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理财策略 |
理财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直接关系到人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许多成功者的经历也告诉我,理财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的,更是-些独具慧眼的家长在孩子尚未成人之际就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理财教育和理财训练的结果。 所以,在孩子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给他钱,并且提供花钱的场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机会也增多。如果孩子能有规律性的花钱机会,他就有可能学到健康的金钱观。孩子长大一些时,就让他共同承担家庭的财务目标,让他了解家里为什么存钱,怎样把钱攒多,又怎样合理地花钱。教给孩子实现目标的方法,这有助于他将来合理地花钱。可以应用直观的手段,如把商品目录上的图片剪下来,挂在冰箱上或孩子的房间里。不断建立目标、实现目标,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不久前,北京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服务中心对北京各区35所中小学进行了一次理财问卷调查,发现小学60%、中学98%左右的学生都有可自由支配的零用钱,高中生甚至30%的人每月有200元以上的零用钱。但学生们花钱却不太在意,除买书外,近半数零钱都变成了零食。一些学生还有攀比的毛病,花钱的时候从不考虑父母赚钱有多辛苦。有专家总结说“北京孩子不缺财富,但缺少驾御财富的能力”。
在儿童理财教育方面,我们有必要向精明理智、富有远见的美国人学习。美国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不同的理财教育目标: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一般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3岁至高中毕业,尝试进行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以及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
我国的国情和美国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所以在培养方式上也要结合实际。首先是零花钱的使用。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首先要让孩子有零花钱,并要让其正确处理零花钱。放部分“财权”给孩子,不仅可备急用,同时通过恰当引导,也能培养出孩子的金融与节俭意识。有人曾提出,让孩子把零花钱放在三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用于日常开销,购买日常用品,第二个罐子用于短期积累,为购买玩具等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是长期储蓄,以大人的名字给小孩办一张储蓄存折。这三个罐子的设置不仅可使孩子学会购物预算,而且可使其目的储蓄意识在脑海中深深扎根。当然,对于孩子的这三个罐子中的零花钱的总量和结构,父母也要适当进行控制。
其次,是对压岁钱的处理。我国的小孩在过年的时候普遍都会收到一笔数量不费的压岁钱,家长对孩子们数额不等的“压岁钱”,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处理办法:一曰“没收充公”型。不管孩子得到多少“收入”,一概由至高无上的家长说了算,作为全家的共同收入,贴补家用,孩子没有所有权和使用权。二曰“储蓄代管”型。孩子具有“压岁钱”的所有权,但不能自由支配,家长代表孩子管理,一般都存入银行,作为孩子未来上学、结婚、买房的开支。三曰“自由支配”型。孩子对这笔“收入”具有完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自由支配,或存入银行、或缴纳学费、或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其实第三种办法对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更为有利。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账本”,先在上面列出开支预算,再将每一笔压岁钱的使用情况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与孩子共同回顾开支,对不良的消费习惯加以指正。虽然建立消费记录较繁琐些,但可以培养孩子学会计划和精打细算的能力。对孩子的开支计划,父母要正确指导,既不能让孩子无度消费,也不能过分从紧干预,让其成为“守财奴”,因为新一代孩子的生活条件毕竟和父母的成长时代不同。
最后,其次,要指导孩子进行消费。应告诉孩子些购物常识,比如货比三家、如何还价、怎样看标价及商品的有效期等,教育孩子如何把钱花得更合理。对于较大的孩子,还可进一步放权,一些学习用品、服装等可由其自己选购。要教育孩子本着节俭的原则购买。对孩子某些过高的欲望要进行教育,讲清道理,也可谈谈自家的收支账,让孩子心中有数,告诉孩子存钱及节约的必要性,使他们不随机性花钱,在日常消费中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千万不能等孩子已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后,或已成为“准败家子”后再去进行教育。
适当地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经济管理”,会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孩子知道,父母每月挣的钱,有多少要用于日常开支,多少要用于临时性事务,还剩下多少要留下备用。孩子们懂得了这些,会自觉地为家庭理财出主意,想办法,从小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
实践证明,对孩子进行适度的理财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章先生一名部门经理,已经对孩子进行了多年的理财教育,效果非常好。他的孩子从8岁起开始管理自己的“压岁钱”及其它收入,至今已坚持四年。孩子有个账本,对每笔收入、支出都有详细的记载;每当钱攒到一定数量,就让父母帮他存到银行。章先生夫妇急需现金、从银行取钱来不及时,就向孩子“借款”———谈好金额、期限、利息,“借”“贷”双方还得签名;还款期限快到时,孩子会提前几日提醒;如果不能及时按期归还,就要办理续借手续。以此为契机,章先生乘机向孩子灌输了不少有关货币、股票、债券、借贷等知识,进行了记账、讨价、购物等方面的训练,孩子有钱不乱花、花钱有计划,不仅攒了不少钱,还从父母手里“赚”了很多利息,并没成为令人担忧的小“守财奴”。
孩子越早接触钱,学会理财,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关键是家长如何教会孩子花钱、理财。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眼中有钱"、"心里想钱",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在接受理财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学到一些判断价值和培育道德的尺度,树立自尊、自立和责任感:促进其个性能力的发展,从而为其长大后独立理财和开拓一番事业打下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