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杰克.韦尔奇先生去深潜
(2009-06-07 16:35:1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813920100c7sc.html
注解:若干年前,在读《杰克.韦尔奇自传》时就对他的第十四章“深潜”,印象非常深刻,并且在以后的职场生涯中受益良多。在大家读下文之前,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几次深潜经历和收获。
第一次深潜,在我刚加入瑞尔集团的时候,作为CFO和一个没有任何医疗服务行业管理经验的外行,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总是碰壁,甚至被嘲笑。这个时候我想起了韦尔奇先生的深潜,这一次,与其说是深潜,不如说是自我发配。我把自己3个月的几乎所有的下午时间都发配到2家下属诊所。开始的半个月,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和对照看X光片读病历。这段时间我总共看了2000多份完整的VIP客户的病历,感觉上好象,自己已经成了一名牙科医生。
第二步,我利用能找到的所有时间和我们的医护人员交流,尤其是我们的“名医”们。和他们探讨如何指定治疗方案和如何与患者沟通,“无知者无畏”,我什么问题都问,包括他们认为浅显得不得了的问题。
最后,我开始做起了兼职前台客服,主动和患者沟通,和主任、护士长和前台主管讨论就医的流程和改进方案,讨论他们的烦恼和困惑。到此次深潜结束时,我已经被认可为瑞尔最出色的客服人员。这次与其说是深潜,还不如说是在接受我们一线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经过这次深潜,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变得更有针对性和更贴近于实战。
第二次深潜,是我主动承担起HIS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任务,该次深潜应该说直接得益于上一次深潜。我首先调查了国内外主要针对齿科行业的HIS系统,发现国内的HIS大都针对于口腔医院的模式进行开发,他们主要立足于解决病和药的流程,而忽视了人,即客户管理的流程;而国外的HIS系统,价格贵是一个问题,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汉化的版本。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决定自己开发。接下来就是落实开发人员,我们想办法挖来了SOS的IT负责人,SOS的客户管理系统就是他开发出来的,现在我们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然后,我们在调研医护人员、市场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瑞尔的HIS的人流和现金流及客户维护和管理的需求,并编制了相应的流程图,最后,我们用了大概半年左右的时间,在仅有我和PARK两个人参与的情况下,开发出了瑞尔的HIS系统,我们定义其为MICRO-HIS,该系统基本免维护,至今已经使用了四年,客户使用和反映良好。
第三次深潜的主要任务是公司的网站的升级与改版,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同事不禁要问,作为公司的CFO,你是不是有点不务正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正是有了这些深潜,我们财务工作才更有了针对性,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此期间,我们完善了大量的财务管理制度,都能够很好地被医护人员理解和接受,因此也得以顺利实施,尤其是激励制度的调整,沿用至今,仍在发挥很好的激励作用。财务自身的系统也能够和MICRO—HIS实现了无缝的连接,减轻了财务人员的负担,并使财务结果更趋准确和实效性。
对我自身来说,提高也非常之大,正是有了这些深潜,我才有决心进行转型,从一名财务人员成为了一名从事医疗服务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在成为上海瑞尔的总经理后,我继续延续自己每年深潜的传统,使我和企业都获益良多。并且,我把深潜已经作为我日常的一项工作内容,到我离开瑞尔时,我在诊所的工作时间要占到我总的工作时间的80%,我医疗专业水平也得以突飞猛进,被同事戏称为具有齿科咨询专业硕士以上学历,除了不能动手,基本会被患者和同行当作一位资深的医生来看待,所以李院长也成了我的另一个称呼。在此期间,我的沟通和培训能力是提高最快的,我不仅能给我的同事们做培训,还被其他国内同行邀请去做培训,对于我的自信、能力和个人品牌的提升都产生了直接的效果。以上,是我自己深潜的一些经历,
下面,我也把杰克.韦尔奇这位史上最伟大的CEO和最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深潜的初衷和经历,罗列出来和大家共勉。
深潜中的韦尔奇是“教练”吗?
在此,韦尔奇给我们讲述了他最后一次深潜——堂堂一个制造业大亨竟要“潜入”一个电视台的栏目制作!
在韦尔奇的坚持下,“古老”的通用电气侵入了传媒业,以大手笔收购了CNBC电视台。然而他的CNBC突然有对手了,CNN的一个名牌财经主持人即将复出,而他的出现将对CNBC的《商务中心》栏目构成极大威胁。于是,紧张的《商务中心》主持人立即给韦尔奇打电话,恳求他发一个电子邮件来鼓舞大家的士气,以利迎战。
而一直非常喜欢这个栏目的韦尔奇说:“我不发电子邮件,我为什么不能亲自与你们的团队在一起呢?”于是,韦尔奇与节目组一边喝可乐,一边嚼饼干,争论着各种应对方案——整整一个星期!当他离开时,他当即再额外拨出200万美元用于节目的宣传。同时,他亲自给电视台总裁打电话,希望他在其它栏目中加强对《商务中心》的支援。其后他又使主管体育节目的总裁同意在NBA总决赛中播出《商务中心》的广告,结果他使得整个电视台都为这个栏目的运作而参与进来。结果呢?在与CNN交锋的第二个星期,《商务中心》大获全胜!
读完这个故事,刚才愤怒的或担忧的人们会不会眉头渐舒呢?我想会的,因为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韦尔奇的“独具匠心”之处。
深潜心态:“全力帮助”下属
在韦尔奇的娓娓叙述中,我从中提炼出了决定成败的五个关键词:“参与”、“融合”、“兴奋”、“方向”、“争论”。请注意,是平等的“参与”而非“唯我独尊的指示”,是忘我的“融合”而非“君临天下的震慑”,是由衷的“兴奋”而非“抑扬顿挫的官腔”,是“方向”的把握而非“事无巨细的过问”,是自由的“争论”而非“自作聪明的拍板”。最终归于一点,那就是对下属“全力帮助”的深潜心态!试想,我们有多少轰轰烈烈的“现场办公”,不是不疼不痒,就是适得其反?天壤之别就在于我们领导的不同心态。切记,“帮助”的心态是深潜成功的基础。
深潜定位:不是教练!而是……
这时,我感到我们有必要明确,也是实现上述心态的根基:领导在深潜时到底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果我们以球赛为例:球星、教练、裁判、观众、解说员、啦啦队长……我们应该扮演谁?
我们会很容易地说:应该是教练。因为我们对《第五项修炼》中关于“学习型组织中的领导应是教练”的训导印象太深刻了。但你错了!在学习型组织中当“教练”是对的,但在深潜中当“教练”就是错的,而且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教练”意味着最高的、不容挑战的“决策”,而这与“帮助”的深潜宗旨恰恰是相违背的。想想看,如果你是“教练”,那么真正的项目负责人往哪里摆?谁还敢出大气儿?谁敢不听你的?而高高在上的你真的是这些具体问题的专家吗?由一个听不到不同意见的“外行”来拍板将会给基层带来什么?不言自明,将是异常的混乱乃至灾难!
韦尔奇在不经意间亮出了他的答案:“啦啦队长”,而且是头号的、最狂热的“啦啦队长”!我想大家一定豁然开朗:不错,作为最高领导,给予下属的最大礼物不就是态度、精力和各种资源配置上的支持吗?这里没有干预,没有包办,而是在背后给予下属一个更广阔更坚实的舞台!
深潜环境:让所有的下属都相信
对于一次成功的深潜,仅有以上两点依然不够!因为任何成功,除了自己外,永远离不开周围的配合。如果你摆正了位置,而下级依然将你奉若神明,或是惧如厉鬼,你会发现理想中你诚心诚意的“参与”,还是变成了他们心中不折不扣的“决策”;你听到的将永远不是令人激动的“争论”,而是死一般的沉默,甚至啼笑皆非的掌声。
怎么办?从韦尔奇的叙述中,我们明白:你要不遗余力、反反复复地让他们深信:“忘掉CEO的职务和威望,我的想法完全可以被你们丢在一边,而且我不会为此而感到不愉快。我前来的乐趣就是与你们融合在一起,共同做成一件事。”事实上,韦尔奇的很多想法都一直没有被采纳,但正是这种“受挫”才带来了整个深潜的“成功”。
成功的深潜应如何进行?
可见,成功的深潜并非“深度干预”,而是“深度支持”!
那么一次完整而成功的深潜究竟是怎样的?韦尔奇通过一次对GE医疗设备部门射线管质量的深潜向我们作了一次展示,我将它提炼成七大步:
第一步,发现问题:韦尔奇在与客户的交流中发现GE的CT设备因为一个配件——射线管的寿命(25000次)只及竞争对手的一半而遭到抱怨。是的,堂堂高技术产品却被一个普通配件扯了后腿,怎能小视?
第二步,发现症结:韦尔奇亲临配件生产车间,发现在“高技术圈”中,该配件根本不受重视,生产条件恶劣不堪,“像弃儿一样不受待见”。
第三步,寻找领头羊:前两步可谓天经地义,但第三步再一次印证了,人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其中卓越的领导最重要(而不是技术人才)。打翻身仗,不换帅是根本不行的。但这也正是最艰难的一步,全世界都如此。幸运的是,韦尔奇找到了马克。
第四步,设定目标:首先“先找人,后定目标”的次序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的。我想,这样一则强调了人的重要,二则借此激发新帅马克的责任心与斗志。更具挑战意义的是,目前对手产品的寿命是我们的一倍(50000次),我们的目标定为多少?当我们或许还盘算何时追上对手时……“必须提高到100000次!”韦尔奇的“勃勃野心”足以令“谨慎务实”的我们大吃一惊,但这可能就是GE管理中的过人之处:用看似超高的目标来激发员工不同寻常的潜能!
第五步,全力支持:是的,实现超高的目标必须有强有力的支援,这也正是与我们过去空有豪言壮语的最大不同。韦尔奇向马克保证他将得到他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资金、规模(由车间提升为工厂)、人才等。高投入意味着高风险,我们的领导有这种魄力、决心与勇气吗?而在马克的求援下,为了留住该工厂的一名工程师,韦尔奇就花去自己整整一个周末的晚上,而且是面谈。这是对下属什么样的支持?!真正的好领导就应该是在下属无能为力的时候全力出手相助。这又是对人才什么样的重视?!受到如此关注,哪个人才不会在去留之间恋恋不舍?
第六步,督促进展:只支持而不考核的“穷大方”,也不是好领导。韦尔奇要求马克每周将进展传真给他,他则回函表态,而且措词严厉,诸如:“太慢了!快点行动,否则换人!”让任何人都不敢怠慢。
第七步,及时鼓励:当部下取得进步时,韦尔奇都会表示祝贺,而马克则会将之公开宣读,让每一个人都知道。
最终结果如何?数年之后,GE射线管的寿命竟然提高到500000次!整整提高了20倍!而且成为了行业标准!GE的CT扫描仪以空前的速度被抢购一空,不可思议!这就是深潜的神奇与魅力。
深潜中的CEO在哪儿?
韦尔奇多次提到在深潜时要“忘掉”自己的职务,因为这将直接决定你和下属的心态。但完全忘掉也是不现实的,那么CEO的职权应反映在哪里?我认为:
第一,很重要的一点是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地选择深潜的切入点。深潜虽然只面对一个具体问题,但这个“具体问题”一定要是牵动全局的,这需要领导能从细微的事务背后看到它的重大战略价值,能站得高、看得远;继而,调动起你全部的热情投入进去;第二,资源的调配与支持;第三,项目进展的督促。总之,对于深潜项目的方向把握与节奏把握,将凸显你的领导实力。
深潜对快康意味着什么?
深潜虽好,但若完全照搬,多半会失败,因为我们的文化差异太大。可以想像,光让下属真正相信你是在全心全意帮助他们,并敢于按他自己的意愿行事,就会费尽周折。但正如孔子所说:“吾非生而知之,学而知之。”那些浮躁的人,基本上都是“生而知之”,而且表现得无所不知,对于任何事情都敢乱发议论,唯独害了一个病却不自知,那就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各种门类的新知识既纷繁复杂又相互交融,如今已经没有任何独立的个人能够掌握和全及所有知识,也没有任何一种独门知识可以全及所有的学科门类。所以说在当今世界最需要的,恰恰就是脚踏实地的深潜功夫,这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的基本锻炼和求索体验。