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盲井》较之我采访的这个案子,温情多了,里面,人性的东西时时挣扎着要跃出画面:井下被打死的元某某想念自己的老婆,想念自己的娃,他的被害,完全是无辜的,王宝强扮演的角色,几乎打动了杀手,甚至在最后让杀手幡然醒悟,良心发现后不忍下杀手。
诸多这样的情节,溢出的温情让黑暗的井下,闪烁出几点宝贵的人性光芒。
采访中,情绪沮丧。
杀手和被杀者,较之《盲井》中的人物,更加沦丧和疯狂。郭能华,一个现实中的矿工,惨死矿井下,他不是被人突然袭击打死的,也不是井下突然冒顶死于意外事故,而是死于自己的欲望。
郭能华,这个28岁的陕西青年,没有结过婚。遇害前,他曾经回家相亲,向往爱情,向往拥有一个女人。
他也曾经相信友情。盛才军认识他后,请吃请喝还请嫖女人。酒酣之后,还和其中一个杀手合影留念。他把正在试图磨刀杀自己的人喊做“大哥”。
这些情节,又让人怀疑,从某种角度讲,郭能华是死于对友情和爱情的信念。这样的事实,无疑给人那些还有几分浪漫情怀者致命一击。
采访中,我真希望故事能逆转,比如有一个杀手被感动,或者良心发现,中途退出。如果这样,即便报道最后不那么吸引眼球,但添了几分温暖的人性,我是愿意的。
可现实,太残酷了,不给我这样一个结尾,安慰自己,也安慰我的读者们。相比之下,《盲井》温情的多,导演没有让影片中的被杀者也沦丧,给人性还留下最后一点希望。可是,现实版没有,杀手和被杀者都有着阴暗的欲望。
相亲失败回到打工的地方,杀手们给郭能华准备了一个精心设下的美人计。和一个妓女在床上激情时,他被“捉奸在床”。在威逼之下,他被迫答应补偿杀手5万元钱。
可是,他一贫如洗,只有生命被杀手们看中。在杀手们看来,郭能华的生命还有点利用价值,成为他们弄钱的工具。为了弄钱,郭能华明知杀手们安排了一个骗局,却甘愿成为骗局中的一个角色,从一个无辜者变成了一个骗子。
我始终无法真的去谴责郭能华。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资格。在那样的生存环境里,选择,有时候真的很少。
可怜的郭能华不知道,杀手们给煤矿老板们设下圈套后,又给他设下了一个死亡之局。给他一瓶药,告诉他这药吃了并不死人,只是昏迷几个小时。他相信了,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接近死亡。
郭能华井下服药后死去了。28岁的他,没有结婚。杀手们没有人同情他,没有一个杀手幡然醒悟。
这个故事,就这样凄惨地谢幕了,没有半点亮色,只有斑斑血迹。
看了《盲井》后,真不再觉得导演的残忍,不再觉得剧情的冷酷,只觉得现实更是逼得人已再无半点幻想。贫穷,真得这么可怕,人性,真得这么不堪一击。
痛的感觉,在深心里蔓延开来。他乡的夜里,独自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