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云南
(2008-09-12 20:55:10)
标签:
杂谈 |
曾经写过,虽然去过云南四次,但并不爱那个地方。今天,却不得不向云南表示敬意。
原因,是最近云南省委就孟连事件不断反省并自曝家丑。省一级地方政府如此坚决、果断的整顿吏治,这是我从业多年来所少见的。
孟连事件,按照普洱市政府的说法是,7月19日,因胶农(种植橡胶的农民)与橡胶公司的利益冲突,当地数百胶农围攻百余警察,警察被迫开枪自卫打死2名村民。
7月25日,从昆明飞普洱,随即坐客车从普洱抵达边境小县孟连。
从普洱坐客车,路上大约花了七个多小时。一路上的遭遇,基层政府与此后云南省委对此事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沿途经历了三道岗哨。第一道是武警,日常的边防检查;第二道是民警,查行李发现我的证件,带我下车,请示汇报后随即放行。快到孟连县时,再次被警察拦下,县政府派来的官员表示要为我的人身安全“提供服务”。
26日上午,因我在当地医院找到了受伤的农民并进行采访,当地县市两级政府的宣传部长遭到上级官员的严厉批评。
经过采访,我对此冲突的基本判断是,在企业和胶农的利益纷争面前,政府和地方官员出于一些利益考虑站位出了问题。但除了税收等因素,我没有找到更直接的官商相互寻租的证据。
此后云南省委发布的系列消息,证实我当时的判断是准确的。
8月中旬,云南有朋友告诉我,孟连县委书记被免职。
9月4日,云南省委召开常委会,公布了县委书记长期乘坐当地橡胶企业提供的豪华吉普,并透露当地不少干部在企业中占有股份。当日还公布了一些官员的处理情况,如责令普洱市政法委书记辞职、市委书记、市长作检讨等。
9月8日,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表态,痛斥孟连事件中,“一些基层干部甚至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异化,变成了‘为老板服务’。”
9月13日,云南省委又表态,“长期以来,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部分胶农与橡胶企业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但当地少数县乡领导干部甚至把企业提供的豪华越野车作为‘坐骑’,收取企业的好处,自然为企业办事。当企业与胶农发生利益冲突时,县委、县政府不是站到维护群众利益的立场上,而是应企业请求做出严打“农村恶势力”的错误决策,调动警力对部分胶农实施抓捕,由此引发2死61伤的严重警民冲突事件。
至此,孟连基层政府中官商相互勾连、权力和资本相互寻租的事实,基本清楚地呈现出来。
6年的从业,我的经验中,如果地方政府不主动公开这一事实,加上对群体事件报道的诸多忌讳,新闻的媒体是很难弄清楚其中的真相和猫腻。
事实上,真相往往最后被查清楚了,无非是内部掌握不对外公开。
最近半年,经历了不少这样的事情。辽宁本溪市委常委子女违规担任团市委书记、副书记案,相信辽宁省委肯定会对上有个交待,但内幕究竟如何、事情如何处理的,媒体和民众无从得知;湖北当阳女市长撞死幼童一案,被媒体报道出来时,已经明确市长负全责,但市长最后走向哪里,居然无从得知。
这些掩盖、遮羞,都说明一个问题,地方政府要么是护短,要么是缺乏接受社会民众监督的胆量和魄力,更是缺乏刮骨疗毒的勇气。
云南省委这样,主动公开事情内幕、不护短的做法,确实少见,让人忍不住要叫好。从这种自曝家丑的举动,不仅可以看出云南省委整顿吏治的决心,也体现出云南省委对完全具备掌控和维护云南稳定发展能力的自信。
这还让我想起另一件事。
7月份,报道了云南玉溪公选处级干部的事。随后在沈阳采访期间,接到云南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的电话,对报道给与了回馈。来电的官员告知,云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辛桂梓对报道作了批示,已派出云南省委组织部和纪委联合调查组前去调查,感谢监督的同时邀请我去昆明。当时忙于其他采访,没有去。
可见,云南不护短、敢于面对问题的魄力,不是心血来潮。有理由相信,云南吏治会越来越清明,云南官员的口碑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