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和思维比什么都重要(之中)
(2012-06-07 16:38:00)
标签:
艺术课校园 |
分类: 教学案例随笔感悟工作 |
——由一节公开课所想到的
文/飞舞
<中——中国舞的精妙之处>
我知道你们都是物理班的学生,可是你们知道吗?舞蹈其实是一种最美丽的物理运动。
这是上课后她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就这一句语速飞快的话,立即吸引了我。记得那次在深圳听完刘梅的音乐会排练出来的她,一路激情难抑的她,是哼着歌回去的。那个时候,我还对她没有什么印象。
观看一段视频,你们觉得,这一段中国舞给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是我们课本上的《踏歌》。她娓娓道来,声音不是很响但字字清晰。也许也是声乐专业的关系,即便她说话语速非常快,却依然让人听着非常的悦耳。也许是她说话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这是一种天分,她对于学生,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从中国舞的视频观看,得出中国舞的精髓:三道弯。何谓三道弯?就是整个身体的线条呈现一个s形。当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来模仿一下,这三道弯是如何出来的。这是一个上课的高潮点。因为学生的模仿,而让整个课堂气氛非常地high。我们听课的老师,也因为他们滑稽的动作而哈哈大笑。
从三道弯的动作,引出敦煌壁上定格的舞姿是如何出来,又是如何定型,又怎样把这些定型的舞蹈动作连起来。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国舞的过去,当中的失传,以及现在的一些舞蹈研究工作者,是如何在进行艰苦努力而又细致的追寻咱们自己国家的舞蹈渊源,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这节课的重点不在这里,自然蜻蜓点水,了解一下就过。
当我听到后来才明白,这个张辛怡的真正聪明之处。从中国舞的精髓动作三道弯,可以看出舞蹈的圆润,浑然一体,使得整个身体呈现S型。之后,她又从中推出这个舞蹈更精髓的内涵,就是,如何跳好这样的中国舞,需要掌握什么?结果得出的结论是:欲抑先扬,欲上先下,终而复始,循环再来。由这个结论拓展出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咱们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也是这样的?杨高的学生真是聪明,说出了书法之类。是的,我那时想到的是,指挥的动作也是如此。
我曾听作曲指挥家王铁龙老师讲课,也提到指挥和书法的异曲同工之处,非常地棒。而这节课上,这个可爱的女孩,把对于中国舞的感觉,其形其神,拓展了出去,竟然和书法也有了关联,虽然这是学生说出来的,可见这个学生悟性非同一般。也可以再一次的说明,这世间,万事万物,其实真的是相通的。有悟性的人,能把什么事情都能联系起来,找到其中的一个共同点,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的,但凡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就看我们如何去看。
那么,既然舞蹈、书法等等讲究的都是通融,都是浑然一体,呈现一个“圆”字,那么,这是不是和古人的讲究的中庸文化有关联呢?由此,从艺术层面上又飞跃到了更开阔的视野,天下最美十九道湾等等之类的。完了,在这样一种非常自由的思维中,让学生自己想象,还有什么能够让你通过这样一种“圆”感受到我们古代文化带来的这种中庸的美?
杨高的学生真的很棒,有两个学生最后发言,我记得其中一个女生说的,轮回,世事的轮回。还有一个男生说的,佛教,和国外的基督教之类的,殊途同归,信仰都是一样的,实质都是一样的,但是形式上有所不同。
至此,一节课尘埃落定,皆大欢喜,她和这些学生就此别过。但是,这一节课的影响,一定会延续好远、好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