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的和谐魅力美是如何得来的(下)
(2011-12-01 11:04:25)
标签:
合唱指挥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随笔感悟工作 |
——倾听王铁龙老师讲座之四
文/飞舞
世间每一件事情,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免费得来的之外,其余的都不是轻轻松松可以获得的,合唱也不例外。早在我刚上班之初没几年,听一个同行老教师说,她最喜欢的就是排合唱,心血花得最多,也最能体现成果。
彼时的我,还有点懵懂无知,又典型的没有开窍,再加上本来天生愚钝,自然一听了之,不甚多想。殊不知,好几年以后的今天,我才真正领悟她说的这句话。虽然知道今天,这个老教师也没有什么很好的业绩,或者在这方面有很突出的成就,但是,这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曾经在这一个领域里感受到这种快乐了。如果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得到快乐,我觉得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而今,愚钝痴傻的我却对合唱指挥有了点入迷,却发现,真的是,这世间除了阳光和空气,其他的都不是可以轻轻松松可以获得,必须要付出自己很多的努力和心智。但是,有了热爱,就会付出。所以,为了能够创造更多美妙的声音,我愿意去探索去发现去积累去运用。这个时候的我,蓦地听见自己的内心有花开绽放的声音,而且还有一个无比庄重的许诺,如同婚礼上牧师的询问“你愿意吗?”我听见自己的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我愿意”。呵呵!继续我的讲座记录:
合唱的日常训练
<了解儿童发生器官的生理特点>
儿童的声带平均长度是8到10毫米,肺活量是成人的三分之一,如何科学的训练?
<培养孩子对合唱的兴趣和热爱>
从训练节奏开始,小孩一开始别让他唱,从训练不同的节奏开始,勿过度过量,觉得快乐即可,量不易过多。
<合唱技巧训练>
1、呼吸的训练
(1)歌唱的姿势:坐直(或站立)、放松;
(2)呼吸的过程
吸入:胸腹式呼吸方法
保持:吸入的气息控制在胸腔底部的横膈膜周围
呼出:要保持吸气时的扩张感觉
(3)呼吸的训练
*没有音高的训练
缓吸缓呼:是基础训练
急吸缓呼:是歌唱呼吸的主要方法
急吸急呼:是训练腹肌的弹力和呼吸的灵活性
*有音高的呼吸与训练
断音训练——与急吸急呼法相结合
长音练习——与缓吸缓呼法相结合
连音练习——与急吸缓呼法相结合
——以上训练从中音区开始上行和下行,也可由各种母音进行训练。
(4)合唱的呼吸
*整体呼吸:合唱中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呼吸方式
*声部呼吸:以声部为单位独立进行呼吸,常用于复调性歌曲
*循环呼吸(轮流呼吸):不在同一点呼吸,造成音连绵不断的效果
(一个乐句最后,一个小节线,指定地方不准换气)
2、共鸣的训练
(1)共鸣区与声区的关系
头腔——高音区
(2)共鸣从中音区开始训练,向上逐步发展时调整好口腔的状态
*哼鸣联系: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轻轻闭合,舌根平放,舌尖轻抵下牙,音量不要过强,有控制的气息支持,感觉声音从眉心处出发。
*弱声练习:弱声不是虚声,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撑;哼鸣和弱点分声部练习时,高音要听到低音。
3、发声的训练
目前童声发声方法五花八门,争论不已。根据世界及我国优秀童声合唱团的实践经验,推荐有气息支持的头声歌唱法。即以头腔共鸣为主体带动其他共鸣腔的发声方法。
童声的发声方法,没有男女和明显高低音的差别,所有的声音都应用同一种发声方法,就是女高音的那种声音进行发声。
以头声高位置的发生方法为基础,高中低各声部基本采用同样的发声方法,但同时也要保持胸腔的扩张和共鸣感,避免声音很“浅”的感觉。
高中生的训练应是混声合唱或同声合唱,也应基本采用上述发生方法为好,和谐度高,音响效果好。
优秀的合唱团应具备多种演唱方法的能力。
1、
*首先要做好发生状态的训练,包括横膈膜的打开,打哈欠似的口型。
(1)假声训练(音阶上行,轻声上行,训练假声,假声带头声)
(2)头声训练(咳嗽法)
*可用米、一、绿、于等张小口的音,综合连续性唱法来训练,可多在高音区轻声进行练习,额头及眉毛处有一种扩张的感觉。
(3)胸声训练
*可用好、哈、嘿等训练
2、
(1)“切韵”与“归韵”
切韵——一个单字在演唱中声母与韵母先后唱出
归韵——一个单字在演唱中声母与韵母同时唱出
*合唱必须注意“归韵”;
归韵,应将韵母保持到音值得最后;
一个复韵母的字如有两个以上的音,从第二个音起就要唱它的韵母。
(2)基本母音的训练
a:开口母音,在喉
e:同上
i:闭口母音,着力于齿
o:开口母音,在喉
u:闭口母音,着力于喉
v:闭口母音,着力于唇
从里到外训练:u-o-a-e-i-v
从外到里训练:v-i-e-a-o-u
3、
*声母要有力短促
*先准备好韵母的形态再发声母
*保持好一定的口型,一直到一个音的韵母的最后
*前音后唱,后音前唱
*普通话标准,重点解决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等。
后记:
听王老师两大节课,我的笔记和感悟分成了四篇文字。就算我已经听完了,在打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依旧有种很受益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哪里?无论是在对学生的点拨上,还是对小女的歌唱方面的调教上,都能让我用到其中的方法。王老师非常的无私,这些方法,是涵盖了他几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是经典的教学要点,却毫无保留的呈现给我们,有种大家的风范。我也明白,艺术上的很多东西,都是要靠悟性的。没有悟性,即使再好的东西放在眼前,都如对牛弹琴般让人无可奈何,如我之前所述,听那个老教师所言排练合唱最愿意,而我的懵懂无知正恰恰显示了我的肤浅和不求上进。呵呵!惭愧惭愧!也许老天故意安排这样一个过程,让我来对比一下往昔的自己和如今的自己,也许没有那样一个铺垫,我还不自知。这样一个难堪的自己,让我明显的看到了这些年自己的进步,感谢这样一段难堪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