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桢小朋友练琴中的千姿百态

标签:
坐姿纠正 |
分类: 育儿手记 |
——如何应对她练琴和做作业中的不良坐姿
文/飞舞
她总是不好好练琴,让我大伤脑筋。
却又不能说她骂她,怕自己一个不小心,毁了她的兴趣。练琴,本身就是一项非常枯燥的活动,虽然练成曲子以后听起来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这个,我自己身有体会。但是,但凡涉及到学习的事情,都是有相通性的。学琴如此,学习同样如此,学习其他的东西,照样如此。这个不好好练琴,说白了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这是常态,每个练琴者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也是正常现象。
我仔细观察为什么不好好练琴?这一观察,还真被我看出点端倪来了。根据她的情况,譬如音阶,让她用节拍器把关,节奏从慢到快。音阶如此,琶音也如此。按照这样循序渐进的步骤一来,效果非常好。前提条件是,指法手势正确的情况下。
我不想用一种可恶的方式来统治她,虽然简单粗暴的方式有时候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见效时间短,而且没有保障性。况且,这绝对不是一个聪明的睿智的父母能够做出来的事情。怎么办?养孩子需要大智慧。等待孩子长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具备养育孩子的大智慧?
那天她做作业,趴在桌上,弓着背,弯着腰,这是常态。正在电脑前码字的我,蓦然一看,看得我心里火都快冒上来了。完全没有按照那个三个“一”去进行。所谓的三个“一”,就是,一尺一寸一拳头,胸口离桌子一个拳头,眼睛离书本一尺,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还有,坐有坐姿,站有站相。没有一个轻松而又挺拔的态度,学习能好到哪里去?姿态和效果是相辅相成的。
我之前一直觉得,孩子不能管得太严,管得太紧,管得太厉害了,孩子没有个性,容易走极端,或者变得死板。但是,也不能管得太松,或者任由其自然发展。道家的清静无为,为所欲为,那也是行不通的。鉴于这,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发现这个平衡点还真是不好把握。
那次,偶尔摆弄照相机,在她面前。突然,她的一个无意的动作引得我哈哈大笑。她本来在做作业的,一看我拿着相机,以为我是要拍摄她了,立马条件反射的把那个细细的背挺得直直的,还一边贼笑。天知道,当时,我只是在看相机里面的照片,决计没有想到要拍她。
原来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竟然被手中这样一个小小的现代化的科技武器给解决了。这,可比我千百遍的在嘴上的反复和表情上的怒目相向要有效得多,而且不费吹灰之力的,她已经自我纠正了不正确的坐姿,而且,不给我机会让我变成世界上最丑的老妈。真好!
既然这样,那就从了吧。于是,我拍了几张她做作业的照片和一堆练琴的相片。和杨杨妈说好,再拍些练琴的视频,互相传来传去,好给他和她各自的警醒。杨妈觉得杨练琴不够刻苦,我觉得桢练琴不够努力,呵呵!是否我们都是要求太高?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有要求总比没要求要好。只要这个要求不是高到那么高不可攀,孩子可以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也算是合理的。
不管是学习还是练琴,也有相通性。坐姿在一定的程度上看出了学习的态度。而光有态度也还是不够的,因为态度也有好坏之分。一个好的态度事半功倍,一个不情愿的态度事倍功半。说白了,孩子努力一分,抵得上父母努力是分。我现在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她,并让她能够坚持下去,有这个执行的能力。我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很多时候,引导于我而言,没问题,我所缺乏的是,对于她的坚决执行的一种能力。这个,对我自己可能我比较心狠点,但是,在她那里,我没有做到,所以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也怨我太信任她,有时候,妈妈总是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过分高估自己孩子的能力,我也不例外,呵呵!
好的,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漫漫长路,亲爱的孩子,咱们慢慢“较量”吧!
附几张做作业和练琴的照片:
这样表示眼睛里没有人,我经常表示眼睛里没她,结果这招被她学了去。
她喜欢跟我搞怪。
一天下来头发凌乱似“小疯子”。
不屑于我的拍照,用眼神来抗议。
用另一窗子拍她,感觉像看邻家女孩在练琴。
这些我曾经看过的书见证了她每天进步、偷懒、上进、颓废、慵懒的每一个时刻。
这张小照片也见证了她每一个成长的时刻,那时候的她,才2岁多一点,现在10多一点,岁月溜过日子。
喜欢她这种俏皮的表情,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脸蛋充满了一种生动。
我说她练琴老喜欢把小嘴儿张着,然后下一张闭着嘴儿练琴的照片,表情就特别的特别的不自然,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