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吁捐赠宜用倡议的方式

(2010-03-27 14:58:42)
标签:

杂谈

 

呼吁捐赠宜用倡议的方式
褚朝新

  思行天下褚朝新专栏

  chuzhaoxin111@126.com

  近些年,国际国内都有声音指责国人缺乏公共精神,但汶川地震之后,国人的公共精神及团结与善意,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现。人性的光辉,在那悲惨的时刻光芒万丈。

  近来西南旱情再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团中央、全国少工委25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动员广大团员和少先队员,每人捐赠一瓶饮用水,通过各种渠道把水送到灾区。

  大灾面前,人人都可以为抗灾尽一份绵薄之力。但是,以“要求”的形式索要捐赠,而且其对象中还包括少先队员,却让人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少先队员,都是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权力部门要求孩子们捐水,实质是以孩子的名义裹挟家长们掏腰包捐水。这,实际上是强捐。

  既然名曰捐赠,自然应该是捐赠者自愿自觉的。如此大灾,捐一瓶水对于成年人本是九牛一毛的事,但捐赠不论大小,一旦被“要求”,也就失去了捐赠原有的意味。

  捐赠之所以是慈善,正是因为这种社会行为源自健康公民内心的良心和善意,以及公民个体的社会责任感,而非来自于任何外界的压力。所以,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真正的捐赠,其实是连呼吁都不需要的。而时下这种全国范围内对孩子们要求和命令式的捐赠,完全可能让孩子们曲解捐赠的含义。

  事实上,这种由官方主导的捐赠,容易演变成一种权力背景下的道德摊派。任何权力主导的道德摊派,必然会引起大面积成年人群的反感和消极应对,更会误导孩子们对于捐赠的理解,进而误导他们对于慈善的理解。

  这些年,全国各地的强捐事件不断,引起的群体事件也不少。不过这些强捐,都还逗留在成人世界里。如今,这摊派居然摊到了孩子们身上,着实可悲可叹。

  国人常常忽略的另一个常识是,一个文明的国度,无论国家发生了何等大灾大难,任何人都无权要求国民捐赠。因为捐赠的内容,是国民自己的私产,而在文明社会,私产是神圣不受侵犯的。而我们生活的现实却是,行政力量动辄以崇高的理由,打着伟大的旗帜来侵犯国民的私产。

  被要求而来的捐赠,不是捐赠而是“苛捐”。所以,即便出于救济灾民的目的希望捐赠,不管是对成年人还是孩子们,可以“呼吁”也可以“倡议”,但绝不能让权力出来“要求”。http://jb.sznews.com/html/2010-03/27/content_1012121.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