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kq88.com/u/12988/archives/2009/33258.html
根管治疗已经在国内的牙科临床中被普遍接受和应用。由于我国地缘广阔,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根管治疗在各个层面的医疗机构中技术水平差异很大。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源于我们对根管治疗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临床研究成果的再认识,也得益于根管治疗器械设备的革新。过去一些被认为不太可能的事情,现在已经变为现实。
一次性根管治疗技术我们不会太陌生,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很早就有临床应用。以往,我们还是比较倾向于在活髓牙中使用。例如意外穿髓、外伤牙牙髓暴露等情况下,我们或许会考虑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那么,对于感染牙髓和感染的根尖周病例呢?
根管治疗的原则告诉我们:根管一定要机械清理和化学消毒。但是,机械清理和化学消毒究竟是可以一次完成还是需要分次完成,这点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答案,以至于我们在过去,甚至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有不同的争议。
现在,对于一次性根管治疗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来看待呢?还是让我们一起对相关的一些问题作一个探讨吧。
一次性根管治疗究竟有什么好处?
显而易见,一次性根充治疗既节约时间,又节约金钱,医患双方都获益。一次性根管治疗使患者的流失减少了;减少诊间感染的机会;一次性根管治疗无需第二次寻找参照长度标记点,对根管的解剖走向及特点记忆清晰。
既然一次性根管治疗有那么多的好处,为什么我们并没有广泛接受这样的治疗方式呢?
原因很简单,以往由于根管治疗的技术和理念的局限,没有给一次性根管治疗带来良好的临床结果,以至于我们都不太愿意去冒这个“风险”。其中,最大的让医生尴尬的莫过于治疗后的疼痛。这根“刺”时常卡在我们牙医的喉咙里,使我们医生的心理痛苦一点也不比患者本人少。还有就是对疗效的担心,因为理想的根管治疗要求我们去密闭一个完全无菌的根管系统。一次性根管治疗减少了中间根管药物消毒的过程,根管系统能达到彻底消毒的作用吗?如果不能,是不是会影响到最终的疗效呢?
可是,一次性根管治疗由于它的众多优点,使得我们牙医不得不尝试着去努力试一下。于是,我们会选择那些根管系统没有被严重污染的牙齿来作一次性根管治疗。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真的不甘心于仅仅在如此狭小的范围内开展一次性根管治理疗。
目前国内外专家对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看法
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对此也作了很多的尝试和研究,仅就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做一些不完全回顾:
先看一下国内的相关研究:
首先要提到的是林南雁等的研究结果: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短期疗效分析发表在《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第九期。作者通过观察分析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术后反应和短期治愈情况,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可行性。对临床诊断为牙髓坏死和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在一次治疗内完成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
100例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42例两次疗程(疗程间氢氧化钙根管封药)完成根管治疗。结果表明患者术后自评疼痛率一次组和两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临床评定疼痛率一次组为43.0%,两次组为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疗程的第二次治疗增加了第二次激惹疼痛的机会。术后6个月一次组治愈率为67.9%,两次组为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得出结论: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在术后疼痛和近期治愈率上与两次疗程相同,但疼痛期较短,具有临床可行性。
解读:这份研究报告虽然有些地方还不太明晰,但也算得上是比较好的研究报告了,能说明一些问题。有意思的是作者体会到了“两次疗程的第二次治疗增加了第二次激惹疼痛的机会”,尽管没有统计学上的依据来加以支持。
王双等在另一份研究报告《一次完成和二次完成根管预备对术后根尖周反应的影响》(发表在《广东牙病防治》2007第八期)得出的随机观察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在根管预备后及根充后的疼痛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得出结论: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可一次完成根管预备。
解读:这份报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就是一次性根管治疗必须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许临床结果会有比较大的出入。
付黎明等发表的《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前牙牙髓病及无瘘型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04
)作者对400颗前牙按随机分一次法组和多次法组,每组200颗牙。也同样得出了二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并认为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是治疗前牙牙髓病较无瘘型根尖周病省时、有效的方法。
解读:这篇文章的实验样本量做到了400颗牙,在同类文献中也算得上是比较多的了。其结果应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丁咏在《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临床疗效》(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12)一文种评价了窦型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的术后反应和临床疗效。选择了200例有窦道慢性根尖周炎患牙,随机分成组。临床观察内容包括:术后1、7、30d患牙的疼痛反应、窦道闭锁时间、术后2年X线片、临床评定的成功率。得出的结果是:两组间术后1、7、30d的疼痛发生无差异(P>0.05),窦道闭锁时间一次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2年复查临床成功率无差异(P>0.05)。
解读:上一篇研究是无瘘型的病例,而这一份报告则是有瘘型的病例研究。两份合起来就有得看了。这份研究报告给我们提供的最重要信息是有瘘型根尖周炎不仅可以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而且还有助于加快瘘道的愈合。多么令人鼓舞,是不是也有想尝试一下的冲动?
看过了国内的,也许大家已经开始有点疲劳了。下面我们就简单地再来看一份较新的国外循证医学报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临床医疗我们现在都推崇在循证的基础上来开展工作。这份循证报告的作者是日本Fukuoka
牙医学院的Figini,作者对相关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治疗的比较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后得出的循证结果是:一次性根管治疗无论在临床效果、X线疗效评价、长期和短期的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都没有差异性。(Figini
L, Lodi G, Gorni F, Gagliani M. Single versus multiple visits for
endodontic treatment of permanent teeth.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7; issue 4)
看了上面这些文献回顾,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开始认识一下一次性根管治疗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