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型的私人牙医诊所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诊所经营 |
http://dentist.dxy.cn/bbs/topic/22088975
与国内同学联系时,他们常问的两句话就是:“几台椅位啊,聘了几个医生啊?”好像老板光指挥不看病?
这几年专业牙医开设的现代化牙科诊所在国内是新事物,管理上也没有历史借鉴,于是很多诊所就模仿企业来管理,走做大的路线。聘更多医生,老板更少看病人或不看了。医院的院长也不看病人。
但是国外不是这样,牙医是自雇业者,更是专业技术人员,不会因为开业聘其他医生而荒废了自己的专业。所以,国外牙医独立开业配助手(有的再加上协作医生)的比较多,而老板或股东则是主要看病人的医生。
所以专业牙医开业的定位是什么?做大还是做精?工作室型还是大卖场型(或更好的词)的?
今天诊治的中西结合家庭就给我们一些启发。他们旅居青岛几年,原来常去的诊所雇的医生多了,老板自己就无心给他们治疗,而是把精力用在人际上,水平不如从前了。所以,他们说怎么中国老板一做大就不大看病人了而国外的牙科诊所一般都不大,员工不多,一直是老板诊治,这样才更长久。
分析一下多数人喜欢做大的原因:
1,理念(文化背景):a,排场大吸引人,尤其是过路人,如饭馆。中国号称地大物博嘛。洗浴中心,足疗店都体现一个“大”字 b,官本位。坐门诊看病人比较辛苦,你看国内有几个院长还排班看门诊。c,行政成本高,做大可以走量。
2,操作因素:a,虽然普通老百姓抱怨医疗费高,但是其实医生的技术收费很低.凭一名医生的劳动(一名牙医每天能看的病人有限,时间也有限)很难维持运营(房租水电杂费等)
b,国内的牙医培养模式是医生自己干活,没有助手专业。条件好的诊所自己培养护士调个材料吸个口水,但她们做的更多的是服务,比起国外的牙医助手的技能差之甚远。所以,中国牙医一般自己从头到尾看完一个病人,一两小时连续做很累。太累,就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自然就找机会逃避,让被聘的医生做了。而国外的助手很能分担,只要法律不限制的都可以做,医生不用连续操作这么久,医生只做关键的那一步,正畸医生则多数时只动嘴,多省体力呀。我国的牙医待遇低而且兼着助手的活,效率低,这样诊所就只好多雇医生了——做大。
做大的利弊:
1,利不言而喻。
2,弊,对于专业医生而言,自己不做医生的工作的最大的危机就是荒废自己的专业和失去自己的患者。牙科发展日新月异,不学则退。这几年,还有做大的空间,尤其在流动人口多的地方。但是将来,牙科意识高的人会增多,也会更理性,除了服务外,专业技术将是诊所的核心竞争力。不重技术的老板可能会说,技术嘛,都差不多,就看别的神通了。可是我要说,差得可不是一点点,就看你重不重细节了。
工作室型的牙医诊所分析:
优点:你可以腾出精力研究细节,给自己投资(学习和装备),一样可以团队工作(转诊或跟其他科医生合看病人),跟患者的关系也更近。
缺点:可能开始时收入不多,而且只要不退休,就不能休假太长,因为要看病人。
条件:创业时要有储备资金,没有大的经济压力才能坚持;培养专业助手,尽可能放手给不关键且可重复的工作,也要让患者习惯不是牙医从头到尾给他操做,提高工作效率;享受转研技术的人。
经过考察分析,我还是选择了工作室型的方式。一直有这个设想,但今天才更清晰,也许想创业的年轻同行可以借鉴。
几年专业牙医开设的现代化牙科诊所在国内是新事物,管理上也没有历史借鉴,于是很多诊所就模仿企业来管理,走做大的路线。聘更多医生,老板更少看病人或不看了。医院的院长也不看病人。
但是国外不是这样,牙医是自雇业者,更是专业技术人员,不会因为开业聘其他医生而荒废了自己的专业。所以,国外牙医独立开业配助手(有的再加上协作医生)的比较多,而老板或股东则是主要看病人的医生。
所以专业牙医开业的定位是什么?做大还是做精?工作室型还是大卖场型(或更好的词)的?
今天诊治的中西结合家庭就给我们一些启发。他们旅居青岛几年,原来常去的诊所雇的医生多了,老板自己就无心给他们治疗,而是把精力用在人际上,水平不如从前了。所以,他们说怎么中国老板一做大就不大看病人了而国外的牙科诊所一般都不大,员工不多,一直是老板诊治,这样才更长久。
分析一下多数人喜欢做大的原因:
1,理念(文化背景):a,排场大吸引人,尤其是过路人,如饭馆。中国号称地大物博嘛。洗浴中心,足疗店都体现一个“大”字
b,官本位。坐门诊看病人比较辛苦,你看国内有几个院长还排班看门诊。c,行政成本高,做大可以走量。
2,操作因素:a,虽然普通老百姓抱怨医疗费高,但是其实医生的技术收费很低.凭一名医生的劳动(一名牙医每天能看的病人有限,时间也有限)很难维持运营(房租水电杂费等)
b,国内的牙医培养模式是医生自己干活,没有助手专业。条件好的诊所自己培养护士调个材料吸个口水,但她们做的更多的是服务,比起国外的牙医助手的技能差之甚远。所以,中国牙医一般自己从头到尾看完一个病人,一两小时连续做很累。太累,就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自然就找机会逃避,让被聘的医生做了。而国外的助手很能分担,只要法律不限制的都可以做,医生不用连续操作这么久,医生只做关键的那一步,正畸医生则多数时只动嘴,多省体力呀。我国的牙医待遇低而且兼着助手的活,效率低,这样诊所就只好多雇医生了——做大。
做大的利弊:
1,利不言而喻。
2,弊,对于专业医生而言,自己不做医生的工作的最大的危机就是荒废自己的专业和失去自己的患者。牙科发展日新月异,不学则退。这几年,还有做大的空间,尤其在流动人口多的地方。但是将来,牙科意识高的人会增多,也会更理性,除了服务外,专业技术将是诊所的核心竞争力。不重技术的老板可能会说,技术嘛,都差不多,就看别的神通了。可是我要说,差得可不是一点点,就看你重不重细节了。
工作室型的牙医诊所分析:
优点:你可以腾出精力研究细节,给自己投资(学习和装备),一样可以团队工作(转诊或跟其他科医生合看病人),跟患者的关系也更近。
缺点:可能开始时收入不多,而且只要不退休,就不能休假太长,因为要看病人。
条件:创业时要有储备资金,没有大的经济压力才能坚持;培养专业助手,尽可能放手给不关键且可重复的工作,也要让患者习惯不是牙医从头到尾给他操做,提高工作效率;享受转研技术的人。
经过考察分析,我还是选择了工作室型的方式。一直有这个设想,但今天才更清晰,也许想创业的年轻同行可以借鉴。
我的配置也简单,但是我国没有hygienist和DA专业,所以也有不同:150平,3个chair,1-2个前台,一个technician兼assist,一个协作医生兼hygienist和一个assit兼hygienist(助理医生)。还有两名兼职专科医生:齿槽外科种植和美学修复。不过他们都是来看我们的患者,水平要很高,而不是从别处带来做私活的那种。
我选择的时候参考的标准: 不仅仅是享乐,还要务实——能否真的有进步,临床水平能提高多少?
当时想既然都是在国内行医,去了北京若没有更高水平的同事也不能比在这儿提高的更多,何况我后来在青岛还跟真正韩国高水平医生共事了两年(此人做种植讲师,但是牙周手术,热牙胶,嵌体都做得了得,最重要的还有治疗理念,从他那儿我得知Perter
Dawson的)。现在交通和网络如此方便,世界已变小,大小城市差别也在缩小,况且在青岛托人从韩国捎带器材更方便,我们用的东西也不落伍呀,可能有些大城市同行还没见过呢。至于会议交流,参加国际的,从哪儿出发都一样。
医生最终还是要为病人服务的,在哪儿都是看病人,技术提高还是选择的重要参考。
如果觉得在不喜欢的公立上班是“熬”的话,那不如跳出去。
有诊所喜欢打着大医院主任医师旗号的话,说明务虚---实力不足,没有竞争力,不自信。
再大的人也象小孩,见到票票也有动力哦http://assets.dxycdn.com/third-party/xheditor/xheditor_emot/default/014.gif
就再说一些异端的话:
1,关于患者观念的改变,也在于医生的努力和理念。
举例,前几年,有中国化了的韩国患者在本地的韩国人网站上公开质疑:怎么医生不一直做完治疗而要转给助手做,中国医院都是医生做的?人家韩国医生就回答道,医生定的治疗方案是最重要的部分,而齿科治疗需要teamwork(团队)才有效率,如果什么事都要医生做的话,我这个诊所就只能关门了。最后患者回答,那每次就诊时医生过来查看一下总可以吧。
中国人能沟通的,观念也可以改变:
a,让他们接受助手做可重复的操作,我们解释强调Team,让医生有更好的状态给他治疗,谁连续一个姿势1小时也累啊,累了心就会烦啊,所以取模,临时冠(后牙根管后的也要做),暂封,试主尖,粘托槽,试冠,矫治器或splint等等都可以让助手做。
b,让他们习惯在牙椅上先躺好等医生过来。曾经有家长刚来时看我还没过来就让小孩下来玩,我就跟家长要求小孩以后复诊时要先在牙椅上,助手准备好器械(因为器械要当面拆封)后医生过来,节省3个人的时间。为了不伤他们的面子,我说我知道一般医院里是医生在诊室里等患者,那是因为一个医生就一台椅位只能那样而我们不是。现在只要复诊的,都知道规矩了。
医院官本位的思想也会改变:
清朝官员不是还嘲笑过洋人为什么不让仆人踢球吗?
当培养助手后看病不那么累还享受过程,对自己的病例有成就感的时候,估计谁也不会想做甩手掌柜了吧,除非退休。
我这也是学国外老师的方式,他们一般都50以上了,助手和前台经理也跟了一二十年,医生出去讲课的时候,她们在家一点也不耽误粘托槽,拆线,做正畸的资料收集的,助手顶大半个医生(说真的操作水平比我们普通医生还强),正畸医生主要做诊断和患者谈治疗方案,即使操作也没有一次超过十分钟的。面弓转移15min,铰链轴测定描记棵突轨迹20min,都可以让助手代劳,医生只花5min检查咬合。助手训练有素,换弓丝比医生还快。
牙周科医生可能操作长些,也就是手术,熟练(他们基础训练得扎实),一般不超过半小时,还有的有年轻协作医生的帮忙缝合牙龈收尾,牙周老板只手术,那种感觉也酷。费时的刮治让Hygienist做。
修复的操作就只打麻药备牙,剩下的交给助手;
我见到的RcT一般都由年轻一些的协作医生做,这个最累了吧,但也是助手上好rubber
dam等医生过来,助手换file,一般也就30-40分钟。
PD理念认为连续操作不要超过30分钟,所以在这个时间内不会累。
重点还是培养助手——操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