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们自己的思维是怎样的

标签:
思维教育 |
分类: 读书与影视笔记 |
——读《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有感
文/飞舞
读到一本好书,犹如感觉自己逢上一场精神的盛宴,令人神清气爽满目清凉,又似大脑被一场沁人心脾的春雨荡涤,而所有的信息垃圾都已被自动删除般令人身心愉悦。《拆掉思维里的墙》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说好书,必然是因为我从中学到了什么或感悟到了什么,有或引起了我哪些的共鸣等等,总是,这种感觉不亚于一场淋漓尽致的打球,不亚于一场酣畅极致的放声歌唱,不亚于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尽情放飞自己的心灵般痛快爽朗。更因为这本书除了让我自己受益之外,又因为我的感悟或感同身受,从而惠及了我的学生和我的小女,还有我身边的人。
举第一个例子:
生活和职场,还有学习中,有一类人,对什么都没兴趣。学习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工作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工作,无奈无聊没有激情没有热情,仿佛从来没有人生的沸点。而另一类人,好像对什么都感兴趣,好像每天都刚刚出生,兴致勃勃,充满好奇。生活里也几乎样样精通:摄影、写作、跳舞、音乐、运动……这些人好似上天的宠儿,又好像刚从韩剧里走出来的男女主角一样,优秀得让人绝望。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分?
我把书上说的这个分类说给小女听,也把有关的一些故事说给她听,她的反应:笑着对我说,她好像是属于当中的一类人,介于这两者之间。她的反应在我的预料之内,因为很多人都是处于中间地带。包括我自己,有时也认为自己是处于中间地带的。
我的意图不在于她把自己分类,在于能否从这样的一种分类中能够悟出点什么来。说到底,这个就是乐观和悲观的极致区别。对一个小孩说这个,也许只能以这样一种笼统的说法来描述。真的要写清楚从各个角度来分析的话,估计可以写成一篇文字字数很可观的论文了。呵呵!
举第二个例子:
先讲个故事:在一个狭窄的山路上,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已经开了三个小时,他有点昏昏欲睡。就要到坡顶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车,车上的司机伸出头来,伸手指了一指,对他大喊了一声:“猪!”“呜”的一声,两车擦肩而过。他的瞌睡一下子醒了,他马上伸出头,冲着车的背影大声骂道:“你他妈的才是猪!你们全家才是猪!”他得意地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下坡路,天啊,一群猪!他刹车不及掉沟里去了。
我讲这个故事给小女听,她听了哈哈大笑。讲给学生听,学生也哈哈大笑。讲给小女听,是让她明白,有时候,人的条件反射是因为人的本能,而这种思维的本能是由沿袭的习惯决定了,由此可见,有时候人也会被自己骗掉,而骗掉自己的,正是自己的习惯。由此可见,连思维都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不妄下定论。
讲给学生听,是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定势,他们中不乏有很大部分的人,都是这个反应。在嬉笑之余,或明白或清楚或感受或感悟,全在嘻哈之中了然于胸,或自嘲或他嘲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们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自己,这就可以了。呵呵!
喜欢让人这样认识自己或者让自己长智慧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很多也很少,如此矛盾只因为,能遇到也是一种缘分,犹如人去旅行,遇到哪些城市有的感觉很熟有的感觉很陌生,这也是一种缘份。和文字的相遇也是如此。感谢,这么寒冷的天气,遇到如此睿智的文字!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古典,带来这么好的心灵文字,让人增长了好多的智慧。呵呵!这也是他成长的过程磨炼出来的,用心智的碰撞用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求知熬出来的文字。感谢古典!让我分享了这样的一份思想,最重要的,是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自己,由此又恩泽了所有我身边的人,因了我的分享,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