。
有很多来参加节目的选手,几乎是冲着自己喜欢的某位导师过去的。有一个选手,刘欢也看上了,哈林也看上了。最后,这个学员对刘欢说:“对不起,我是冲着哈林来的。”毅然遵循自己内心最初的愿望,勇敢的选择了自己心上想要的一切。
小女问我:“妈咪,你为什么不去报名?”她一直问问题就是这么直接的。
“就是,为什么我没去报名?”我这样一说,她就笑了。“我知道了,”我自言自语,“一定是台上没有我喜欢的偶像,譬如像林忆莲、韩红等等。如果她们在,指不定我头脑一热就勇敢地去了。现在这些导师,我没兴趣。但我喜欢看他们之间的调侃,充满了睿智。譬如,那英和哈林抢歌手,哈林说你来我这儿吧,我给你包装和编创歌曲。结果那英在旁边来一句,台湾太远了啊!让人笑喷。言下之意太明显。还有杨坤说,我在这里年龄最小,结果哈林大叫,谁看得出来?哈哈!”
也许是这样的。我喜欢林忆莲很多的歌,也都能唱她的很多歌,且拿捏有余。喜欢韩红的《天路》、《那片海》和《青藏高原》等等。那英的很多歌我虽然喜欢唱,但是,对于人,我还没有那么投入到特别喜欢的程度。不轻易喜欢人,但是,我喜欢的我会很痴迷。
是的,就是这样,不轻易喜欢,但是喜欢上了就会很痴迷。也许,如同歌声里有灵魂才会动人一样,自己喜欢的痴迷的,也是因为感受到了灵魂的存在而更让自己痴迷。就这么简单,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